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上市公司不當行為問題研究
- 王愛萍
- 701字
- 2025-08-27 16:44:49
三、延遲披露
延遲披露與誤導性陳述類似,一般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內容沒有問題,但由于披露的時間不夠及時,構成不當行為。信息作為資本市場上最為核心的要素,不僅其真實性至關重要,及時性同樣重要。延遲披露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延遲披露關聯交易、違規擔保、占用公司資產、擅自改變資金用途等情形,行為本身構成不當行為,上市公司雖然最后予以了披露,但不夠及時。第二種是延遲披露定期報告。按照《證券法》和滬深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上市公司有義務在規定的時間發布公司的年報、半年報、季報等公開信息。一般在應當披露的時間,市場會對公司予以特別的關注和預期,并根據定期報告披露的狀況做出反應。而如果信息披露不及時,很容易導致提前獲取信息的內部人士進行內幕交易,承擔損失的則是廣大的外部投資者。第三種是延遲披露業績預告。滬深交易所均規定,當公司年度業績為虧損、實現扭虧為盈或較上一年度同比變化超過50%時,應當在會計年度結束后一個月內發布預告,對于該類情況,少數公司直接未予披露,有大量公司逾期進行預告。顯然,需要發布業績預告的情形可能引起巨大的市場反應,公司延遲披露往往是擔心發布業績預告后引起公司股價的大幅波動。再有,如果上市公司披露業績預告后,又預計本期業績與已披露的業績預告情況差異較大的,交易所規定應當及時刊登業績預告更正公告,但同樣有大量的上市公司不能及時發布更正公告。例如,神州數碼公司于2007年10月29日刊登預計2007年度虧損6000萬元至8000萬元的公告,又于2008年4月19日刊登預計2007年度虧損約2.5億元的公告,業績預告更正公告的披露時間嚴重滯后。顯然,兩次業績預告的數據相差極大,會引起市場劇烈的波動,上市公司的行為構成不當行為。
推薦閱讀
- 中國新股民必讀手冊(2015年最新版)
- 資本的眼睛
- 金融保險集團內部審計創新與實踐
- 項目管理(第二版)
- Metabase Up and Running
- OAuth 2.0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Patterns
- 中國政府統計問題研究
- Programming Microsoft Dynamics NAV(Fifth Edition)
- 企業并購審查中的相關市場界定:理論與案例
- 企業內部審計全流程指南
- 公司內部審計
- 內審人員進階之道:內部審計操作實務與案例解析
- 內部審計情景案例:理解審計行為,辨析審計決策
- QlikView for Developers Cookbook
- Amazon EC2 Cook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