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向工業文明:太平洋精鍛30年成長啟示錄
- 辛國奇 任慧媛
- 1744字
- 2025-08-27 17:02:51
想當廠長的“學徒工”
進入工廠后,夏漢關依然保持著喜歡“講故事”的愛好。在宿舍里,他經常給工友們講評書里的故事,繪聲繪色,大家聽得聚精會神。
優秀的管理者往往都是“故事大王”,《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就指出,智人(早期人類)的發展源于團隊合作和組織發展,而讓智人能夠進行合作最關鍵的就是“講故事”的能力。人類歷史上的四次重大的變革,講故事的能力是貫穿始終的,尤其是在認知革命和全球融合這兩次變革中,這項能力體現得最為明顯。
“當你與他人交流時,如果你懂得更多的事情,知識面更廣,你就能打開話匣子,擴大交流的范圍和空間,這樣機會也會自然而然地增加。”回憶起這段經歷,夏漢關感慨良多。
在筆者采訪時,夏漢關反復提到過他剛入廠時,看到廠長辦公室,就在心里默默立下志向今后也要當廠長的那一幕。
夏漢關最喜歡的一篇散文,是茅盾的《白楊禮贊》。“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不是平凡的一種樹。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罷,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但是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樣的段落,夏漢關上學時都反復背誦過。
“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在高中時期所領悟到的那樣,人應該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并為之不懈奮斗。我還記得當時背誦《白楊禮贊》這篇文章時,這些文字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心,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必須要有挑戰命運的精神。當我第一次去廠長辦公室,心中便涌起了強烈的渴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像他一樣的領導者。理想目標有了,就要設計路徑,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雖然當時我只是一個學徒工,具體干什么工作都還沒有定,但我始終相信,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夏漢關聲情并茂地說,“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目標,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不僅能激勵我們在工作中不斷進步,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同時,我們還應該將這種積極的精神傳遞給身邊的人,鼓勵他們也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因此,我時常鼓勵太平洋精鍛的員工們要有夢想,要努力成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只要心懷理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于是,這位懷揣著廠長夢想的“學徒工”,開始了一段瘋狂的學習、歷練之旅。
彼時,泰縣粉末冶金廠主要是用金屬粉末作為原料,經過成型和燒結,制造金屬制品,主要產品為壓縮機填料、機械配件等。而廠里的各個崗位,人手都很緊張,哪個工種缺人時,夏漢關便第一個站出來,去“頂崗補缺”。為了盡快熟悉崗位,夏漢關吃住都在廠里,幾乎是隨叫隨到。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源于自己什么都要學會的想法。
甚至,在掌握一門技能后,夏漢關還向領導提出希望轉崗學習新的工藝。幾年下來,夏漢關幾乎干遍了一線工人所有辛苦、繁瑣、“苦亂臟”的活兒:車工、磨工、電焊工、壓力機操作工、熱處理工、電爐操作工、油污清潔工……當時沒有天然氣管道,液化石油氣都裝在鋼瓶里,生產鋼瓶需要先用鋼板成形封頭,封頭成形需用潤滑油潤滑,表面油污須用木屑手工清理,這些活兒,夏漢關都認真去做,并且要做就必須做好,把鋼瓶擦得光亮他才罷手。而當時實行的是學徒制,換一個工種,就得換一個師傅。由于夏漢關學得用心,干得專心,所以他很快就能勝任新崗位,失誤還很少。因此,他得到了每位師傅的喜愛和認可。
經過這一番歷練之后,夏漢關成為一名“多才多藝”的工人。他的勤奮和執著不僅贏得了同事們的尊敬,也為他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行文至此,筆者不禁感慨,與如今寧愿送外賣,也不愿進工廠的部分年輕人相比,“學徒工”夏漢關對于工作的任勞任怨,對于技能的如癡如醉,足以讓他們感到汗顏。在當今社會,不少年輕人更愿意選擇輕松的工作,而不愿意從事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這種現象令人反思。然而,我們應該認識到,正是像夏漢關這樣一代又一代的開拓者,為中國制造業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當不好士兵,絕對也當不好將軍。如果不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夏漢關自然不可能在后面的領軍過程中,看透本質,扭轉企業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