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賀表來了,賀表來了!
- 明末:我天啟殺瘋怎么了?!
- 十七蕭蕭
- 7516字
- 2025-08-17 00:59:00
初雪剛?cè)冢諝庵羞€帶著一絲寒意。
時間竟然這般快,轉(zhuǎn)眼間就來到了翌日的午時。
乾清宮。
大殿之外。
萬歷皇帝身邊的紅人,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兼提督東廠——盧受,驀然收到了小太監(jiān)呈上來的賀表。
聽完小太監(jiān)的匯報后,盧受不由得微微一怔。
心想道:“一個整天就知道擺弄木工的瓜娃子寫啥賀表啊?!他認(rèn)得字嗎?就寫?想當(dāng)然了……”
這么一想,他面無表情地瞟了一眼那個小太監(jiān),冷冷的開口問道:
“這份賀表當(dāng)真是長孫殿下寫的?”
小太監(jiān)點點頭,如實說道:“回盧公公,確是長孫殿下親手所書,還說務(wù)必呈到御前…我等不敢怠慢,便呈上來了。”
“好了,你下去吧。”
支走小太監(jiān)后,盧受眉頭一皺,正打算要不要一把火燒了這份可有可無的賀表……
無他,只因為深宮的那位皇爺從萬歷十七年(1589年)至今,已歷三十載而未改(不履朝),且太子一脈又不受其重視。
若是福王一脈子嗣的賀表倒是能讓那位皇爺喜上眉梢,可偏偏是不受待見的,且不學(xué)無術(shù)的皇長孫。
呈賀表不討好,不呈便是過失……你說?這叫什么事嘛!
“罷了罷了,但愿這黃口小兒能寫個好詞彩來吧……”
思來想去,盧受自然是不敢壓下這份賀表的。
皇長孫雖不受重視,終究是龍子龍孫,真要是扣下了,日后事發(fā),他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盧受咬咬牙,捧著賀表匆匆趕往萬歷皇帝起居的寢殿。
乾清宮內(nèi)殿。
萬歷皇帝朱翊鈞正斜倚在榻上,罕見地閉目聽著太監(jiān)讀各地呈上來的奏折。
他面色蠟黃,眼窩深陷,多年的酒色掏空了身體,連抬手都覺得費力。
看到盧受走進來,他眼皮都沒抬一下:“什么事?”
盧受小心翼翼地回話:“回萬歲爺,今日乃是元宵佳節(jié),普天同慶;是慈慶宮的賀表送過來了,是皇長孫殿下親手寫的,好叫萬歲爺您知道。”
萬歷皇帝這才來了點興趣:“哦?那木頭疙瘩也會寫字了?呈上來讓朕瞧瞧。”
朱由校寫的第一句是,【“伏以陛下御極四十有七載,天威遠被,四海賓服。遼東天兵將出,建奴小丑指日可擒。孫臣聞經(jīng)略楊公鎬運籌帷幄,四位總兵勇冠三軍,此天授陛下功超漢武,業(yè)邁唐宗矣!”】
才華橫溢,曠世天才啊!
我朱家什么時候……出了這等牛逼的人才?!
可惜……竟然不是福兒及其子嗣!
萬歷皇帝不禁一聲贊嘆。
旋即,帶著復(fù)雜的情緒繼續(xù)一路看下去。
只見第二句寫的是【“然,孫臣夜不能寐,竊思陛下春秋已高,久居西苑,恐邊情細(xì)微未及詳察。聞楊公誓師時言‘旬日可平’,孫臣憂之——建奴非萬歷初年之賊寇,奴爾哈赤此獠深通兵法,若分兵急進,恐中其誘敵之策矣……”】
最后一句寫的是【“孫臣又聞,邊軍缺餉三月,將士衣單食薄,而江南士紳坐擁千萬,卻以‘優(yōu)免’避稅。陛下若能暫罷西苑土木,親問兵餉;再敕令各省嚴(yán)查隱田,何愁軍需不繼?如此,非但遼東可捷、普天同慶,天下亦是皆賀陛下圣明矣!”】
“咳~咳……!!!”
看完“賀表”后,萬歷皇帝臉都綠了,整個人不由得劇烈咳嗽了一下。
呵……好一個先揚后抑,借著賀表的名義來無端指責(zé)朕!
豎子安敢如此?!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旋即,仰天長嘯,暴喝一聲:
“欺天了!欺天了!”
