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郊廟之外:隋唐國家祭祀與宗教(增訂版)
- 雷聞
- 368字
- 2025-08-19 16:22:04
第一節 自然神的人格化
甘懷真認為:“儒教的國家祭祀制度自西漢后期以來,主要是依循儒家禮經中的‘氣化宇宙觀’中對于神祇的理解方式。或許我們可將儒教中的諸天神,如天、日、月、星辰等,稱之為具有神格的自然神,或超自然的自然神,以區別于當時流行的佛道教中的人格神的觀念。儒教的這類天神的形象就是自然,不具有人的樣子,因此也不具‘歷史性’,沒有神話傳說。宇宙萬物都稟賦氣,諸神是氣所集結而成的精華。天子祭祀的目的,不在于祈福或除穢,而在于促進天地間諸氣的和諧運作。”(5)這些論述雖有一定道理,卻并不全面。其實,《大唐開元禮》卷三《序例》下專門列有“祈禱”一節,主要以祈雨祈晴為主(6),其目的正是為了祈福去災。至于自然神的人格化,雖然歷來是中國民間信仰的重要特色之一,但在隋唐時期,也成為國家祭祀的一個重要特點,而且,這種特點得到了國家的正式承認和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