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篇∣

天道是什么呢?《易經》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陰陽,不是虛玄的,一一都有事實可以作為依據。譬如,有日必有夜,有寒必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漲就有潮落。由這些自然界的現象來觀察,一一都是一盈一虛,一消一長。從這個道理推及到人事,也是如此。例如說人事的一盛一衰,一苦一樂,一憂一喜,一治一亂等等。但是天時的陰陽,有一定的標準,是萬古不變的;而人事的盛衰,則是隨著人心的動向,變化無常。這種無常的變化,乃是依著天道一陰一陽有一定的標準,牽發而來的。我們試說如下。

比如說一個人若是喜歡驕傲,就一定會有忽然倒架子的時候到來;一個人若是喜歡懶惰安逸,就一定會有極困苦的日子到來;一個人若是喜歡慳吝貪錢,就一定會有嫖賭浪費之子孫替他破敗;一個人若是喜歡機巧計算,就一定會有糊涂愚笨的子孫被人欺騙。這些變幻的人事,有智慧的人,自然會留心看得出來,曉得與日月起落、寒暑往來的道理是一樣的。天道是個太極圖,半邊是黑的,半邊是白的,中間有一個界限;過了這個界限,陰陽失去了平均,就要起變化了。這叫作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生;換句話說,就是盛極必衰,消極必長。

古今以來的偉大圣哲,都能夠洞悉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教人常須自己立在吃虧的地位,就是要謙卑退讓,舍財不貪,克己利人。凡俗之中,沒有見識的人,是一定不肯做這種吃虧事的。在新學家而言,還要譏笑地說,這是消極的道德。要知道一切偉大積極的事業,都是從這種消極的道德人做出來的:因為唯有消極地克己,才能夠積極地利人;唯有舍財不貪,才能興辦公眾的利益;唯有謙卑退讓,才能格外地令人尊敬欽佩,做事也格外的順利,容易成功。開始似乎是吃虧,后來仍然是會得到大便宜的。

淺見無知的人,只能看見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見事物的對面。譬如像下棋一樣,只看得一著,看不到第二著、第三著。不知道世間事都是下棋,我若是動一著,對方就要應我一著,而且馬上就有第二三著跟著來。佛法明確說明了這一因一果、感應的道理。我把下棋拿來做比喻:我們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都是對人動了一著棋;我們出言做事的時候,心中打定的主意,就是對天公動了一著棋;一切人、一切物,都是我們下棋的對手。

我們對一只狗表示好意,狗就會對我們搖搖尾巴表示親熱;若是惡聲對它,它就會拖下尾巴走開。對人則更不用說了!我若是對待別人謙和寬厚,別人就會感謝;若是待人驕傲刻薄,別人就會懷恨在心;這還是小的對手。若是我們欺凌了沒有能力的人物,或是存心害人,或是用巧妙的手段占人家的便宜,他們受了損害還不覺得。或是藉著特別的地位,例如做官、做公司的經理等職務,暗中謀取私人的利益;或是自己富厚,而對于災難不肯救濟,自己家里卻是享用舒服。這些事,眾人固然是無可奈何,法律也辦不到他,他算是棋贏了,他對方的棋都輸了。可是天道卻是不許他贏,會替眾人做他的大對手,老天只要輕輕地動一著,就叫他滿盤棋子都呆了,到底使得他一敗涂地。這叫作“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我們天天都是在對人下棋,實際上是在對天下棋;若是對人贏得愈大,就會對天輸得更厲害。反過來講,若是對人肯讓松些,還處處幫旁的人一著,使旁人免得輸,而我自己的棋也是不會大輸的,反而要對天贏了一盤很大的棋呢!

上面所說的范文正公,是個最顯明的例子。他本來很窮,做了將相幾十年,到死的時候,仍然沒有私人的田產園宅。若是從俗人的眼光看起來,他算是白忙了一世。然而他對天卻是贏了一盤大棋,他的子子孫孫,多是貴盛賢才啊!其余的像耶律文正公、林文忠公、曾文正公幾位,都是肯輸棋的,到后來都贏了天公一盤大棋。而那些會贏棋的許多人,發了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幾萬萬財的,卻是后來被天動了一著,就都輸完了。古人說:“人定勝天,天定亦勝人。”天定就是一定的天理。陰陽的定律,是要均衡的,人們做的事情過了分,就是失了平均。由于我們的心,先違反了陰陽定律的中和,所以起了反應,受到陰陽定律制裁,使回歸到均衡的狀態。天公下棋,是不動心,也不動手的,而人們就自然輸了。譬如對墻壁拋皮球,球自然會回拋過來,拋的力量越大,球回的力量也更大,而墻壁本身,亦并未動手費力。所以《書經》上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孟子》說:“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意思就是自作業,自受報。這跟佛經所說的“自造因,自結果”正是一樣的道理。

