第21章 周司徒買單
- 三國之挾太后以令天子
- 挽風與云
- 2329字
- 2025-08-21 01:37:04
翌日,崇德殿。
百官列序,氣氛肅穆得近乎凝滯。
龍椅上的少帝劉辯如坐針氈。
垂簾之后,何太后的身影若隱若現。
百官的目光,卻都有意無意地瞥向那個身著相國朝服,按劍而立的魁梧身影。
董卓,他只是站在那里,便如同一座山,壓得整個朝堂喘不過氣。
昨日呂布當街斬殺麾下士卒的雷霆手段,已傳遍洛陽。
眾人心中都明白,今日的朝會,絕不平靜。
果然,禮官唱喏之后,尚書周毖手持竹木笏板,快步出列。
“啟奏陛下,太后,相國!”周毖的聲音沉痛而高亢,
“近日洛陽糧價飛漲,斗米千錢,已遠超常度!”
“城中閭里,已有百姓餓死于道旁!”
“臣以為,此乃國之大患,若不即刻處置,恐生民變!”
他頓了頓,拋出了早已準備好的方案:
“臣提議,效仿先帝舊事,開捐輸之門,以官爵換糧草!”
“可售地方刺史、太守、都尉、郡丞等職。”
“所得錢糧,盡數用于平抑京中糧價,賑濟災民!”
“為安京畿,司隸之地,不在售賣之列!”
此言一出,朝中頓時議論紛紛。
賣官鬻爵,終非正道,但眼下似乎又無更好的辦法。
就在眾人猶豫之際,一個冰冷而剛直的聲音響起。
“臣,反對!”
新晉太仆王允排眾而出,他先是對著龍椅一拜,隨即目光如劍,直刺董卓。
“城中缺糧,并非天災,而是人禍!”
“相國引西涼大軍入京,兵馬數萬,人吃馬嚼,每日耗糧何止萬石!”
“洛陽府庫,安能支應?”
“臣以為,解此危局,唯有一法——裁撤西涼軍!”
話音剛落,滿殿皆驚!
好你個王允,竟敢當朝直指董相國,要裁他的兵!
董卓面色不變,甚至連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不等他發話,城門校尉伍瓊已然出列,厲聲反駁:
“王太仆此言差矣!”
“如今大漢四境,烽煙未平!”
“河東白波作亂,豫州黃巾再起,涼州羌人蠢蠢欲動!”
“西涼將士,乃國之干城!”
“若此時裁軍,無異于自毀長城!”
“屆時天下板蕩,江山危矣!”
“誰能擔此重責?”
“伍校尉所言,危言聳聽!”這次站出來的,是位列三公的司徒黃琬。
他捋著胡須,一臉傲然地看著周毖:
“老夫去年方卸任豫州牧,境內盜賊早已平定,何來黃巾再起之說?”
“分明是爾等欲行賣官之事,故作驚人之語!”
他這一開口,便將矛頭指向了周毖,也否定了伍瓊的說法。
然而,他話音剛落,議郎何颙便猛地踏出一步,手中笏板高舉,聲色俱厲地彈劾道:
“臣,彈劾司徒黃琬!”
“其在豫州任上,勾結黃巾,虛報軍情,甚至殺良冒功!”
“豫州之亂,非但未平,反因其姑息養奸,愈演愈烈!”
“請陛下明察!”
“你...你血口噴人!”黃琬氣得渾身發抖,指著何颙說不出話來。
......
一直沉默的董卓,此時終于緩緩開口。
“陛下,何議郎所言,并非空穴來風。”
他那洪亮而充滿壓迫感的聲音,瞬間蓋過了所有雜音。
他環視一周,沉聲道:
“據本相軍報,豫州汝南郡內,確有多股黃巾賊死灰復燃。”
“其首領劉辟、何儀、黃邵、何曼等人,聚眾各數萬,已成心腹之患!”
此言一出,再無人敢質疑。
因為董卓,執掌著天下兵馬與軍情。
龍椅上的少帝劉辯,早已面色發白,驚疑不定。
他求助似的望向垂簾后的何太后,卻只看到一個微微顫抖的輪廓。
董卓向前一步,對著龍椅一拜,聲如洪鐘。
“司徒黃琬,身為三公,或有失察之罪,或有通賊之嫌!”
“事關重大,臣請陛下,先將其押入天牢,交由廷尉審理!”
“待查明實情之后,再做處置!”
“臣,附議!”周毖、何颙、伍瓊三人立刻高聲附和。
“臣等,附議!”李儒、賈詡、蔡邕等董卓一系的大臣也隨之出列。
形勢急轉直下!
王允、楊彪等保皇派大臣又驚又怒,正要出列反駁,高呼“不可”。
然而,一股無形的力量,仿佛扼住了他們的喉嚨,扭曲了他們的意志。
王允嘴唇顫抖,額頭青筋暴起。
他想說的是“此乃構陷”,可話到嘴邊,卻變成了三個讓他自己再次感到驚駭欲絕的字:
“臣...附議...”
司空楊彪、執金吾士孫瑞等人,亦是如此。
他們漲紅了臉,眼中滿是恐懼與不甘。
卻只能像提線木偶一般,躬身說出那句違心之言。
“臣等...附議...”
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反對!
少帝劉辯看著下方整齊劃一的附議之聲,徹底沒了主意。
只能顫抖著聲音道:“準...準奏...”
衛尉牛輔,領著兩名虎狼般的殿前衛士,立刻上前剝去黃琬的官服。
再將這位癱軟如泥的三公拖了下去。
殿內,死一般的寂靜。
董卓滿意地看著這一切,再次上前一步,仿佛剛才的一切與他無關。
“陛下,司徒之位不可久懸。”
“尚書周毖,識大體,明時務,堪當此任。”
“便由他暫代司徒一職,并全權主持賣官換糧之事,以解京師之危。”
這一次,再無人敢有異議。
整個朝堂,只剩下他一個人的聲音。
......
朝會散去,百官們魚貫而出,逃離那令人窒息的崇德殿。
他們或垂頭喪氣,或滿心驚懼,或眼神怨毒,卻無一人敢高聲言語。
今日的朝會,讓他們徹底看清了一個事實:
在這洛陽城中,董卓的意志,便是直達天意。
而在這片壓抑的沉默中,卻有一小撮人,逆流而上。
快步圍向了那個按劍而立的身影。
正是新任司徒周毖,以及議郎何颙、城門校尉伍瓊。
“相國!”
周毖的臉上,哪還有半分昨日的憂慮。
整個人神清氣爽,容光煥發,仿佛年輕了十歲。
他對著董卓長長一揖,語氣中充滿了發自肺腑的敬佩與感激:
“相國神機妙算,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下官...不,毖今日方知,何為一步登天!”
“此等再造之恩,毖沒齒難忘!”
昨夜,當董卓找到他。
讓他出面提議賣官換糧之時,他的內心是一百個不情愿。
此事一旦做了,清流的名聲便毀于一旦,必遭士人唾罵。
可董卓的許諾,實在太過誘人——三公之位!
他本是半信半疑,抱著賭一把的心態答應下來。
可他萬萬沒想到,董卓的承諾,兌現得如此之快,如此之霸道!
僅僅一夜之間,他真的從一個秩六百石的尚書,一步登上了萬石高位的司徒。
這一刻,什么名聲,什么清議,都被他拋到了九霄云外。
他徹底信了,也徹底服了!
旁邊的何颙與伍瓊也是滿臉紅光,與有榮焉。
周毖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
董相國這根大腿,必須抱得更緊!
兩人齊齊躬身:
“我等皆仰仗相國提攜!日后但憑相國驅使,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