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用“工匠精神”研磨“中國名牌”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的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與敬業態度。工匠們享受著職業熱愛所帶來的人生價值,對細節有永不滿足的追求,崇尚極致。他們持之以恒地堅守著“10000-1=0”的一絲不茍法則,以崇敬誠摯的心態對待工作,以嚴謹專注的態度嚴守工藝規程,以堅韌精湛的技藝追求完美,實現產品的超凡性能與卓越品質。有可能他們幾十年如一日重復做一種產品,甚至僅干一道工序,但他們不厭其小、不厭其煩、不厭其精、不厭其苦。因此,“工匠精神”的實質是技藝與人格的雙重修煉,是人類社會文明傳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

在中國歷史上,“工匠精神”曾大放光芒。有技藝精湛的魯班,也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我國近代最長壽且最具品牌力的百年老店之一“同仁堂”以其始終堅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核心價值,使“工匠精神”得以傳承并發揚光大,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并為民族品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做出了貢獻。但隨著改革開放后消費“爆炸式”增長所帶來的功利化、自動化的刺激,在極大地豐富人們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產能嚴重過剩及供給側與需求側的不匹配。中國消費者在國外“爆買”馬桶及“掃貨”等一系列看似荒唐事件的發生對“中國制造”提出了質疑與“拷問”。是否“工匠精神”確實在自動化流水線的“引力波”與急功近利的短、平、快的“沖擊波”中慢慢化為塵埃了?“中國制造”似乎成了低端產品和廉價商品的代名詞,著實讓一些具有天下使命與責任擔當的企業家們深感困惑與反思。

產品的比拼,質量的比拼,名牌的較量,國家的魅力,到最后都是品牌與文化的比拼。因此,“工匠精神”落在個人層面,是一種認真精神與敬業度所展現的細節完美;“工匠精神”落實在企業家層面,是一種在創新引領下的執著與堅定;“工匠精神”落實在企業層面,是恒久的動態能力;“工匠精神”落實在社會層面,是一種良好的社會秩序、品性與人格之美。據統計,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德國有837家,中國僅6家。為什么這些長壽企業在日本、德國扎堆?是一種偶然嗎?這些長壽企業的秘訣又是什么呢?不容置疑,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這也是“中國制造”與“德國制造”“日本制造”相比的“短板”所在,這更是“中國制造2025”急需補上的一課。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德國制造”的代表西門子、奔馳、博世……都是在德國擁有百年歷史的企業。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著共同的特質,正如寶馬車間場景所展現的,他們對每道工序循規蹈矩地嚴守,對每件產品都凝神聚力地組裝,對每一個不起眼的擰螺釘工步都精益求精地操作,所折射出的是現代化大生產時代永不消逝并發揚光大的“工匠精神”。

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企業是日本金剛組公司,其專門從事寺院建筑建造及維修,至今已有1437年歷史。直到今天,金剛組仍在堅持用傳統建造技術,大梁、立柱、雕花、楔子,全部用手工打磨。數百年后無論何時改修,工匠后輩們都可以感受到前人的榮光、智慧心定力與精神之鈣。

一個擁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會少ー些浮躁,多一些純粹;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ー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專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濫造,多一些精品名牌。因此,我們的企業,尤其是企業家們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心態與定力,通過體制、機制、人才的創新深化,讓“工匠精神”代代相傳,大放異彩,讓大國工匠脫穎而出,不斷提高修煉水準,成為強國工匠,世界工匠。

企業做優、做強、做大、做久的根基來源于“工匠精神”所支撐的產品的做精、做專、做細、做深。讓我們用“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塑造企業品牌與品質的靈魂,構建與不斷積累核心競爭力,研磨出長青的“中國名牌”,成就“雙創”偉業,讓世界熱愛“中國智造”。

(原載于2016年5月《經營管理者——企業家活動日特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莒南县| 韶关市| 云安县| 临沭县| 荔浦县| 抚州市| 大渡口区| 都安| 霍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鄢陵县| 罗田县| 繁昌县| 灯塔市| 乌拉特后旗| 资阳市| 乐清市| 东阿县| 深泽县| 琼海市| 涞水县| 宁乡县| 永仁县| 仙游县| 革吉县| 桐城市| 蓝山县| 南皮县| 阳谷县| 北辰区| 巢湖市| 扶风县| 鄂托克旗| 遵义市| 香河县| 阿勒泰市| 闸北区| 遂昌县| 昂仁县| 巨鹿县|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