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識人

人是中國思想傳統(tǒng)的中心。我們思想世界里的主角,是各種道德人格的化身,這是中外學者的共識。本文提出“識人”的課題,關鍵不在人,而在“識”,即突出方法上的差別。因為同是以人為考察對象,卻可以有具體與抽象兩種不同的方式。一個世紀以來,在西方哲學思維方式的支配下,對經(jīng)典中人的問題的研究,基本上追求高度抽象的概括歸納。其表現(xiàn)至少可列舉兩點:一是學界對人性論及天人合一之類的論題有經(jīng)久不衰的熱情,不管對其說法是持肯定還是否定立場,都喜歡拿它來做文章。二是對人物尤其是思想人物,好做符號化的把握。例如對待中國文化第一主角——孔子,其基本手法是,只從立言的角度摘取孔子那些閃光的議論,然后反復推究仁或禮的普遍意義;或者先有圣人的觀念,然后致力于對“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的成圣模式的詮釋,把孔子形象中感性方面的內(nèi)容抽象掉。不唯孔子如此,大量人物傳記都叫“評傳”,主角基本上是有觀念而無性格的思想玩偶。

史家徐復觀對此洞若觀火,他提出異議說:

中國的先哲們,則常把他們所體認到的,當作一種現(xiàn)成事實,用很簡單的語句,說了出來;并不曾用心去組成一個理論系統(tǒng)。尤其是許多語句,是應機、隨緣,說了出來的;于是立體的完整生命體的內(nèi)在關聯(lián),常被散在各處,為以獨立姿態(tài)出現(xiàn)的語句形式所遮掩。假定我們不把這些散在的語句集合在一起,用比較、分析、“追體驗”的方法,以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在關聯(lián),并順此內(nèi)在關聯(lián)加以構造,而僅執(zhí)其中的只鱗片爪來下判斷,并以西方的推理格套來做準衡,這便是在立體的完整生命體中,任意截取其中一個橫斷面,而斷定此生命體只是如此,絕不是如彼;其為鹵莽、滅裂,更何待論。(1)

徐氏“立體的完整生命體”的觀念,就是指向?qū)唧w人格的理解。

在以圣人為最高典范的文化中,孔子確是我們理想的人格標本。同時,《論語》又提供了這種研究的重要素材。這本記錄孔子與其弟子以及政治人物交往、問答的言論與情節(jié)的集子,不僅有對孔子人格的抽象概括或贊譽,更直接通過對孔子行為的描述來展示他的形象。人不是物,理解一個人就得理解他的內(nèi)心世界。而理解孔子的內(nèi)心世界,便不僅要知道孔子說了什么,更應注意孔子如何說。有很多復雜的情節(jié)要素值得關注,如談話的對象、背景、態(tài)度。例如,同是講仁,孔子對不同的人說法就不同。即使同是與子路談話,不同背景下情態(tài)也大不一樣:在陳絕糧時,要講“君子固窮”,鼓舞士氣;密見南子受到質(zhì)疑,則得對天賭咒發(fā)誓;而論為政、講正名,師徒竟會有“迂”“野”互譏的過節(jié)。簡略的情節(jié)中,包含許多無論記述者還是角色本身都沒有明言的東西。只有通過對情節(jié)的充分闡釋,才可能把君子的人格意義釋放出來。

《論語》中的重要角色不只孔子,還有其弟子。被符號化的孔子雖然抽象,畢竟作為觀念的化身而在思想或哲學的討論中存在。孔子的弟子們命運就更不濟,其位置不只是被邊緣化,而且是在時下哲學史甚至思想史的視野中徹底消失。如果教科書提到顏回,那是要引夫子“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名言;講子貢,是要求證“夫子之言性與天道”的問題,或引出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類的道德箴言。好像他們只是引出孔子思想的道具。其實,施教是孔子的日常工作,其目標就是把弟子培養(yǎng)為君子。脫離對君子們具體人格的研究,對孔子事業(yè)的理解就會有偏差。事實上,《論語》中有不少孔門弟子言行的資料,許多杰出者同樣思想性格分明。以子貢為例,他以博識好問、能言善辯著稱,其提問很講究方式、策略,所以能問出許多重要的思想來。有些問題,如問夫子“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罕》)或請孔子對自己做評價的“賜也何如”,就是“不違,如愚”的顏回不會提,而忠勇率直的子路也提不出來的。但他們同樣都是君子,可見君子人格不是抽象單一的。漢代文獻中有一則被廣泛抄錄的語錄:

