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她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首位工科女博士。新中國成立后,她破除萬難回到祖國,與錢學森、錢偉長等人一起創辦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基礎性貢獻。

她就是我國塑性力學的開拓者、固體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敏華。

親歷祖國風雨飄搖的至暗時刻,學生時代的李敏華下定決心,以己之所學報效祖國。抗日戰爭爆發,戰火紛飛中,她隨校南遷,成為西南聯合大學航空工程系的第一批學生。遠渡重洋,求學海外,她利用塑性力學解決航空發動機的強度問題,驚艷了國際塑性力學界。

讀博期間,李敏華選修了熱力學課程,她的老師肯能教授在一次總結考試結果時說:“這次考題很難,很多人不及格,第一名考95分,是吳夫人(指李敏華)。”30多年后,當1979年中國學者訪問麻省理工學院時,她的老師還記得此事,并說:“一個小個子的女孩子打敗了所有男孩子!”當時的李敏華還有兩個兒子需要照顧。她后來回憶說:“我之所以能夠學成,是由于有學成后回國服務的堅定信念。”

李敏華打破了麻省理工學院工科沒有女博士的先例。《波士頓先驅報》在報道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典禮時寫道:“中國的李敏華,幾個孩子的母親,證明婦女可以與男子一樣獲得博士學位。”20世紀50年代,塑性力學在國內尚屬空白領域。李敏華多次拒絕加入美國國籍,并沖破重重阻力繞了半個地球回國,傾注畢生心血,開創了我國的塑性力學事業,為該領域造就了一支中堅隊伍。

1958年5月,毛澤東主席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后,李敏華接受了籌建燃燒實驗裝置的任務。她提出熾體引燃方法,不到半年,瞬時加熱加載實驗裝置在國內首次研制成功,實現駐點溫度超過1000℃,為航天器抗高溫安全返回立下了汗馬功勞。隨后,李敏華又提出應變測量方法,與同事在國內首次研制成功了瞬時加熱加載材料試驗機。

20世紀70年代初,為分析航空發動機渦輪斷軸故障,50多歲的李敏華,撲在桌上看一張張大大的渦輪軸工程圖,反復研討修改設計方案。當時她的小兒子患白血病住院,她每隔一天的下午或晚上去醫院;次日加班工作,按時完成了任務。她提出的新解法,被航空工業部評價稱“這正是故障研究所需”。

正是這次故障處理課題,讓李敏華認識到材料疲勞研究的重要性。她認為力學工作者應該和材料科學家配合進行疲勞研究。她在60歲時毅然轉行,倡導學科交叉,帶領學生開始材料低周疲勞的研究工作,使鋁合金薄板疲勞壽命增加3~4倍。

年屆80歲,李敏華仍親自指導青年學者做研究,被學生們尊稱為祖母級導師。她很愛種花,辦公室和家中的窗臺上都擺滿了她親手種植澆灌的花,有吊蘭、海棠和蟹爪蘭等。她常常說:“科研工作出成果很慢,需要做一些像種花這樣易見成果的事。”

李敏華的輝煌人生,像花一樣從容綻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县| 永春县| 通河县| 天等县| 遂昌县| 沭阳县| 华池县| 临汾市| 惠东县| 乌拉特中旗| 巴彦淖尔市| 伊吾县| 潼南县| 临海市| 普宁市| 南江县| 玉山县| 天长市| 浙江省| 双城市| 容城县| 大同市| 隆林| 扎囊县| 长汀县| 西平县| 商南县| 孟连| 威远县| 泰安市| 鄢陵县| 龙江县| 凤翔县| 万安县| 镇雄县| 辰溪县| 南京市| 康马县| 乌拉特中旗| 华亭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