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948年,王大珩從英國回到了正處于戰火之中的祖國。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應用光學領域幾乎一片空白,但是如果沒有應用光學,沒有光學玻璃,就無法研制出高水平的精密測量設備,國防力量的增強也就無從談起。

1952年,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在長春正式成立。王大珩組織來自全國的技術人員,建立起光學物理、光學玻璃和光學機械等3個實驗室和2個實驗工廠。1400萬斤小米是他們當時所有的經費。

如今,3個實驗室發展成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簡稱“長春光機所”)的諸多研究室,2個實驗工廠中的上海實驗工廠發展成為光學行業的骨干企業——上海光學儀器廠,長春實驗工廠發展成為機械工業的骨干企業——長春材料試驗機工廠。

籌建儀器館時,王大珩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畢業于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應用光學專業的龔祖同。龔祖同于1938年回國后,就一直為研制光學玻璃四處奔波。龔祖同被任命為儀器館光學玻璃實驗室主任后,王大珩把積累了十幾年的經驗和他在英國研究出來的光學玻璃配方交給了龔祖同。

很多人對此感到不解。為光學玻璃做了很多學術準備,也犧牲了很多個人利益的王大珩,為何把到手的機會讓給別人?

這顯然是一件誰做誰出成果、誰做誰出名的事,但此時的王大珩心中只懷著一個信念,那就是盡快搞出中國自己的光學玻璃。對于龔祖同的成功,他沒有遺憾和私念,唯有祝賀和感激。

1958年,《人民日報》大篇幅報道了光機所(1957年,中國科學院將儀器館更名為光學精密機械儀器研究所)研制出一批開創性科技成果:我國第一臺紅外夜視光學設備、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第一臺高溫金相顯微鏡、第一臺多倍投影儀、第一堝光學玻璃等,俗稱“八大件、一個湯”。

在“兩彈一星”工程中,王大珩帶領近千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光學觀測設備:用來測量中程地地導彈軌道參數的我國第一臺大型靶場觀測設備,用來記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威力的高速攝影儀,用于我國第一顆可回收對地觀測衛星的對地觀測系統……

“愛國”是后輩們對王大珩的普遍印象。他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與祖國和人民緊緊聯系在一起,他所做的工作為中國爭得了榮譽。

直到今天,每一個光學專業的大學生,第一節課都會聽到王大珩的名字。王大珩在我國的光學技術研究領域,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

人們只要提起“863計劃”,也會自然而然地把這個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和王大珩的名字聯系在一起。是王大珩和陳芳允、楊嘉墀、王淦昌這幾位老科學家一起,于1986年3月向中央提出了《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后來,王大珩又與其他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倡議并促成了中國工程院的建立。

王大珩的客廳里,掛著一位友人送給他的字幅,上面寫著“光耀中華”。王大珩不僅因為研究光學而“光耀中華”,他為祖國現代化嘔心瀝血,不也堪稱是“光耀中華”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尚义县| 延津县| 剑川县| 饶阳县| 海原县| 江门市| 张北县| 福贡县| 松溪县| 丘北县| 遂川县| 卢龙县| 舞钢市| 灌南县| 乐都县| 安丘市| 乌什县| 宁化县| 吉隆县| 佛坪县| 新绛县| 西峡县| 潼关县| 米脂县| 永宁县| 西藏| 自治县| 广宁县| 定陶县| 剑河县| 崇礼县| 营口市| 云霄县| 九龙坡区| 浦北县| 建昌县| 隆林| 鹿邑县| 鄂尔多斯市|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