人或問孔子曰:“顏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子貢何如人也?”曰:“辯人也,丘弗如也。”“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辟e曰:“三人皆賢夫子,而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辯且訥,勇且卻。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為也?!笨鬃又┲?。(2)

這不是實錄,而是傳說。它表明漢人對君子人格類型的理解是多樣化的,而對應這種說法,實際就是從《論語》到《中庸》都提到的仁、智、勇“三達德”。如果循此線索,對孔門弟子的思想與人格做專門探討,對德性修養(yǎng)的復雜性與具體性,定會有更深入的了解。不了解孔子的學生,也難以完整理解孔子本人?;氐娇组T的生活世界,以人格為中心的德性倫理學會找到更豐富的思想資源。

道家也有自己的人的故事,代表作便是《莊子》。解讀《莊子》中關于道心、物我、是非的觀點,固然是哲學的專業(yè),但品味莊書中各色人物的故事,可能是更加饒有興趣的工作。與《論語》不同,《莊子》不是歷史記載,而是以寓言為主要體裁的想象性作品。但對立不是絕對的,《論語》本身體現(xiàn)著編纂者對資料的選擇和理解,不可能是所涉對象或內(nèi)容完全客觀的再現(xiàn),而《莊子》中的人物故事也包含作者對人、對歷史、對文化的獨特詮釋?!肚f子》故事的角色,大致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不在場的歷史人物,其言行雖然未必因循日常生活的規(guī)則,但基本上沒有超人的奇異能力。其代表是莊子與孔子。第二類是虛構然而同日常世界的蕓蕓眾生,特別是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無多大區(qū)別的人物,就如《人間世》中的支離、《德充符》中的兀者。第三類是史籍中曾出現(xiàn)過,記載簡略或根本就于史無證,但在故事中往往有著超凡脫俗能力的神話式人物,如老子、長悟子之類。第四類其實不是人,而是物,如“罔兩問景”中的“罔兩”與“景”。由于它們被虛擬為有思想、有言行的存在者,所以也得看成一類“人”。這四類人物,權且稱為名人、凡人、神人與擬人。(3)這“名人”中的孔子,就是《莊子》對歷史人物進行詮釋的標本。