“萬歲爺,您……”
見狀,包括盧受在內(nèi)的若干太監(jiān)全都直接傻眼了。
這皇長孫到底寫了什么玩意?!居然讓一向冷酷的主子萬歲爺這般暴怒……
盧受忐忑不安,嚇得直接伏地。
天子一怒伏尸百萬……可不是說著玩的!
“這豎子……當(dāng)真是害苦了我吶!”
盧受偷偷的用余光觀察大明皇帝的神色,同時暗地里咬牙切齒地把朱由校的祖宗十八代全都問候了一個遍。
半晌后,卻見萬歷皇帝又怒喝一聲:
“叫朱由校那個孽障……給朕滾過來!”
“就現(xiàn)在!立刻、馬上!朕倒要看看是誰在背后唆使這條東宮的瘋狗亂叫!”
……
消息傳到慈慶宮時,朱由校正在擺弄一堆木塊。
聽到祖父萬歷皇帝要召見自己時,他只是淡淡一笑。
一切如自己所料一樣,這祖父萬歷皇帝果然是個非常愛好面子的人。
旋即,將木塊收好,然后換了一身正經(jīng)衣裳。
對于這件事,東宮的人皆是面面相覷,掛機三十年的皇帝居然召見太子一脈的人……當(dāng)真是破天荒了!
傳話的小太監(jiān)一臉冷酷,一句話也不愿多說,生怕觸及了霉運;只是冷冷的催促朱由校快點走,莫要拖延時間。
朱由校見狀,眉頭不由得微微一皺,皇帝對太子一脈的冷落還是超乎其想象的。
人都是葉公好龍的,皇帝不待見太子一脈,那么他手下的狗腿子也就跟著一起孩視了。誰讓你沒有“群眾基礎(chǔ)”呢!
要想徹底改變這種情況:那就只有一手兵權(quán),一手財權(quán),天下任由我拿捏之狀了!
……
乾清宮內(nèi)殿。
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萬歷皇帝坐在龍椅上,目光如刀般盯著門口,一刻不離。
盧受和幾個貼身太監(jiān)麻木地跪在一旁,連眼皮都不敢抬。
朱由校走到殿中跪下,看到了屏風(fēng)里的那個肥胖身影,心想道:“果然是不愛上班的人!”
他沒有像往常那樣畏畏縮縮,畢竟現(xiàn)在這個年代可不是太祖、成祖兩位祖宗皇帝的時代,用不著擔(dān)心被殺頭。
至于被廢為庶人這一塊嘛……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須知,“國本之爭”皇帝與大臣爭執(zhí)了十幾年,老爹朱常洛的太子之位還不是坐得穩(wěn)如老狗?
祖父萬歷爺若是因為這份“賀表”便殺或貶之,呵呵,只怕是到時候文官集團還不把這位大明天子給噴到自閉?
這就是“自有大儒為我辯經(jīng)”的義舉!
一念及此,朱由校沖著屏風(fēng)里的那個身影規(guī)規(guī)矩矩地行了君臣大禮。
旋即,開口緩聲說道:
“孫兒朱由校,叩見皇爺爺。圣躬安……”
“孽障,何言皇爺爺?!此處唯君臣耳!”
萬歷皇帝猛地一拍龍椅扶手。
這話一出,殿內(nèi)頓時有幾個人交換眼神,一副幸災(zāi)樂禍之姿。
無他,皆是因為這木工小兒所上之賀表觸怒龍顏,連累他們在此處跪了半個時辰。
眼下觀察皇帝的神色,看來這把大火還燒不到他們這群天子家奴的頭上。
“朕問你,那賀表是誰教你寫的?是不是你那躲在慈慶宮暗處的好父親教唆啊?!”萬歷皇帝此刻心情極其糟糕,一臉冷酷。
“呵,他巴不得朕早死,你也等不及了,來做這搖旗吶喊的馬前卒嗎?!”
朱由校伏在地上,一字一句地回應(yīng)道:
“陛下息怒…此事與東宮,與父王無關(guān)。孫臣只是為您的萬壽節(jié)祈福,又因昨夜夢見我征虜將士笑飲匈奴血、火烤野豬皮,這才順便提及遼東戰(zhàn)事,每一句皆是肺腑之言……”
“所言若對,陛下可納之;所言若不對,陛下加以開導(dǎo)便是,千萬不可以做出有違太祖圣訓(xùn)的事來啊!”
