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盧象升來了
- 明末:從冒牌縣令到九五至尊
- 小糊涂神經(jīng)病
- 2121字
- 2025-09-01 15:31:14
崇禎八年,冬月二十。
頭天夜里西北風呼呼的吹個不停,天剛麻麻亮的時候,霍山就飄起了大雪。
東河口北側(cè)新修的墓園前矗立了上千人,那是霍山營的將士們。
再往西邊延伸看去,坡腳下跪了一地百姓。
他們是早早得知了消息自發(fā)趕來的。
“嘭!”
號炮響起。
全身縞素的李玉懷在引領(lǐng)下端著祭品緩步往坡上走。
托盤里的也就是雞鴨和一個豬頭。
李玉懷原本是想讓一頭耕牛摔死的。
但是趙千山說用牛祭有僭越的嫌疑,李玉懷立刻從善如流。
前頭領(lǐng)路的是一身破爛道袍擎著拂塵的陸晨風。
這也是他主動請求的。
他們這一派確實不會做法事,但是這時候也找不到別的道士了。
看到李玉懷托著祭品跪了下去,陸晨風抬頭高喊。
“魂兮!~歸來!”
“大風!大風!大風!”
“魂兮!~歸來!”
“殺!殺!殺!”
陸晨風喊一句,下面的軍士就應(yīng)和一聲。
拜了三拜,李玉懷起身退了下去。
剩下的就是陸晨風完成了。
正當李玉懷站在眾軍士面前的時候,一匹快馬奔了過來。
“縣尊,盧大人正往這邊來?”
李玉懷心說就是要他們來啊,這么著急忙慌的干啥。
一時半會他沒往別的地方想。
“縣尊,是盧部院親自到了。”
五省總理盧象升。
盧象升的親自到訪讓李玉懷有些措手不及。
這人怎么也不通知一聲,雖說自己在干正事,但是估計縣衙的正門都沒開,這怠慢上官的罪名是坐實了。
“趙千山,你隨我去迎一下。”
話音剛落,十數(shù)匹快馬就接踵而至。
“卑職見過盧軍門。”
馬匹還未立足,李玉懷直接就含含糊糊的躬身行了個禮。
一名劍眉星目身高體闊做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下馬走了過來。
“李知縣,你一個文官該喚我中丞大人或部院。”
李玉懷其實門兒清,只不過要是喊中丞或部院搞不好要磕頭。
他可不想跪!
他也沒想到盧象升見面第一句話會說這個。
“李知縣還是在在此稍待。”
盧象升并沒有和李玉懷過多的寒暄,領(lǐng)著人直接上了墓園的小坡。
眾人在拜臺前躬身肅立,看著盧象升燃起了一束線香。
雪好像停了!
拜過烈士后,盧象升向跟在身側(cè)的李玉懷招手。
“李知縣,領(lǐng)本官走走,去看看戰(zhàn)場。”
其他人也上了馬,被盧象升揮手阻止了。
墓園離當日阻敵的陣地也就二里地。
一路上盧象升和李玉懷都是一言不發(fā)。
到了地方,盧象升時而環(huán)顧時而點頭。
“李知縣可有表字?”
這又是李玉懷沒想到的。
一般這不是回了衙門坐下喝茶的時候該上演的戲碼嗎?
“回軍門,卑職表字維屏。”
盧象升看李玉懷對稱呼如此堅持,也不以為意。
不過卻也是語出驚人。
“維屏好像不怎么會當官。”
李玉懷有點厭煩這種曲里拐彎的說話方式。
有話你直接一點不行嗎,把我一個人領(lǐng)過來不就是有事說,還在這里打啞謎。
“請軍門指教。”
“你嘴巴上,面子上都好像對上官挺尊重,禮數(shù)也說得過去。
卻故意要把來核功的上官往墓園里領(lǐng),做的太明顯了些,壯士們守衛(wèi)桑梓,以死報國,該當祭拜。
但是如此一來,像是被你逼迫而來,太容易得罪人了。”
李玉懷對于后世盧象升的印象也就是“民族英雄”四個字而已,非要加上什么額外的修飾的話,就是“悲劇”而已。
所以他也不清楚這個高官到底是什么心思,盧象升這般言辭到底是敲打還是提醒,他也不能完全把得住。
干脆,他選擇不接盧象升的話。
“盧軍門,您也不該親自來,
您這親自來也顯得對核功與卑職的不信任……”
“本官確實不信任,
你自己可能不知道,
自剿寇以來,不是沒有砍殺賊寇首領(lǐng)頭目的記錄,但是多是官軍圍剿以多打少,或者是守城。
而你以不到三千的民壯,在城外野戰(zhàn),更是以知縣的身份陣斬了一個橫行多年的賊首,這讓本官如何敢信?
當然,這事太大,卻也做不得假了。
但是本官還是要來看看,這里面有多少水分。”
李玉懷心說,你這番說辭好像也不像是會當官的樣子啊。
怎么聽出了向上向下都有抱怨的意思。
“維屏,當日這山外有多少流寇你我心知肚明,
我從縣城一路過來這霍山的境況我也看的清楚明白,
有些事情礙于形勢多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要讓人給你扣上……不要給人參你的理由。”
這話里話外維護的意思已經(jīng)很明顯了。
就是你李玉懷做的事情很多都在踩線,不少事情就直接就是違規(guī)的,不要以為別人看不出來。
“軍門,卑職惶恐,霍山并無……”
剛要辯解兩句的李玉懷又被打斷了。
盧象升今日仿佛是來發(fā)牢騷的。
“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親眼所見的,
比方說六安運往廬州的那些軍糧到底是哪個營頭劫走了?
為什么那些死在曠野里的軍士身上只有傷口沒有箭支?
文家正月里兩次遭遇流寇都毫發(fā)無損,怎么你甫一上任文家就家破人亡了?
”
李玉懷冷汗都下來了。
確實如盧象升所說,這些事上不上稱是兩個概念。
李玉懷還想辯解一下的時候盧象升又開腔了。
“從縣城里、城外的莊子、還有那些水渠,最起碼我知道了這些東西從哪來到哪去了。
如若不然,我今日就帶著尚方寶劍來了。”
盧象升的話語帶著風一般,卷起碎雪。
李玉懷覺得有點冷了。
確如盧象升所說。
盧象升還在說。
“維屏,你可知我當初為何要一再請辭五省總督的職務(wù)。”
李玉懷被盧象升這種跳躍的問題搞的有點不知所措。
“卑職不知。”
盧象升前后三次請辭總督職務(wù),究其原因不為別的。
就是一個字。
糧。
“我屬下天雄軍加上名義上歸我提調(diào)的部分關(guān)寧軍確屬精銳,但是餓肚子誰都打不了仗。
中原一片糜爛,賊過一遍,兵又過一遍。
只剿不撫作用微乎其微。
這糧食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賊從何來?
民變爾。
我擔心再剿下去,賊會越剿越多,人卻越來越少。
到時候便宜的怕不是關(guān)外的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