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一,寅時。
南京城外,七支軍隊如七條巨龍,向城池緩緩逼近。
齊王朱榑——西楚霸王項羽——立于陣前,
望著遠處的城墻,眼中閃過一絲暴虐。
“傳令下去,“項羽冷聲道,
“讓李存孝率前鋒營,一個時辰內給我拿下城墻!“
“大王,“李存孝單膝跪地,“末將愿率八百死士,為大王開路!“
“好!“項羽大笑,“就讓這南京城,見識見識什么叫霸王之威!“
與此同時,蜀王朱椿——唐太宗李世民——正在中軍大帳中與謀士商議。
“陛下,“謀士道,“齊王性情暴虐,若讓他率先攻城,恐怕會屠城。不如...“
李世民搖扇笑道:“無妨。讓項羽去打頭陣也好,
正好消耗朝廷兵力。待他們兩敗俱傷,我們再...“
話未說完,帳外突然傳來急報:
“王爺!不好了!
朝廷在城墻上布置了火器營!“
李世民神色一凝:“火器?“
“是!“親衛道,“據探子回報,
城墻上有數百門火炮,還有...還有天雷!“
李世民冷笑:“天雷?
怕是朝廷的虛張聲勢。
傳令下去,讓弓箭手準備,待齊王攻城時,我們從側翼策應。“
楚王朱楨——武悼天王冉閔——正在檢閱軍隊。
他手持雙刃,目光如電:
“兒郎們,今日一戰,我要讓這南京城,重現當年殺胡令的威風!“
“殺!殺!殺!“三軍齊呼,聲震九霄。
遼王朱植——南朝宋武帝劉裕——正在查看地形。
他沉聲道:“傳令下去,讓工兵準備地道。
我要從地下...“
“陛下!“謀士急道,“如此做,恐有傷天和...“
劉裕冷笑:“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再說了,這南京城下,本就有前朝地道,正好為我所用。“
寧王朱權——宋太祖趙匡胤——正在與心腹密議。
“陛下,“心腹道,“齊王、蜀王、楚王都想爭這頭功,不如...“
趙匡胤冷笑道:“讓他們去爭。我們只管按原計劃行事。
傳令下去,讓陳橋舊部準備,
我要讓這南京城,再現陳橋兵變的盛況!“
慶王朱栴——魏武帝曹操——正在檢視火器。
“主公,“工匠道,“這些天雷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發射。“
曹操冷笑道:“好!
我要讓這南京城,見識見識什么叫'天雷地火'!
傳令下去,等齊王攻城時,我們從后方...“
就在這時,城墻上突然響起一陣號角。
只見城門大開,一隊騎兵沖了出來。
“是朝廷的神機營!“有人大喊。
只見那隊騎兵手持火銃,向著齊王軍陣沖來。
火光閃爍,槍聲大作。
“找死!“項羽怒吼,“李存孝,給我拿下!“
李存孝率八百死士迎上。
只見他手持丈八蛇矛,如入無人之境。
每一矛刺出,必有一名神機營士兵落馬。
“好!“項羽大笑,“這才是我項羽的先鋒!“
就在這時,城墻上突然響起一陣轟鳴。
只見數百門火炮同時開火,炮彈如雨點般落下。
“大王小心!“有親衛大喊。
項羽冷笑:“區區火炮,也敢在我面前放肆!“
說罷,他抽出佩劍,一劍劈開一枚炮彈。
但更多的炮彈落下。
齊王軍陣頓時大亂。
“傳令下去!“項羽怒吼,“
全軍沖鋒!我要讓這城墻,變成他們的墳墓!“
七支軍隊同時發動進攻。
南京城外,頓時變成一片修羅場。
***
而在他們所不知道的另一個維度——
長安城,未央宮前,
一道橫貫天際的光幕靜靜懸浮于夜空,
其寬不知幾許,其長似可丈量天地。
光幕上,清晰地映照著南京城外的戰況:
項羽怒目圓睜,李存孝沖鋒陷陣,
李世民搖扇籌謀,冉閔雙刃染血……
城中百姓無不駐足仰望,驚懼交加。
“天...天顯異象!“
有老儒顫抖著跪下,“這是上蒼在警示世人啊!“
“看那霸王,何其威猛!“
一青年武者目不轉睛,“若我能得其神勇之一二……“
“那蜀王氣度不凡,似有明君之相。“一書生喃喃。
“楚王殺氣太重,恐非社稷之福。“一老僧合十嘆息。
這并非長安獨有。
洛陽,白馬寺前,天幕高懸。
開封,大相國寺廣場,光幕如晝。
杭州,西湖之畔,天光映水。
