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語錄:梁勤卷首語·演講文選
- 梁勤
- 1202字
- 2025-08-27 17:10:08
加快信息化企業建設,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企業信息化到信息化企業是企業成長的一個巨大跨越。從過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到今天的自主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是企業的一場“革命”。曾經的“三駕馬車”驅動GDP高速奔跑的故事已經成為歷史。而在這一環境中成長的我國企業多少存在一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通病,中小微企業平均壽命僅3至5年,大型企業平均壽命不足10年,遠遠低于日本及歐美企業的平均壽命。究其主要根源,就是不專注企業戰略目標,掉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不注重長遠投資價值回報,片面追求機會盈利能力而導致核心能力缺失?!耙徽絮r吃遍天”的市場定位和產品供給模式,在改革開放中期,消費呈井噴式增長的狀態下確實管用;但進入目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大環境下,供給側與需求變化嚴重錯位甚至扭曲,導致了近年來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品質化、差異化、個性化有效需求只能靠進口和出國“掃貨”來滿足,且無效供給嚴重滯壓。
為了盡快改變我國企業生命周期短暫,即企業社會資源浪費大且企業行業地位長期處于全球產業鏈中低端水平的現狀,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必須樹立互聯網思維,發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加快推進信息化企業建設與品牌建設,在產品的“專、精、特、新”上狠下功夫;在產業鏈的建設上做牢、做深、做精、做透;在價值鏈平臺上做實、做強、做優、做大、做久。實現企業的長青發展,由“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智造”。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來臨為“中國智造”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邁向高端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實現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為核心的具有高度靈活、人性化、數字化的產品生產與服務,是我國企業自主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它需要將制造系統從能量驅動型轉變為信息驅動型,利用人工智能、自組織和超柔性等技術,依靠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手段,應用分布式人工智能相關理論與方法,以顧客為中心,以體驗為先導,圍繞產品研發設計、流程控制、市場服務等環節,實現制造單元的柔性智能化與基于網絡的制造系統柔性智能化集成,以實現高效合理配置企業生態資源,創造新的消費,提高消費者的參與度、滿意度、追捧度和忠誠度,創造新需求、構筑新市場、形成新業態。
今天,“互聯網+工業”把美國帶入了再工業化時代,把德國制造帶入了工業4.0時代?!盎ヂ摼W+”時代帶給我們企業的意義不在于簡單的顛覆,而是一場涉及企業生態鏈全域創新的革命。我們發起召開西部企業信息化峰會,就是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號令,充分發揮企聯橋梁紐帶功能,助力“中國制造2025”,搭建起一個交流、溝通分享、創新的平臺,提高西部地區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打造具有學習能力與自我創新能力的西部信息化智能制造與服務生態,推動西部企業轉型升級,培育一批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占有顯著地位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實現彎道超車和西部崛起。
(原載于《中國西部信息化峰會會刊》前言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