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物:可觸摸的意義
- 陳少明
- 475字
- 2025-08-19 16:25:30
一
經典世界中的人、事、物
對中國哲學書寫方式的一種思考
初步接觸中國哲學的讀者,在放下哲學史教科書而閱讀相關原著的時候,往往有兩者不大對得上號的感覺。特別是像《論語》《莊子》之類敘事性很強的文本,教科書中對之反復辨析、推究的概念,如仁、禮、心、道,等等,在原文中并非精心界定的范疇,而是鑲嵌在許多不同的敘事片段中的字眼。同時,許多意味深長的故事或情節,則很可能由于沒有關鍵詞的出現,而沒有進入哲學史家的法眼。這是近代西方哲學的視野造成的局限。本文提議開拓新的論域,在肯定傳統哲學史學科意義的前提下,嘗試對經典做不以范疇研究為中心的哲學性探究,作為教科書思路的補充。不以范疇為中心,不是排斥對古典思想做概念的研究,而是要直接面對經典世界的生活經驗,把觀念置于具體的背景中去理解;或者更進一步,從古典的生活經驗中,發掘未經明言而隱含其中的思想觀念,進行有深度的哲學反思。毫無疑問,所謂古典的生活經驗,主要呈現在經典文本的敘事中。而敘事的中心,可以是各種具體的人、事,甚至物。人、事、物是互相轉化的,區分層次,讓焦點轉換,目的是對古典生活世界做更有深度的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