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瑯邪(1)王氏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門閥士族,相傳出自周朝王室,西漢時期興起,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發展為政治、文化大族。瑯邪王氏子弟長時間掌控朝政、引領文化風潮,其家族發展史是魏晉南北朝政治史和社會史的縮影,其家族文化既是瑯邪王氏長盛不衰的文化基礎,也是魏晉南北朝文化的典型代表。

對瑯邪王氏家族的研究,一直是史學界關注的重點。尤其自陳寅恪提出了文化與家族、地域密不可分,并相繼作了《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系》《述東晉王導之功業》等文章,瑯邪王氏家族的發展歷史與家族文化就被學者普遍關注。到目前為止,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三個領域。

首先是家族發展史梳理。蕭華榮的《簪纓世家——兩晉南朝瑯邪王氏傳奇》,生動描繪了瑯邪王氏眾多族人,介紹了兩晉南朝時期王氏家族的發展歷史和文化傳統。王大良的《中國古代家族與國家形態:以漢唐時期瑯邪王氏為主的研究》,上編介紹瑯邪王氏與漢唐政局,下編介紹王氏家族的人口、仕宦、婚姻、文化和經濟基礎。王汝濤的《瑯邪王氏考信錄》,論述了先秦至隋唐時期王氏家族歷史以及不同時代的發展特點。王連儒的《漢魏六朝瑯琊王氏家族政治與婚姻文化研究》,對王氏家族不同階段的政治地位以及婚姻構成、學術文化都做了系統研究。

其次是對瑯邪王氏家族成員的個案研究,以及王氏家族某一階段的研究,大多為論文。如施光明的《論王導》,陳啟云、羅驤的《社會名望與權力平衡:解讀王敦之亂》,田余慶的《釋“王與馬共天下”》,王連儒的《東晉中宗、顯宗前后之瑯邪王氏政治》《“永嘉之亂”前后之瑯琊王氏政治》,王永平的《略論晉宋之際瑯邪王氏家族代表人物的政治傾向》,等等。這些論文從不同角度展開對王氏子弟政治、軍事活動的分析,豐富了對瑯邪王氏家族的研究。

再次是側重瑯邪王氏家族文化的研究。既有個案研究的論文,如王曉毅的《王戎與魏晉玄學》、林曉光的《王融與永明時代》、王言鳳的《王筠詩歌研究》、王玉池的《王羲之生平事略和書法藝術》、李慧聰的《王褒入關與南書北傳》,也有從整體角度展開研究的論文、專著,如毛漢光的《中古大士族之個案研究——瑯邪王氏》、卜憲群的《瑯邪王氏與六朝文化》、蘇紹興的《兩晉南朝瑯邪王氏之經學》、王永平的《論東晉南朝時期瑯邪王氏之家風與家學》。姚曉菲的《兩晉南朝瑯邪王氏家族文化研究》,介紹兩晉南朝時期瑯邪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變遷、經史學、玄學、文學藝術等內容。筆者的《漢唐時期的瑯邪王氏家學研究》,著重介紹瑯邪王氏家族的家學在不同發展階段產生變化,并逐漸走向儒玄佛道交融的多元發展之路。

上述研究成果,或者限于篇幅,或者限于研究側重點不同,并未對瑯邪王氏家族文化進行深入分析研究,與瑯邪王氏文化大族的地位不相稱。因此,需要重新審視瑯邪王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家族文化,分析家族文化在瑯邪王氏發展中的作用,考量瑯邪王氏家族文化在當時的影響。

本書以瑯邪王氏的家族文化為研究重心,著重介紹王氏家族經史傳家、玄學清談、文才相繼、書畫傳統、家風家訓等不同層面的文化。在各專題中,突出了家族文化在瑯邪王氏發展史上的作用,以及在不同文化領域的巨大影響。尤其在兩晉時期,瑯邪王氏形成了儒玄雙修的文化結構,借助“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地位,推動儒玄雙修成為東晉南朝社會思潮的主流。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世家和書法世家,瑯邪王氏家族成員人人有集,王羲之、王獻之享譽古今,影響中國書風一千多年。另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瑯邪王氏家族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家訓家風,如注重禮法,與時推遷,謙抑止足,這成為家族長期傳承,始終保持一流大族的重要原因。其孝友之風,也對中國的孝友文化和道德行為產生了較大影響。

瑯邪王氏作為政治、文化大族,其家族文化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施政方針、文化潮流影響很大。在南北文化交流與融合方面,王氏家族也做出了突出貢獻。兩晉之際,王導、王敦率瑯邪王氏等大族的南下,推動了中國文化重心的南移。齊、梁時期,王肅、王褒等人將南方先進的典章制度和文學藝術轉輸到北方,加快了南北文化融合的步伐,為此后隋唐文化的統一做出了貢獻。


(1) 《漢書》《晉書》《南史》《資治通鑒》《世說新語》等歷史文獻中,王氏郡望多作“瑯邪”,本書以歷史文獻為據,用“瑯邪”舊稱,而非今人常用的“瑯琊”。后文中恕不一一注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建县| 苏尼特左旗| 聂荣县| 景德镇市| 进贤县| 新绛县| 凉山| 雅安市| 彩票| 延川县| 江陵县| 顺平县| 苍溪县| 虹口区| 太白县| 连城县| 文安县| 安乡县| 疏附县| 桃源县| 同心县| 巴彦县| 绥宁县| 峨眉山市| 盖州市| 花莲县| 辉南县| 壶关县| 荣成市| 岑溪市| 建始县| 新密市| 咸宁市| 江北区| 榆林市| 曲麻莱县| 高雄县| 疏勒县| 元谋县| 平邑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