“哈哈哈哈哈。”
聽了這話,萬歷皇帝怒極反笑。
于是,正色道:“太祖圣訓(xùn)…朕豈會忘記?!然,祖訓(xùn)所言對與不對,朕心中自有權(quán)衡;只是你這話說的,倒像是來教朕如何處事的!”
眼見跪下的朱由校沉默不語,萬歷皇帝又一頓輸出:“再者,你一個整日拿著刨子鑿子的娃娃,懂什么遼東兵事?你上過戰(zhàn)場嗎……還是你以為朕不知兵也?!”
“回稟陛下,”朱由校抬起頭,迎上萬歷皇帝的目光,不卑不亢地說:“孫臣不懂兵事,只懂木工。”
“孫臣近日做了一個機關(guān)木人,發(fā)現(xiàn)這木人要想行走,須得齒輪咬合緊密。若有一個齒輪尺寸不對,或是位置偏了,整個木人就會散架。即便是最好的木料,最巧的手藝,少了一個關(guān)鍵的銷子,也成不了事。故而,孫臣便不禁聯(lián)想到了遼東……”
說到此處,朱由校目光偷偷的瞟了一眼那個明黃身影。見其并沒有什么過激反應(yīng),便趁機繼續(xù)說下去。
“如今,遼東戰(zhàn)事就如這機關(guān)木人一般,四十七萬大軍是上好的木料,四位總兵是精巧的齒輪。”
“可分兵四路,就像把齒輪拆下來,各走各的,彼此相隔千里,消息不通,糧草難繼……這便是少了那個關(guān)鍵的銷子——集中指揮。”
“反觀建奴騎兵就像木人里的暗榫,能在各部之間靈活游走。若集中兵力打一路,我軍首尾不能相顧,豈不就像散了架的木人?!”
萬歷皇帝聞言,臉色不禁微微一變。
早年靠著張居正攢下來的家底打過三大征,雖然已有多年不上朝,卻也略微懂些軍事常識……并非軍事白癡的狗腳朕。
他沒想到這個平日里只知刨木頭的皇長孫,竟能說出這般比喻。
一念及此,萬歷皇帝的語氣緩和了些,眼神里多了幾分好奇:“你一個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嬌弱娃娃還懂建奴?”
“回皇爺爺?shù)脑挘瑢O兒不敢說懂。”朱由校見到天子口吻有所緩和,便一絲不茍地回應(yīng),話語真誠認(rèn)真。
“只是平日在深宮里玩耍,卻也聽聞奴酋努爾哈赤的厲害。他從十三副遺甲起事,用了四十年時間統(tǒng)一女真各部,可見其用兵之能。”
“當(dāng)年李公成梁鎮(zhèn)守遼東時,尚能壓制于他。可近年來,朝廷對遼東漸漸疏于管控,此獠方才敢如此猖獗……”
聽到此處,萬歷皇帝眼前一亮,似乎來了興趣:“你給朕說說看。”
“是。”朱由校立馬就回應(yīng)。
“萬歷十一年,奴酋野豬皮起兵時,其時不過區(qū)區(qū)建州一小酋長;萬歷十七年,他受封都督僉事,麾下已逾五千。”
“萬歷二十一年,古勒山之戰(zhàn),他敗九部聯(lián)軍,吞并哈達;如今不過十年,他已統(tǒng)一女真各部,筑赫圖阿拉為都,兵甲十萬!”
“不知皇爺爺可還記得一建州人士:尼堪外蘭?”
聞言,萬歷皇帝肥胖的身軀在寬大的靠枕里,幾不可察地微微震動了那么一下。
“尼堪外蘭?”
“此人聽起來有些耳熟……朕想起來了!是那個引導(dǎo)李成梁破城的建州‘功臣’。”
“正是,皇爺爺記憶力驚人,孫臣敬佩。”拍了一句馬屁后,朱由校一字一頓,字字泣血。
“萬歷十二年,此獠親率十三個甲士襲破圖倫城,逼殺其親舅,也就是昔日助我軍破敵有功之尼堪外蘭。此舉是對陛下昔日之判罰乃是公然的蔑視與踐踏!”
“陛下,您以為此賊人之刀鋒最終將指向何方?”
“是那葉赫殘部,是草原蒙古小王?還是遼東?不,是直指山海關(guān)!”
