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大店莊氏家族

第一節 莊氏家族淵源與北遷莒縣

關于姓氏的淵源問題,《左傳·隱公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謚與族,公問族于眾仲,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大意是:無駭死了,羽父向隱公請求他的謚號與氏號。隱公向眾仲問詢。眾仲回答:“天子以有德之人,為諸侯因其出生地而賜姓,分封他土地,并以此確定他的氏。諸侯可以他的字為謚號,他的后人以此為氏。累代做某種官職,就以此官為氏,也有以封邑為氏的。”這里說的是,先秦時期,一個人有姓有氏,姓表示他的血緣關系,由何而來;氏表示他本人的有關情況,但很大程度上也由其先輩有關情況決定。該問題十分復雜。先秦之后,至司馬遷作《史記》時,姓與氏合二為一,如謂項羽姓項氏,秦始皇姓趙氏(后又歸于嬴氏),劉邦姓劉氏等。

關于莊氏的淵源,據唐代的《元和姓纂》稱:“莊姓,出于羋姓,楚莊王之后,以謚為姓。”這就是說,莊姓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的后裔。這是以祖上謚號“莊”為姓的例子。

先秦時期,以莊為姓的人物有著名的哲學家莊周,世稱莊子,為老子道家學派的繼承人,學術界亦有人認為莊周一派實出于儒家八派之一的“顏氏之儒”(亦即顏子一派)。莊周后來即被莊氏子孫尊為始祖。

莊氏子孫后來遷居各地,其中一支遷于東海郡。

據大店莊氏于清宣統二年(1910)修的《莊氏族譜》稱:大店莊氏原籍江南東海郡海東村(在今連云港市云臺山北麓)。明朝洪武初年時為響應明中央政府的移民政策,舉家遷來莒州南部朱陳村(民國初年改稱大店)。

關于始遷祖的問題。莊氏家族順治辛丑十八年(1661)所修之譜,以莊瑜為始遷祖。乾隆元年(1736)于大店興福禪院發現了一千余斤重的鐵鐘,鐘鑄于明正德六年,上載鑄鐘施主為莊福、莊滿、莊路;其第二代為莊瑜、莊慶、莊清、莊永;第三代為莊海、莊漣、莊浩。據此,莊瑜應為莊福之長子,而非始遷者。而鑄鐘時莊福已有孫輩多人,其年齡應在70歲左右。

按古代家族遷徙與發展的規律,一般家庭遷至新地后,至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始能在該地立足,并開始讀書與考取功名。莊福時,莊家能出資鑄起一千余斤重的大鐘,沒有幾十年間二三代人或更多代人的積累是不可能的。因此,莊福亦非莊氏始遷于莒州者,而始遷者應是其父或其祖或更早的一代。《重修莒志》“氏族部”稱:莊氏“奉為始祖瑜者”,“以前尚有數代,特舊譜毀于明季兵燹,無可考證”。

另外,《重修莒志》又稱:“大店西門里舊有興福寺,墻嵌金大定四年(1164)度僧牒刻石,碑陰書施主姓名。古郡村有莊、莊洪,則莊氏之在莒南,自金以前矣。”這實際上說的是另一個問題,與東海郡莊氏明初遷莒,沒有什么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葵青区| 察哈| 五华县| 宣汉县| 芮城县| 浪卡子县| 巨野县| 合阳县| 温州市| 宜州市| 永顺县| 仁化县| 吉林市| 康定县| 广西| 太湖县| 罗源县| 石泉县| 法库县| 南充市| 分宜县| 贵德县| 金坛市| 德州市| 宿州市| 玉龙| 平遥县| 黔西| 新闻| 贵阳市| 灌云县| 封丘县| 唐山市| 长垣县| 梅河口市| 祁门县| 郑州市| 上栗县| 利川市| 德兴市|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