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夢者:打破常規的中外創業傳奇
- 朱獻文 何清文 朱緯緯
- 1039字
- 2025-08-27 16:54:58
蘋果的山寨對象
1970年,施樂公司在硅谷成立了帕洛奧圖研究中心(PARC)。1979年秋天,施樂公司的PARC引起了蘋果公司的關注。這個中心對外高度保密。那時電腦顯示屏都是一些命令行和提示符,既不方便,也不美觀。而施樂PARC正在研發一種用戶圖形界面。杰夫·拉斯金認為,這些特性是電腦產業的未來。于是,他催促喬布斯和蘋果的其他同事去PARC考察一番。
喬布斯聽說后很心動,他找到施樂公司并承諾他們,如果施樂將全部技術成果演示給蘋果看,他們就被允許在蘋果公司投資100萬美元。這個條件相當誘人,因為蘋果發展勢頭良好,即將上市。一旦上市,施樂公司必將收獲不菲。(1年后蘋果上市,施樂用100萬美元買的股票瞬間飆升至1760萬美元,但蘋果公司獲益更多。)施樂公司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喬布斯滿載而歸。當施樂公司展示全部成果時,喬布斯等人都驚呆了,尤其是看到了圖形界面技術時,喬布斯恨不得鉆進屏幕里看個究竟。喬布斯興奮地想,一定要把施樂PARC的技術用到蘋果電腦中去,因為他通過這場演示瞬間明確了自己的創新方向。
很明顯,施樂沒有認識到這些技術的價值所在,他們本來有機會把規模擴大10倍,獨占整個行業。后來,喬布斯從施樂挖走了15個專家,兩年之內就開發出了運用同樣技術的Lisa和Macintosh(麥金塔)電腦。
逐夢小語
天外有天
在喬布斯的創新道路陷入迷霧之中時,杰夫·拉斯金給喬布斯提供了重要線索——施樂公司的帕洛奧圖研究中心(PARC)。出于對技術的敏感,喬布斯花“大價錢”買來了考察機會。
喬布斯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人的眼界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凡事都看得長遠,所以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認識領域。因此,走出去有時比請進來更重要,這需要企業家對認知三境界有清楚的認識:已知的事物—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能敞開胸懷,才能容納百川。
保密
在充滿競爭的商業世界,間諜和反間諜的戰爭無時不在,公司的信息管理已成為很多企業的重點工作。通常情況下,對外部門的員工相對保密意識要強些,但重要的核心部門——研發機構通常是信息管理的難點和弱點。工程師們往往專注于技術研發,在有機會展示成果時容易忽略保密的重要性。對保密工作,企業家要防患于未然。
盲點
其實,施樂掌握的技術除了有驚人的圖形界面和位圖顯示概念外,也包括電腦之間如何實現聯網,以及面向對象編程是如何工作的。但喬布斯和他的團隊只關注了前者,也許那是他們當時想要的東西。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說明網絡應用是喬布斯當時的盲點。企業能站多高,能走多遠,往往取決于領導人站得有多高,看得有多遠。企業家不斷地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是開闊視野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