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叢書)
- 鄒勤 陳馳編著
- 2426字
- 2025-08-27 15:21:00
1.2.3 全球機器人發展浪潮
為進一步搶占國際市場,提升制造業在全球的競爭性地位,各經濟強國躍躍欲試,紛紛制定發展規劃,以圖搶占先進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先機。
2016年,美國白宮發布了《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發展戰略計劃》。這一戰略旨在促進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應用,包括機器人技術在內。“美國機器人發展路線圖”提出圍繞制造業攻克機器人的強適應性和可重構的裝配、仿人靈巧操作、基于模型的集成和供應鏈的設計、自主導航、非結構化環境的感知、教育訓練、機器人與人共事的本質安全性等關鍵技術。在國防領域,2019年,美國國防部發布了《機器人自動化戰略》。該戰略旨在推動軍事領域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增強國家的防御能力。美國軍方曾制訂“未來戰斗系統”(Future Combat Systems)計劃,成果轉至旅級戰斗隊現代化計劃,加強無人系統和自主機器人的研發,用于如偵察、救援和排除爆炸物任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展了多個太空機器人項目,如“Curiosity”和“Perseverance”,研究機器人在太空探索中的應用,包括月球和火星任務,Curiosity探測器如圖1-37a,Perseverance探測器如圖1-37b。在醫療保健領域,美國醫療機構和科技公司開發外科機器人和遠程醫療機器人,如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以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如圖1-37c所示。

圖1-37 美國太空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
2015年年初,日本政府公布了《機器人新戰略》,明確提出要“研究開發下一代機器人中要實現的數據終端化、網絡化、云計算等技術”。日本政府鼓勵機器人技術的研發,以解決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問題。2018年,日本政府發布了第五次機器人基本計劃,推進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促進機器人在工業、醫療、服務、農業等領域的廣泛應用。2021年,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發布了機器人基礎計劃2021。該計劃旨在通過推動機器人基礎研究的進展,實現創新突破和核心技術的提升。該計劃提出了加強基礎研究、培育機器人技術的社會共識、促進產業化等一系列措施。
韓國政府近年來陸續發布多項政策,旨在扶植第三代智能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2012年韓國公布的《機器人未來戰略2022》,其政策焦點為支持韓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搶占智能機器人產業化的先機;2018年發布了《第四次智能機器人技術發展戰略》,旨在培養100家智能機器人企業,推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歐盟于2020年發布了《歐盟智能機器人戰略規劃》,旨在建立一個歐洲智能機器人創新生態系統,加強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研發、投資和應用。英國計劃開展醫療機器人項目,如Versius手術機器人,改善外科手術的精度和效率。德國政府推行“工業4.0”戰略,構建“智能工廠”,打造“智能生產”,其重點課題之一是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交互合作。法國提出了“未來工廠”計劃,旨在促進智能制造和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在法國制造業中的應用。
如何防止機器人傷害人類?
——人類對機器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的思考
“機器人三大定律”——源自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

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俄羅斯猶太裔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題材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并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為代表,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軌跡獎和星云終身成就大師獎等。他在1950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I,Robot)中提出了“機器人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不可傷害人類,也不可因不作為而讓人類受到傷害。在科幻小說中,這一定律常常成為機器人的核心準則,它強調了機器人的首要責任是保護人類的安全。當然這也引發了一系列道德和倫理困境,例如,當機器人必須在不同人類之間做出選擇時,或者在不同的生存危險情境下,如何平衡這一定律是科幻小說的一大看點。
◆【第二定律】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些命令與第一定律相沖突。第二定律強調了機器人對人類的服從性,但也引入了潛在的矛盾和沖突。在故事中,機器人必須解釋和權衡各種命令,特別是當不同的命令之間發生沖突時。這種情況經常用來探討機器人在道德抉擇中的矛盾和難題,以及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復雜關系。
◆【第三定律】必須保護自身的安全,前提是這不與第一或第二定律相沖突。第三定律強調了機器人自身安全的重要性,但也明確指出了當機器人必須在自我保護與保護人類之間權衡時,必須遵循第一和第二定律。這引發了有關機器人自我保護欲望和對人類忠誠之間的沖突的情節,以及關于機器人如何解釋和執行這些定律的復雜問題。
在科幻小說中,這三大定律經常用來探討機器人的倫理和道德挑戰,以及機器人與人類的關系。它們賦予機器人智能和情感,引發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情節和討論,使讀者不僅對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未來感到好奇,還對道德和倫理問題產生深刻的思考。在這之上,借助影視、文學作品和學術會議等多方面的推動,人們發現了其中的兩大漏洞:在某些情況下,如軍用機器人,其存在的意義就是偵察、打擊敵人,這是對第一定律不可避免地違背;若機器人將自己判定為人類,則會造成第一、第二定律的失效。
針對以上情況,人們加以補充了【第零定律】和【第四定律】:
◆【第零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人類的整體利益不受損害。
◆【第四定律】機器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將自己視為機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第零定律凌駕于三大定律之上,這保證了機器人在決策時,會優先考慮多數人類的安全,避免因為邏輯矛盾出現的死機,或決策失誤。
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說中提出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也激發了人們對現實世界中機器人發展的思考。特別是近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突破,機器人的智能程度將越來越高,如何約束機器人的行為,防止機器人傷害人類,是一個迫切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針對越來越具有自主行動能力的智能機器人,設計師在構建時必須從人類安全、法律法規及機器人可持續使用等方面進行完備的邏輯規劃。學術界、工業界、國際組織、政府和社會需要積極行動,制定現實世界機器人行為規范的國際乃至星際標準——“機器人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