說來有些不可思議,《莊子》中關于孔子的故事竟有46則之多,而關于莊子本人的故事,則只有26則。毫無疑問,作為《莊子》寓言主角的孔子,與《論語》中的君子形象大異其趣,甚至可以說他只是表達道家觀念的玩偶。這些故事的基本套路,不是孔子表達對道家人物(各類隱者)的折服(如《德充符》中對兀者王駘的態(tài)度),就是開口宣講道家的思想觀念(如《人間世》中教訓顏回不該救衛(wèi)的說法)。但是,這也不是一個完全憑空虛構的形象,他與《論語》中的孔子在身份甚至人格的某些方面有承繼關系。新面目的孔子同樣是儒家學派的宗師,同樣有顏回、子貢、子路眾弟子跟隨,同樣好學、謙虛,同樣對他人與社會有熱烈的道德關懷。還有,同樣有政治上受挫折的經(jīng)驗,只是相關內(nèi)容在《莊子》中被過分發(fā)揮了。莊書反復出現(xiàn)孔子“再逐于魯,削跡于衛(wèi),伐樹于宋,圍于陳、蔡”的套語,其中“厄于陳、蔡”的故事,該書就編有3個。在《莊子》中,孔子也保持談仁義的愛好,只不過仁義成了被否定的對象?!肚f子》中孔子與老子的關系,是很有趣的問題?!肚f子》中讓孔子敬佩向往的高人逸士不少,但出場最多者莫過于老聃??鬃优c老聃面晤,向其請教有8次之多。(4)其反復采用的敘事策略是,讓孔子的仁義觀念屢遭批駁,然后又由老聃轉(zhuǎn)而對孔子面授道之機宜,讓孔子嘆服且不斷提升境界。既然如此,《莊子》的作者為什么不直接讓老子宣講道家的觀念,而拐彎抹角讓孔子為道家代言呢?這是值得追詢的問題。也許,讓一個品德高尚且聲望較高的孔子,表達對原來與之對立的觀點的認同,比一味站在敵對的立場上對孔子進行攻擊,對思想的傳播會更有效。也許,讓老子扮演孔子問禮的老師的角色,是瓦解儒家為孔子塑造的傳承禮樂的文化宗師地位的一種謀略。這背后有個預設,就是孔子作為道德楷模的身份是不能動搖、只能借助的力量。它意味著,人性對美德有共同的體驗。全面解讀《莊子》中的孔子形象,同樣能感受歷史上孔子的影響力,同時透視出《莊子》作者自身的人格理想。至少,它比摘取個別抽象議論或人物臺詞去辯論《莊子》屬儒屬道,會更有深度。孔子只是其中的一例,《莊子》塑造的人物是群像。它體現(xiàn)了儒家以外的傳統(tǒng)對人格的另一種追求或理解。如果比較《莊子》中的孔子與莊子,就能直觀到,同樣是正面的品格,孔子表現(xiàn)的是君子的修養(yǎng),而莊子所體現(xiàn)的則是人在困境中的豁達與面對權貴時的自尊。每個形象都有它自身的性格特征。

研究西方德性傳統(tǒng)的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提及特性角色的概念時說:“在特性角色(character)中,角色和人格以一種非常明確而非一般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在這種角色中,行為的可能性以更為有限而非一般的方式受到限定?!?a href="chapter001_0004.xhtml#ch5" id="ch5-back">(5)“可以說,特性角色是其所處文化的道德代表,這是因為,通過這些特性角色,道德和形而上學的思想和理論表現(xiàn)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具體化了的存在。特性角色是道德哲學戴的面具?!?a href="chapter001_0004.xhtml#ch6" id="ch6-back">(6)這是現(xiàn)代人應該正視古代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角色的有力理由。在中國思想傳統(tǒng)中,正是這些不同類型的道德形象以史書記載或其他體裁的故事得到廣泛傳播,成為培養(yǎng)社會精英的精神資源。(7)形象比觀念有更強烈的感染力。但具體形象的力量與導向則是多種要素的結(jié)合,它包含角色(位與份)、性格(智與勇)、品德(仁與義)、才能(學、政與商),以及閱歷等諸方面的內(nèi)容。它們的不同組合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人格世界。這就是為什么同是君子,孔子與其弟子不一樣,而學生中顏回、子貢、子路也有異。忽略具體的個性,所有好人均千人一面,生命會失去活力,世界將變得乏味。要呈現(xiàn)這種精彩,就不能用概念化的眼光打量人物,而要品味人物的行為細節(jié)。有個性才有人格的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阳市| 古浪县| 泽库县| 凉山| 金塔县| 安福县| 称多县| 南汇区| 盐边县| 大城县| 资溪县| 宁南县| 霸州市| 金乡县| 莱芜市| 廉江市| 元朗区| 农安县| 安徽省| 莒南县| 开封市| 青海省| 霍邱县| 衡山县| 瑞金市| 友谊县| 广宗县| 彰化县| 大足县| 云霄县| 香河县| 大方县| 广昌县| 定西市| 湖北省| 岳阳县| 正定县| 蓬溪县| 太仆寺旗| 霍林郭勒市| 新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