聽到此處,萬歷皇帝不以為然。
這位御極四十又七載的大明天子心里依舊保持著那份傲慢與偏見的“天朝上國”尊嚴(yán)。
他不屑一顧地開口說道:“呵,區(qū)區(qū)建奴小兒,茍日可平,又何懼哉?倒是你吃里扒外,毫無我朱家人的血性!”
“哼,朕這么說你,料你肯定也不會服氣的。說吧,你還有什么話都給朕說出來吧。”
朱由校頓了一下,深吸一口氣后。
方才開口正色道:“回陛下,須知,今日之建奴絕非往日可比。另外,孫臣的奏疏已經(jīng)說了——查清隱田,還田于民,善待將士……”
“如若不然,巍巍煌煌,我大明朝危矣!”
“呵,好……好一張利口!倒像是讀過幾天書的了。照你這意思,不聽你的,我大明朝就要亡國嘍?!”
既然話都說的這般直白了,且氣氛也到了,朱由校想了想,便直言道:“孫臣只是請陛下三思,為江山社稷考慮!”
萬歷皇帝的胖臉上擠出一絲近乎猙獰的冷笑。
他想起了五十年前的一位故人也給祖父嘉靖上了一份賀表……把當(dāng)朝天子罵得狗血淋頭,說什么“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
最后氣得祖父口吐鮮血,十個月后便駕鶴西去。
莫非今日……這孫子也要把自己罵走嗎?
萬歷皇帝突然站起來,手持天子御劍,緩緩地走到朱由校身前,雙目如刀,緊緊盯著后者。
朱由校的頭緊貼地面,閉眼片刻后又再次睜開。
旋即,鄭重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儀容,表情嚴(yán)肅,絲毫不懼。
一旁的盧受見狀,嘴巴微微一張,這皇長孫是真的勇啊!
哪怕如今朝廷積弊難返,各種矛盾集中爆發(fā)……也決計不能說出來,主打一個贏麻了。
不僅是贏麻了,而且還要大贏特贏!
“大明朝快要亡了!”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心里知道就好了。
但是……從皇長孫嘴里說出來,意味絕非與普通官員說出來是等量齊觀的。
也難怪這位大明天子的反應(yīng)如臨大敵。
幾個太監(jiān)眼神一碰,皆是額頭緊貼地面。
這是天子發(fā)怒的信號!
今日,不管他朱由校被黜還是被殺……都免不了他們這些家奴一陣忙活。
噗嗤!
一聲悶響。
“……我的頭尚在否?!”
就在朱由校以為萬歷皇帝要將他斬首示眾的時候,卻見一旁的地磚驀然出現(xiàn)一道深深的裂痕。
而那位大明天子……不知何時已經(jīng)坐回到了龍椅上。
他帶著不容置疑的帝王威權(quán),冷冷說道:“呵,三思……該面壁思過的另有其人。”
“依朕看,你不僅學(xué)會了你爹那副死讀書的迂腐!還學(xué)足了不知天高地厚的魯莽!”
“朱由校!你可知…你這番話若是傳出去,會引起多大的風(fēng)波?!”
不過,這位大明天子說話只說一半,他沒有回答朱由校提到的查清隱田,還田于民,善待將士一事……因為他沒法回答!
且不說文官集團、宦官集團,甚至是后宮、外戚……等等這些勢力哪怕斗得水火不容,同時又無意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這般形勢堪比盤絲洞還要深,還要復(fù)雜……
你讓他一個深居簡出的皇帝怎么去查清這些人的隱田?!拿頭去查啊!即使有心查,又該派何人……下面的人陽奉陰違的還少嗎?
爺爺嘉靖皇帝二十余年不上朝,一心玄修,還活到了六十歲。如果不是和海瑞中門對狙,道心破碎,身受重傷……估計再蹦跶個十來年,絲毫不成問題。
反觀某些有勵精圖治的祖先個個都英年早逝,什么宣德帝、景泰帝、成化帝啦……甚至包括父皇隆慶帝,哪個不是早早就英年早逝,飲恨蒼天?!
開擺還能茍活,祖父嘉靖帝已經(jīng)證明過了:這條路行得通。
那么,學(xué)習(xí)誰,這他媽的不是一目了然嗎?!
