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吳仁彪
- 583字
- 2025-08-19 17:41:00
1.2 低空經濟的定義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這一概念首次由中國民航大學科研團隊于2010年提出,但各機構給出的定義稍有不同,上面引用的是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的定義。
低空經濟的核心在于通過開放低空空域,釋放其經濟潛力,推動技術革新與產業融合。與傳統航空經濟相比,低空經濟更強調“低空專屬場景”的開發和多元化應用。
低空經濟的定義涵蓋了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1)低空空域:低空經濟的核心依托是低空空域資源。低空空域指距離地面一定高度范圍的空域,通常指從地面到3000米以下的空域。這個空域具有獨特的物理特性和使用價值,是低空經濟活動的主要舞臺。
(2)航空器飛行活動:包括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這些飛行活動是低空經濟的直接表現形式,涵蓋了農業、林業、漁業、礦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多個領域的應用。
(3)相關領域融合發展:低空經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與信息技術、材料科學、智能制造等相關領域深度融合,形成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這種融合不僅推動了低空經濟自身的發展,也為相關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低空經濟的定義強調了以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覆蓋了生產、服務、管理全鏈條,最終實現了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的協同提升,反映了其作為新興經濟形態的綜合性、創新性和帶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