成都,武侯祠外,百姓如潮。
甚至遠在漠北草原,匈奴單于帳前,也有一道天幕靜靜浮現;
西域龜茲國,佛塔之巔,光幕照亮沙海;
南詔國都,洱海之濱,天象異變,萬人跪拜。
整個天下——不,是整個時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天幕所籠罩。
而天幕所播,正是南京城外七王爭霸的實時景象。
***
南京城外,戰況愈烈。
齊王軍如潮水般涌向城墻。
李存孝率八百死士,架起云梯,向城墻攀爬。
“放箭!“城墻上,守將大喊。
箭如雨下。
八百死士紛紛中箭,從云梯上墜落。
但更多的人繼續攀爬。
李存孝終于登上城墻。
他手持丈八蛇矛,如入無人之境。
每一矛刺出,必有一名守軍倒下。
“殺!“項羽在陣前大吼,“給我殺光他們!“
就在這時,蜀王軍突然從側翼殺出。李世民手持長劍,親自督戰。
“兒郎們,“李世民高喊,“今日一戰,關系我大明江山!隨我殺敵!“
蜀王軍如猛虎下山,向城墻沖去。
楚王軍也不甘示弱。
冉閔手持雙刃,率軍從另一側攻城。
“殺胡令!“冉閔怒吼,“
今日我要讓這南京城,再現殺胡令的威風!“
三支軍隊同時攻城,城墻上的守軍頓時壓力大增。
就在這時,地道中突然冒出大量士兵。
原來是劉裕的工兵已經挖通地道。
“殺!“劉裕大吼,“給我打開城門!“
地道中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出,向城門沖去。
城墻上,守將大驚:“快!快關閉城門!“
但為時已晚。
劉裕的士兵已經沖到城門下。
“轟!“一聲巨響,城門被炸開。
“殺!“七支軍隊同時殺入城中。
南京城內,頓時變成一片修羅場。
***
而在長安天幕之下,一位白發老者突然抬頭,眼中精光暴漲。
“這...這不是項羽、劉邦、曹操、劉裕……“
他喃喃道,“他們不是早已作古千年?
為何重現人間?“
身旁青年問道:“師父,您認識他們?“
老者顫聲道:“何止認識!
我乃秦始皇三十七年生人,親眼見過項王破釜沉舟,
親耳聽過漢高祖大風起兮……這天幕所現,
竟是歷代英魂重返人間!“
此言一出,四周嘩然。
洛陽白馬寺中,主持方丈望著天幕,淚流滿面:
“阿彌陀佛……那冉閔將軍,不正是我佛門護法轉世?
當年他頒布殺胡令,屠戮百萬,死后墮入阿鼻地獄,受盡苦楚。
今日重現,莫非是佛祖給他的贖罪之機?“
成都武侯祠內,一老者撫須長嘆:
“孔明啊孔明,你若在世,見此亂局,當如何定計?
那曹操奸雄再現,恐天下再無寧日矣……“
漠北草原上,匈奴單于望著天幕中冉閔屠戮的畫面,
驚恐萬分:“殺胡令……殺胡令……那魔鬼又回來了!
傳令下去,全族向北遷徙五百里!“
***
南京城內。
項羽率軍直撲皇宮。
他手持長劍,見人就殺。
無論是士兵還是百姓,皆不能幸免。
“霸王之怒,誰敢阻攔!“項羽狂笑。
李世民則不同。
他下令:“只殺官兵,不傷百姓!“
蜀王軍紀律嚴明,所過之處,百姓安然無恙。
冉閔則如殺神一般。
他手持雙刃,見人就殺。
無論是官兵還是百姓,皆不能幸免。
“殺胡令!“冉閔狂笑,“
今日我要讓這南京城,血流成河!“
劉裕則直撲兵部。
他要奪取兵符,掌控軍權。
趙匡胤則直撲皇宮大內。
他要找到傳國玉璽,證明自己才是真命天子。
曹操則令人點燃天雷。
他要讓這南京城,變成一片火海。
“放!“曹操大吼。
只見數百枚天雷同時發射。
天雷在空中炸開,化作漫天火雨。
“轟!轟!轟!“
南京城頓時陷入一片火海。
無數百姓在火中哀嚎。
***
而在長安天幕之下,輿論已沸。
“那項羽雖勇,卻殘暴不仁,難成大事!“
“蜀王李世民仁德愛民,似有天子之相!“
“曹操奸詐,必為天下大患!“
“劉裕工于心計,恐非善類……“
“趙匡胤似有謀逆之相……“
“冉閔殺戮太重,恐遭天譴!“
百姓議論紛紛,各執一詞。
而朝廷重臣們則面色凝重。
“陛下,“宰相跪奏,“
天顯異象,七王爭霸,恐非吉兆。
我朝當如何應對?“
皇帝望著天幕,久久不語。
***
南京城。