大明三百年基業(yè)走到今天不容易。
我朱翊鈞貴為大明天子,本來就是富有四海,又何必露頭讓人家秒?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們折騰去吧。
萬歷皇帝弄不清楚這個大孫到底是整的哪一出。這些事要是能做成,他早就去做了,還用著這個黃口小兒來說三道四。
見到朱由校一言不發(fā),萬歷皇帝又正色道:“朝廷天軍已出,你此時說這些話,若是被建奴知曉,豈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
“孫兒知道。”朱由校臉色緊繃,正色道:“但孫兒更知道,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與其等到大軍潰敗,再追悔莫及……不如現(xiàn)在及時止損。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該試一試!”
“……”
萬歷皇帝沉默了。
他看著跪在地上的朱由校,忽然覺得有些陌生。自己似乎從未真正了解過這個大孫子。
這個大孫子是裝了十四年的糊涂,還是今日突然開了竅?
難道說落了井……不死就罷了,居然還能使其這般面貌一新?!
“軍國重器,自有滿朝文武在御前廷議。汝不過一無知黃口小兒……竟敢狂言亂政,沖撞宮闕,悖逆妄為!眼里還有沒有天家體統(tǒng)?!”
呵,狗屁的天家體統(tǒng)!試問晚明還有儒家天下的模樣嗎?!
皇帝不履朝,大臣賣皇帝,國丈賣外孫,皇帝被PUA上吊……
朱由校內(nèi)心冷冷一笑,萬歷老登說話當(dāng)真是竟選擇性說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話。
如果真有天家體統(tǒng),還會有爭論不休(吵了十幾年)的“國本之爭”?
還會有史書記載的“紅丸案”、“梃擊案”和“移宮案”嗎?
弄得泰昌、天啟、崇禎三朝雞犬不寧。
致使明廷注意力偏移了方向,錯失良機,后金趁機崛起……
說來可笑至極!
所謂的萬歷中興其實是吃了隆慶改革的紅利和家底,后面又有張居正改革方才支棱了一段時間。
人家老張一走,大明這艘破船又漏水了,而船的主人毫無作為,竟坐以待斃……
于是乎,后世的史學(xué)家給出了這樣清一色的評價:“明朝實亡于萬歷,而萬歷皇帝后來的孫子崇禎帝只是這個腐朽服務(wù)器的替罪玩家罷了。”
……
“你啞住了,為何不回話?”萬歷皇帝以為朱由校膽怯了,語氣非常冷漠的質(zhì)問。
“回皇爺爺,孫兒不懂那些大道理,也不懂什么廷議。”
“孫兒只知道這天下,沒有誰能比皇帝爺爺您更懂得打勝仗!”
“御極伊始,您就打了萬歷三大征:平定寧夏、朝鮮、播州等叛賊……哪一次不是驚天地泣鬼神?哪一次不是打得逆賊肝膽俱裂?!”
“要說打仗……皇爺爺,您是我大明朝當(dāng)之無愧的第一戰(zhàn)神!”
朱由校幾乎是咬牙切齒,重重的吐出。
“呵,朕這一生打了多少次大仗、勝仗。這還是第一次有人說我是第一戰(zhàn)神。”
“如此說來……英廟爺較之與朕,乃是下下甚者也!”
“此孫酷似于朕,酷似于朕啊!可惜,竟是那個人的孩子……若為福兒之后,豈不美哉!悠悠蒼天,何薄于我?”
萬歷皇帝表面上還是一臉冷酷,但是內(nèi)心深處卻涌上一抹欣喜……這長孫子會說話,比他爹還出息。
但,這也不是你開噴長輩的理由……更何況我還是大明天子呢!
“朕看你是讀書讀傻了,竟敢拿木工技藝比軍國大事!”
就在朱由校以為萬歷皇帝要將他拖出去挺杖之際,只見這位大明天子冷漠的開口說了一句:“……朕今日不會廢,也不會殺你這‘龍子鳳孫’。然——若是再犯,御下那塊方磚便是你的榜樣!”
朱由校忙躬身拱手:“陛下圣斷,孫臣叩謝主隆恩。”
萬歷帝面色依舊冷峻,聲氣嚴(yán)厲,毫無轉(zhuǎn)圜余地:“朱由校!你給朕滾,滾回你的慈慶宮,去刨你的木頭!另外,再禁足三個月!沒有朕的旨意,一步不許踏出慈慶宮!滾,豎子,你給朕滾得遠遠的!”
