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向工業文明:太平洋精鍛30年成長啟示錄
- 辛國奇 任慧媛
- 1636字
- 2025-08-27 17:02:51
改變命運的生日禮物
江蘇省泰州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吳楚越之韻,匯聚江淮海之風。南唐時,取通泰之義,始名泰州。這里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素冠淮南”。泰州是承南啟北的水陸要津,為蘇中門戶,自古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是南北商品集散之地。據說,700多年前,馬可·波羅游歷泰州,稱贊“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
而太平洋精鍛所在的泰州市姜堰,歷史上更是商賈云集的蘇中重鎮,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姜堰就已經是一個繁榮的商業城鎮。據傳,姜堰由水而生,古時,長江、淮河、黃海三水在姜堰匯聚,故稱“三水”。又因三水匯聚,沖擊成塘,塘水多旋渦,形似人指羅紋,又名“羅塘”。北宋年間,洪水泛濫,有姜姓鹽商父子仗義疏財,率領民眾筑堰抗洪,保護了一方百姓生命財產,古鎮由此名為姜堰,流芳千年。
泰州市是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是蘇中地區通江達海的樞紐,從姜堰到南京、上海均不超過2.5小時車程,到港口也極為方便。因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很快傳到這片交通極為便利的創業熱土。
泰縣粉末冶金廠,這家當時姜堰的鄉鎮企業,在1980年便伴隨著春風成立了。而我們故事的主角夏漢關,那一年15歲,剛剛高中畢業,他隨即成為泰縣粉末冶金廠的一名一線工人。這位懵懂少年,當時肯定沒有想到,這將成為自己一輩子的事業,直到后來,他甚至說:“我就是為這個產業而生的。”
上高中時,夏漢關的語文成績是最好的,這得益于他在10歲生日時,得到了爺爺送給他的一件當時的“奢侈品”:一臺收音機。這讓夏漢關感到非常驚喜,那個年代,物資匱乏,許多人甚至難以解決溫飽問題,而“三轉一響”(即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和收音機)則相當于現在的“有車有房”。可見這個禮物對于夏漢關來說,何其珍貴。
夏漢關的家境并不寬裕,因此他從小就學會了勤勞和節儉。放學后,夏漢關總是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下地干農活,撿果子、割豬草、挖山芋、掰玉米,這些看似繁重的勞動對于他來說卻是家常便飯。盡管如此,一年忙碌下來,家里仍然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和繳納6個孩子的學雜費。對于吃肉這件事,夏漢關印象中只有在過年時才能“飽飽口福”。
不過,在泰州中學校辦工廠做木匠的爺爺,對于教育卻極為重視——這或許從夏漢關富有詩意的名字里,也能看出。對于不用錢蓋樓房卻買收音機這件事,鄰居們開玩笑說:“你們家到現在不蓋樓房,卻買個收音機,孩子長大了娶老婆怎么辦?”爺爺卻說:“現在沒有房子不要緊,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就不怕將來娶不到老婆!”
顯然,夏漢關爺爺的話雖然簡單,但卻道出了教育的重要性——房子有錢了隨時可以蓋,但孩子的教育卻是一輩子的事情。只有通過良好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能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立足。
可以想象,夏漢關對于收音機這件禮物,何其珍愛。每有空閑時間,他就拿起收音機,聽新聞、聽評書。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講的《楊家將》,他聽了很多遍,“三俠五義”“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之類的故事,他更是如數家珍,熟記于心。在聽完后,夏漢關會給小伙伴們講述這些故事,這無形中鍛煉了他講故事的能力,與日后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口才。
也因此,對各類故事耳濡目染的夏漢關在高中時寫的作文,經常被當做范文在全班展示。他還經常翻看《說文解字》這樣的書,對中國文字的結構頗感興趣。而愛看各式各樣的書,也成為夏漢關一生的愛好。憑借著出色的文字功底,夏漢關后期在工廠里撰寫各類項目分析、研究報告時游刃有余,這都成為他日后成功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沒有那臺收音機,我真可能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回憶起那段時光,夏漢關深情地說。
顯然,艱苦的環境,會對一個人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人們會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事物,并從中獲得更多的力量和勇氣。可以說,堅韌不拔的毅力、感恩心態、創造力、社交能力,這些優秀的性格基因與能力,夏漢關在進入泰縣粉末冶金廠之前便已經擁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