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與眾不同的“高起點”

成立“合資公司”前,在尋找合適的生產設備時,一件事影響了它的未來走向。

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九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胡亞民是姜堰人,他每年春節都回姜堰老家,同時參加地方政府組織的優秀人才茶話會。當時,胡亞民就想將自己研究的冷鍛項目,在家鄉落地,并且與姜堰一家知名企業已經做過溝通,即將展開合作。

無巧不成書,1990年夏天,胡亞民返鄉時,在政府相關領導的引薦下,他結識了時任泰縣粉末冶金廠副廠長的夏漢關。

得知泰縣粉末冶金廠正準備投資粉末冶金同步鋼環鍛造成形項目,胡亞民便介紹了自己的研究課題,介紹了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冷擺動輾壓成形工藝。

“這是通過連續局部成形對被加工件實現整體成形的一種回轉成形加工技術。與傳統切削過程相比,擺輾技術一般可節材30%,降低制造成本25%。由于擺輾模具與坯料間的接觸面積小,金屬容易流動,加之模具與坯料表面間的摩擦主要為滾動摩擦,摩擦系數低,因而,擺輾工藝最適宜齒形零件的齒形成形。”——這段文字摘自胡亞民的一篇學術文章,當時,他不會說得這么“晦澀”,而是言簡意賅地告訴夏漢關:“你們要做的齒輪產品,通過這個工藝就能高品質地生產出來,而且,在國內獨一無二。”

擺輾機,就是一種用于將金屬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狀的機器。它通常由一個或多個旋轉的輥子組成,這些輥子可以將金屬板材壓平、彎曲或卷曲。擺輾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輥子的旋轉和壓力來改變金屬板材的形狀,廣泛應用于制造業中,它可以用于加工多種類型的金屬材料,如鋼、鋁、銅等,其優點在于高效率和大批量生產能力。

“當時主要就是說冷擺輾工藝代表了中國齒輪生產的方向,國內的傳統工藝還停留在熱鍛階段。胡高工也想給家鄉做貢獻,政府部門也鼓勵我們投資上項目,于是我們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決定和胡高工展開合作,將這項技術引入公司。”趙紅軍回憶說。

早在1984年,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九研究所就引進了波蘭的一臺擺輾機,用來研究擺輾機的傳動原理、結構及零部件。1987年,他們利用這臺擺輾機成功生產出了摩托車啟動齒輪,齒形無需再加工,直接替代了日本進口產品。這給了泰縣粉末冶金廠投資成立的“合資公司”充分的信心,他們相信憑借先進的設備,加上胡亞民和第五九研究所的技術指導以及相關培訓,一定能夠迅速生產出市場上所需的產品。

“合資公司”的管理層,一開始就有對標世界最先進的想法,因此,他們并沒有采購普通的擺輾機,而是選擇了高起點——直接購買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瑞士SCHMID公司生產的擺輾機。

最先進,自然意味著價格不菲。趙紅軍清晰地記得,“合資公司”采購的第一臺2000kN擺輾機,大約為64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00多萬元(1994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約為1:8)。后來,“合資公司”又引進了一臺更大的設備——6300kN擺輾機,價格為180萬美元。

這種大手筆的投資,自然引來了業界的關注,中國鍛壓協會甚至在“1994年大事記”中專門記錄了這一事件:

1994年4月,我國目前最大的6300kN擺輾機在揚州太平洋精密鍛造有限公司(原泰縣粉末冶金廠)投產。該廠現有2000kN擺輾機一臺,均從瑞士SCHMID公司進口;是國內唯一從事冷精鍛汽車差速器、直齒錐齒輪的專業廠。

這些先進設備,立即讓“合資公司”成了“國內唯一”。對于當時年營收不過500萬元的“合資公司”來說,這樣的投資確實堪稱巨額。不過,“中美合資”的定位也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小打小鬧,向世界優秀同行看齊,一直是他們的底層認知。

有同行也“震撼”于“合資公司”與眾不同的起步,他們摸不清,這家后起之秀究竟想要做什么?

“合資公司”團隊無暇顧及這些“閑言碎語”,他們立即組織人手前往瑞士培訓學習,趙紅軍正是其中一員。“當時我們5個人去接受技術培訓,在那學習了20多天,直到搞透了基本原理并能熟練操作。我們其實都是‘半路出家’,剛開始從事的粉末冶金工藝和冷鍛工藝還是有很大差別,都是在實踐中逐步學習和成長的,只能克服困難一點點領悟。”

好在冷鍛工藝所需模具和粉末冶金的模具有相通之處,學成歸來的趙紅軍,在經歷了多次反復后,終于研制出了第一款模具,解了燃眉之急。

也許有人會好奇,“合資公司”哪來的這么多資金,可以“財大氣粗”地購買先進裝備,這里面,另有故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西青区| 长子县| 龙山县| 新乡市| 大兴区| 海阳市| 闸北区| 广南县| 固阳县| 泾川县| 宁德市| 应城市| 镇安县| 循化| 旬阳县| 右玉县| 洪泽县| 耒阳市| 阳江市| 肥城市| 阜新市| 大名县| 石林| 鹤庆县| 南开区| 桐城市| 黄大仙区| 宾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卓资县| 班戈县| 尚义县| 漠河县| 榆树市| 平江县| 武冈市| 巴楚县| 娱乐| 文水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