“住手!“李世民大喊,“你這是在屠殺百姓!“
曹操冷笑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再說了,只要炸了皇宮,朱允炆一死,天下自然大亂。
到時候,我們再以平亂為名起兵,豈不名正言順?“
“荒謬!“趙匡胤喝道,“如此殘暴,豈能得民心!“
“民心?“曹操冷笑道,“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誰在乎過民心?“
就在這時,皇宮方向突然傳來一聲巨響。
“不好!“有人大喊,“皇宮被炸了!“
只見皇宮方向,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升起。
整個南京城都在顫抖。
“朱允炆...死了?“有人顫抖著問道。
“不可能!“李世民搖頭,
“皇宮有地下密道,朱允炆一定逃走了。“
果然,片刻之后,一隊人馬從地下密道沖出。
為首之人,正是建文帝朱允炆。
“陛下!“群臣大喊。
朱允炆面無表情:“傳令下去,讓錦衣衛出動,
我要讓這些叛賊,一個都活不成!“
就在這時,城外突然傳來一陣號角。
“不好!“有人大喊,“西北方向,出現一支神秘軍隊!“
眾人望去,只見西北方向塵土蔽日,一支軍隊正疾馳而來。
為首大將,身披銀甲,手持方天畫戟,威風凜凜。
“那是...呂布?“有人驚呼。
“不可能!“項羽怒道,“我已誅殺此賊,他怎會再現?“
就在這時,天空突然異變。
一道金光自天而降,籠罩南京城。
七王同時抬頭,只見夜空之中,一道橫貫天地的光幕緩緩浮現。
光幕上,清晰地映照著他們的一舉一動——項羽屠城,
李世民安民,冉閔殺戮,曹操放火,劉裕掘地道,趙匡胤尋玉璽……
“這...這是什么?“項羽震驚。
“天...天幕?“李世民倒吸一口冷氣。
“我們...被監視了?“冉閔怒吼。
曹操大笑:“好!好!讓天下人都看看我的'天雷地火'!“
趙匡胤則面色凝重:
“此乃天機示警,我等一舉一動,皆在天眼之下!“
就在這時,天幕之上,突然浮現一行大字:
【七王爭霸,天下歸心。善惡有報,天道昭昭。】
緊接著,天幕開始播放各地景象:
長安百姓議論,洛陽僧人誦經,漠北匈奴遷徙,西域諸國跪拜……
“這...這不可能!“項羽怒吼,“我等征戰,竟成他人茶余飯后談資?“
李世民卻若有所思:
“原來天下人皆在觀我等作為……民心向背,盡在天幕之中。“
就在這時,天幕突然切換畫面:
西北方向,那支神秘軍隊已逼近城下。
為首之人,正是呂布。
而在他身后,隱約可見一隊隊兵馬,
旌旗獵獵,上書“秦“、
“漢“、“唐“、“宋“、“元“等字樣。
“看來,“李世民望著天幕,輕聲道,“這場游戲,才剛剛開始。“
而天幕之外,無數雙眼睛正注視著這一切——
有敬仰,有恐懼,有期待,有憎惡。
七王爭霸,已不僅是爭奪皇位,更是一場在億萬觀眾注視下的文明較量。
善與惡,仁與暴,智與愚,將在天幕的見證下,接受歷史的審判。
而那個操縱天幕的存在,又究竟是誰?
是天道?是命運?還是某個超越時空的至高意志?
無人知曉。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從這一刻起,他們的每一個選擇,都將被永恒銘記。
因為天幕之下,無有秘密。
(本章完)【新增內容說明】:
1.增加了天幕系統的設定,將其作為貫穿全局的“觀察者“。
2.描寫了長安、洛陽、成都、漠北等多地百姓通過天幕觀看戰況的場景。
3.加入了歷史見證者(秦朝老人)、宗教人士(洛陽僧人)、異族首領(匈奴單于)等多重視角。
4.通過天幕展現輿論對七王行為的評價,增加了“民心向背“的政治維度。
5.在結尾處讓七王發現被監視,引發心理變化,為后續劇情埋下伏筆。
6.引入呂布及多朝聯軍作為新勢力,通過天幕預示更大規模的沖突。
7.提出“天幕之主“的終極懸念,提升故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