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剛過,通惠河畔已是一片忙碌。蘇日娜裹著狐裘大氅,呵出的白氣在晨光中迅速消散。納蘭容若手持一卷河工圖,正與工部侍郎低聲交談。河面上飄著薄冰,十幾個民工正破冰測量水深。
“公主,您看這個。“工部主事捧來一塊沾滿淤泥的磚石,“這是從閘口挖出來的,本該是青石,卻換成了土坯包石灰。“
蘇日娜接過磚塊,輕輕一掰就斷成兩截。她眉頭緊鎖——去年朝廷撥銀三十萬兩重修閘口,就修成這樣?
“柔嘉。“康熙的聲音從身后傳來。他今日一身便裝,連隨從都沒帶幾個,“看出什么門道了?“
“皇阿瑪,這工程偷工減料得厲害。“蘇日娜遞上斷磚,“兒臣懷疑工部賬目有問題。“
康熙掂了掂磚塊,冷笑一聲:“豈止工部。戶部撥銀,兵部征夫,吏部考核...這一條河能扯出一串螞蚱。“說著指向不遠處一座新修的龍王廟,“去那里看看。“
龍王廟金碧輝煌,殿內香火繚繞。廟祝見貴人到訪,忙不迭地迎上來:“這位老爺要上香嗎?求雨得雨,求子得子...“
“哦?“康熙似笑非笑,“這廟很靈驗?“
“靈驗得很!“廟祝壓低聲音,“是河道總督李大人的家廟,光金身就用了八百兩銀子...“
納蘭容若突然咳嗽一聲。廟祝回頭一看,嚇得撲通跪地——工部大小官員不知何時已跪滿廟前空地,為首的河道總督李維鈞面如土色。
“八、八百兩?“李維鈞聲音發顫,“下官明明只報了八十兩...“
康熙看都不看他,徑直走到龍王像前,用手杖敲了敲金身。“咚“的回聲空洞——分明是泥胎貼金箔!
“好個'八百兩金身'。“康熙冷笑,“李德全,記下來:河道總督李維鈞,貪墨河工銀兩,即刻革職查辦!“
李維鈞癱軟在地,被侍衛拖死狗般拖了出去。其余官員抖如篩糠,有幾個甚至尿濕了褲子。
......
午后,通州碼頭。康熙站在一艘破舊的漕船上,翻看剛送來的賬冊。蘇日娜和納蘭容若在一旁核對船只數目。
“奇怪。“蘇日娜皺眉,“賬上寫著新造漕船五十艘,可兒臣數來數去,只有三十艘。“
“剩下二十艘在這兒。“康熙突然將賬冊摔在甲板上,“你們看!“
眾人湊近一看,只見賬冊最后一頁被撕去半截,殘留的墨跡顯示這頁原本記錄著“折銀“二字——官員們把造船款折成銀子,中飽私囊了!
“豈有此理!“康熙怒極反笑,“漕運關乎京師百萬人口生計,他們也敢伸手!“
正說著,岸邊突然傳來喧嘩。一個衣衫襤褸的老漢沖破侍衛阻攔,跪在碼頭石階上高喊:“青天大老爺!小民要告狀!“
蘇日娜定睛一看,竟是三日前在河工隊伍里見過的老匠人!
“帶過來。“康熙下令。
老漢被帶到船上,抖抖索索地從懷里掏出一卷發黃的紙:“這是真賬本!李大人逼我們做假賬,小民偷偷抄了一份...“
賬本上詳細記錄了每項工程的真實開銷與上報數額的差距。蘇日娜粗略一算,僅通惠河一段,就被貪墨了十二萬兩白銀!
“好,很好。“康熙的聲音冷得像冰,“傳旨:工部尚書、侍郎一律停職待查。著柔嘉公主暫領工部事,徹查全國水利工程!“
這道旨意如同驚雷。公主掌部院,這是開國以來頭一遭!但此刻無人敢反對——皇上正在氣頭上,誰也不想觸霉頭。
......
十日后,工部大堂。蘇日娜面前堆滿了賬冊,納蘭容若正在幫她核對數字。連日勞累讓她眼下浮現青黑,但精神卻異常振奮。
“查清了。“她揉著酸痛的肩膀,“僅直隸一地,去年水利工程貪墨銀兩就達四十三萬。若算上全國...“
納蘭容若遞上一杯參茶:“剛收到消息,浙江巡撫已經自盡了。“
蘇日娜手一抖,茶水灑在賬冊上。雖然這些貪官罪有應得,但如此大規模的整頓,還是讓她心驚。
“怕了?“納蘭容若輕聲問。
“不是怕。“她搖頭,“我在想,為何貪腐屢禁不止?殺一批,又來一批...“
門外突然傳來腳步聲。康熙不知何時站在門口,聞言接口:“因為人性本貪。所以為君者要像治水一樣——既要堵漏,更要疏導。“
他走進來,拿起一本賬冊:“你們看,這些貪官大多出身寒門,十年寒窗,一朝得勢便忘本。“
“還有。“康熙繼續道,“朕決定重建巡按御史制度,由你和容若負責選拔。要選那些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的寒門學子。“
納蘭容若若有所思:“皇上是想...打破滿漢界限,重用漢臣?“
“大清入關已六十余年,哪還有什么滿漢之分?“康熙意味深長地說,“朕要的是能辦事的官,不論出身。“
......
一個月后,第一批三十名巡按御史在太和殿受印。令人驚訝的是,其中過半是漢人,更有三人出身賤籍。康熙親自為他們斟酒送行:
“爾等代朕巡狩四方,當以民為本。若遇貪官污吏,五品以下先斬后奏!“
御史們跪地起誓,聲震殿宇。蘇日娜站在丹墀之上,看著這些年輕面孔上的堅毅神情,忽然對大清的未來充滿希望。
退朝時,康熙突然問她:“柔嘉,知道朕為何讓你參與朝政嗎?“
蘇日娜搖頭。
“因為朕要天下人知道,治國不分男女,唯才是舉。“康熙望向遠方,“這江山,終究要交到你們年輕人手上。“
春風拂過紫禁城的紅墻黃瓦,帶來泥土解凍的氣息。蘇日娜深吸一口氣——冬天過去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