而所謂的人定勝天,也不是真正的勝了天,這是說人照天的定理,存心做事,究竟會得到后來的勝利。本來窮困的,后來亨通了;本來憂患的,后來得到安樂。這樣的勝利,便是天理的勝利。我雖然說善人對天贏了棋,實際上是天贏了。須知天道是永不會輸的。天道一陰一陽的平均,就是中道,又稱中和。《中庸》上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世間的人事若是失去了平和,就會引起天道的變化。就像戰爭及饑荒等等的大劫數,都是由于人事的不公平、人心的不中和而引起的。人與人之間的斗爭,國與國之間的斗爭,無論暫時的勝負如何,結局仍然是兩敗俱傷;就是暫時勝利的,也將終歸于失敗。請翻一翻世界各國的歷史,就知道贏棋的,到底也都是輸了。這就可以知道天理終究是公平的。人心的不平不和,究竟是會被天理裁制的。

世間的人類,男人與女人的數目,永遠是平均的。有姓張的一母生十男,也有姓李的一母生十女,所以合起全世界的計數,男女的數目不會相差太大的。這就證明了天道的公平,與陰陽的中和,其中有不可思議、自然調整的能力。若是我們想要仗恃著我們的本領,來違反天理中和的能力,最后畢竟是要自己吃苦頭的。如果若是天理陰陽沒有裁制調整的力量,那么男女數目,也不會永遠的平均;世間一切的事情,都會永久失去了公平,而強的、巧的則永遠富貴,善人也永遠不會抬頭了。

歐美人用短淺的眼光來觀察天理,以為世間只有強的、巧的會得到勝利,安分懦弱的應該被人制服,所以名為“優勝劣敗”。這種學說,引起了世人的驕滿作惡:驕就是有所恃而無恐,我有勢力,不怕你,擺架子,顯威風;滿就是有勢要用盡,有福要享足,專顧自己的私利,不替他人設想,只管目前快意,不為日后顧慮。德國、日本等國家的野心侵略,就是被此等學說所誤啊!

天道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就是過分的,要受到制裁;吃虧的,要受到補益。中國的圣哲,儒家、佛家、老莊的垂訓,都是反復地叮嚀、說明這個道理。《易經》上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尚書》說:“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又說:“惟天福善禍淫。”(這個淫字,不是單指性欲,而是指一切事情的放縱與過分,可以說就是驕滿。又再具體地說,就是驕奢淫逸,貪狠暴橫。)淫字的對面就是善。善字的意義甚為廣泛,若是要確切地說明,眾善都含有謙德的意義,都是以謙德為基本。《易經》是說明天道的書,乾坤兩卦是總說天道的大意。乾卦說“能利天下,而不言所利”,這就是謙德的意義。坤卦說:“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這句的解說,是才華不露,功名不居;就是不務名,不夸功,也是謙德的意義。《金剛經》說:“度盡眾生,自覺未度。”又說:“布施濟眾,不覺有施。”這是世界最高的道德,也包含了謙德在內。

再說,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都是義務心重,權利心輕。而義務心,是自己覺得我對他還有義務應盡,這就是謙。世間作惡的人,不過是權利心重,沒有義務心。古語所說重利輕義,正是謙德的反面。所以,一切道德都在謙德里面:由謙發動,對父母兄弟,就是孝悌;對社會人群,就是忠信禮義廉恥。凡人對于謙德善行,都是恭敬歡喜;而對于驕滿惡行,都是怨怒隱恨。那么天道的降福降禍,說是天道,實是人情;說是天降,實由自作啊!上面的文已說過,天道就是人事的表現。《尚書》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華嚴經》說:“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所以,我們為善加福于人,我們自然還得其福;我們為惡加害于人,我們自然還得其禍。從此可知,我們對面的一切人、一切物,就是天,隨處都是有天理存在其中的。除此以外,更沒有別的天理可以表現。

那么我們對他們做事、說話,起念頭、表示臉色,都要格外小心注意。雖然他們或是愚笨,或是怯懦,或是老弱、孤兒、寡婦,無人幫助;我們若是欺凌了他們,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我自己或我的子孫,也會同樣的愚懦孤寡,被人欺凌。反過來說,若是我們對于這些無力可憐的人,心存慈憫,并且設法幫助他們,后來我也會得別人的幫助,而我的子孫則永遠不會愚懦孤寡,被人欺凌了。這種天理循環的感應果報,有智慧眼光的人,自然能在社會上,一家一家的人事上來觀察,更可以在歷史上一個一個善惡的人的結果來證明。這也是社會科學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啊!

一九四二年六月云臺臥病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会宁县| 韶山市| 安新县| 扶余县| 潢川县| 都匀市| 武清区| 淳化县| 彰化市| 江口县| 紫阳县| 河南省| 泸溪县| 白城市| 巴林左旗| 遵义县| 沧源| 广州市| 桃江县| 台北县| 卢氏县| 分宜县| 奈曼旗| 武陟县| 邵东县| 玛纳斯县| 穆棱市| 德钦县| 隆德县| 阳信县| 治多县| 临澧县| 当阳市| 隆林| 平泉县| 大田县| 澄迈县| 镇原县| 镶黄旗| 巨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