“孫兒……遵旨。”
朱由校不再言語,只是一絲不茍地磕了個響頭。
旋即,轉(zhuǎn)身在盧受等一干太監(jiān)驚魂未定的目光中,大步離開了乾清宮。
待朱由校退下后,乾清宮內(nèi)沉默了許久。
萬歷皇帝望著朱由校離去的背影,隨后目光落在了龍椅上褪色的金龍……
他坐了許久,臉色變幻不定,心想道:“那隱田之事如今既已難插手…但朕要過問軍務(wù)一事,卻還是游刃有余……”
盧受小心翼翼地給這位怒氣稍退半分的大明天子倒了一杯熱茶。
忽聽見萬歷皇帝嚴(yán)肅地開口說:“盧大伴留下,其余人統(tǒng)統(tǒng)給朕退下!”
待眾人退下后,萬歷皇帝環(huán)顧四周,見到?jīng)]有什么動靜后,這才壓低聲音問了一句:“遼東那邊,楊鎬發(fā)兵了嗎?”
“回皇爺,據(jù)兵部塘報說:‘西路杜松部已出撫順關(guān),其余三路尚在待命’。”盧受在一旁認(rèn)真回應(yīng),姿態(tài)也很拘謹(jǐn)。
萬歷皇帝聞言突然站起身來,漫步至窗邊。
盧受見狀,一句話都沒有說。他只是天子家奴,又不是朝廷大臣或言官,勸諫皇帝的話那就不是他應(yīng)該做的事;他能做的就是不折不扣地去貫徹落實主子萬歲爺交代的要務(wù)。
伴君如伴虎,每個太監(jiān)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過了半晌后,萬歷皇帝終于發(fā)話了。
“今日,在場的所有奴婢一律不準(zhǔn)出宮,不許與旁人提及剛才之事…違者殺無赦!”
“另外,馬上傳密旨給熊廷弼,命他即刻啟程赴遼東,以僉都御史之身份監(jiān)軍。告訴他,若遇調(diào)度不妥之處,可便宜行事,不必事事奏請。”
聽到此話,盧受心中巨震,萬歲爺竟真的聽進了皇長孫的勸諫?!
如此看來,朽木可雕也……還真不是一句空話。
他不敢多說,只好擺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用表情暗示萬歲爺。
萬歷皇帝淡淡地瞟了他一眼:“你是不是有什么話想說?”
盧受一臉嚴(yán)肅。
馬上就把心中的憂慮說了出來:“回皇爺?shù)脑挘瑵M朝文武誰都知道這熊大人性子剛直,恐與楊經(jīng)略不和,奴婢擔(dān)心……”
“無礙,朕要的就是其人之剛直。”萬歷打斷他的話,旋即轉(zhuǎn)身望向窗外沉沉天色,“讓他去看看,朱由校這豎子說的到底是危言聳聽,還是……未卜先知。”
看著領(lǐng)旨退下的盧受,萬歷皇帝眉頭緊鎖,思索數(shù)秒后,朝著已經(jīng)走到殿門口的盧受招招手,又補充了一句:
“對了,過幾日,你替朕去御醫(yī)那兒取一副最好的藥材給皇長孫送過去,不要讓人發(fā)現(xiàn)了。”
“是!”
………………
注1.明朝統(tǒng)治者對萬壽節(jié)極為重視,將其與元旦、冬至并稱為“三大節(jié)”,形成了一套固定且隆重的禮儀制度。
萬歷年間,雖然皇帝后期怠政,但是該節(jié)日并未取消。萬歷皇帝常以“龍體不適”為由,不親自到場,僅派官員代受賀表。
如《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七》記載:“辛丑,仁圣皇太后萬壽圣節(jié),免百官朝賀。先一日,中使至閣,傳圣體偶違和,故免。”
注2.明太祖親自立下的《皇明祖訓(xùn)》強調(diào)了朱明宗室的特殊地位。
其規(guī)定:“皇親國戚有犯,在嗣君自決。除謀逆不赦外,其余所犯,輕者與在京諸親會議,重者與在外諸王及在京諸親會議,皆取自上裁”。
注3.主角能見掛機王萬歷屬于是借機鉆空子,當(dāng)然了現(xiàn)實里應(yīng)該是不大可能的(以萬歷的尿性),只是小說里藝術(shù)加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