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上市公司不當行為問題研究
- 王愛萍
- 981字
- 2025-08-27 16:44:49
四、違規交易
除了信息披露過程中的不當行為外,股票違規交易也是上市公司不當行為的主要形式。按照購買股票的投資者類型,違規買賣股票的不當行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內部人不當行為,一般是指公司高管違規買賣股票的情形。按照《證券法》的規定,持股5%以下股東的持股變化不需要進行信息披露,但是對于上市公司高管買賣股票予以一定的限制。主要是由于這一群體對于公司狀況有更詳細、更及時的了解,這一規定是為防止其憑借信息優勢進行內幕交易,而讓外部的中小投資者承擔損失。然而,我國上市公司存在很多的高管違規買賣股票的情形。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國風塑業的公司監事在公司半年度報告披露前一個月內以5.88元買入2000股本公司股票,構成違規。按照《證券法》的規定,報告披露前的一個月為敏感期,公司高管,包括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不得買賣股票。另一類是外部人違規買賣股票的行為,這也是大部分內幕交易和操縱股價的形式。雖然購買股票的是外部人,但是泄露內幕消息的往往是公司的內部人士,內部人士很可能共享收益,因此這也屬于上市公司不當行為的范疇。外部人不當行為的另一種情況是利用資金優勢,通過短線交易操縱股價,該類行為造成股價的大起大落,最后買單的往往也是廣大的外部中小投資者,因此也構成不當行為。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違規買賣股票行為都構成不當行為。例如:2010年海虹控股的控股股東中海恒由于公司員工操作失誤買入公司股票20000股,成交均價11.35元/股,構成短線交易違規而被監管方予以公開披露;深振業A某高管本打算出售其持有的本公司股票220000股,該部分股份按照20000股/筆的方式分11筆出售,但在出售股票過程中,由于操作失誤,1筆交易誤將“賣出股票”操作為“買入股票”,以7.06元/股的價格買入本公司股票20000股,構成短線交易違規,其獲利需上繳公司。按照本書對上市公司不當行為的闡釋,實施主體的主觀故意性是不當行為的核心構成要件之一,在以上案例中,股票的交易主體并不存在這種主觀上的故意性,且買賣金額較少,難以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雖然被證監會及交易所按照規定予以公開通報,但并不構成不當行為。
此外,上文提到的違規擔保、占用公司資產、擅自改變資金用途等情形本身已構成不當行為,但是在這些案例中,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均同時發生隱瞞披露、延遲披露的情形,所以本書為了歸類方便而將這些行為歸為信息披露類不當行為,其實這些行為本質上屬于非信息披露類不當行為。
- Citrix XenApp? 7.5 Desktop Virtualization Solutions
- Mastering System Center Configuration Manager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審計制度研究
- 企業能源審計與節能規劃
- SAP ABAP Advanced Cookbook
- Learning Microsoft Azure
- 財務建模與綜合估值:數據研磨、模型校準、動態估值
- Getting Started with Citrix VDI-in-a-Box
- AO2011實用手冊
- 成功通過PMP(第3版)
- Tableau:Creating Interactive Data Visualizations
- 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明斯基與金融不穩定
- Microsoft Dynamics CRM 2016 Customization(Second Edition)
- 汪博士解讀PMP?考試(第6版)
- 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12c Administration Cook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