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哥蹲在他旁邊,點了根煙:“今天跑了多少單?看你這架勢,又是前三名吧。“
李建國喝了口姜湯,熱流順著喉嚨往下竄,熨帖得很:“還行,夠小寶幾天的藥錢。“他沒說具體數字,這行的辛苦,說多了都是淚,懂的人自然懂。
張哥吐了個煙圈,煙圈在路燈下慢慢散開,像個易碎的夢:“你也別太拼,五十歲的人了,跟小伙子比不起。“他頓了頓,聲音低了點,“上周三隊的老王,就是送酸菜魚那個,在路口暈過去了,高血壓犯的。“
李建國的心揪了一下。老王他認識,比他大兩歲,孫子都上幼兒園了,天天樂呵呵地說要掙夠孫子的學費。“現在怎么樣了?“
“在醫院躺著呢,站點湊了點錢,不夠塞牙縫的。“張哥嘆了口氣,把煙蒂摁在地上,“這活兒,看著是騎車跑,其實是拿命換錢。“
李建國沒說話,又喝了口姜湯。姜的辛辣嗆得他眼眶發熱,他趕緊別過頭,假裝看天上的月亮。月亮被云遮了一半,朦朦朧朧的,像桂蘭年輕時用的那面磨花了的鏡子。
回出租屋時,快十二點了。樓道里的聲控燈還是沒修,他摸黑往上走,每一步都踩得小心翼翼。走到三樓,聽見隔壁小夫妻又在吵架,女人的哭聲尖利,男人的吼聲沉悶,夾雜著摔東西的脆響。李建國嘆了口氣,這墻薄得像紙,誰家的喜怒哀樂都藏不住。
掏出鑰匙開門,屋里一片漆黑,只有臥室透出點微光。桂蘭大概是等不及,先睡了。他輕手輕腳地換鞋,看見鞋柜上放著個碗,里面是涼了的面條,上面臥著個荷包蛋,旁邊還擺著雙筷子——桂蘭知道他晚上準餓,總給他留口熱的。
他沒開燈,借著窗外的月光走到廚房,把面條倒進鍋里。煤氣灶“噗“地一聲燃起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像朵安靜的花。面條熱透了,他端著碗坐在小板凳上,呼嚕呼嚕地吃。荷包蛋是糖心的,咬下去,蛋黃流進嘴里,燙得他直吸氣,卻舍不得吐出來。
吃完面,他輕手輕腳地走進臥室。桂蘭睡得很沉,眉頭卻皺著,像是在做夢。他坐在床邊,借著手機屏幕的光看她的臉,眼角的皺紋比去年深了些,鬢角也添了幾根白頭發。他伸出手,想幫她把眉頭撫平,手到了半空又縮回來——怕吵醒她。
床頭柜上放著小寶的照片,是去年在公園拍的,孩子穿著黃色的沖鋒衣,笑得露出兩顆小虎牙,手里舉著個風車,紅色的葉片在風里轉得歡。李建國拿起照片,用指腹蹭了蹭小寶的臉,照片的邊角磨得有些卷了。
手機在口袋里震動了一下,是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李師傅,今天謝謝你的糖,孩子笑了。——703病人家屬。“
李建國的眼睛突然就濕了。他走到窗邊,推開條縫,冷風吹進來,帶著點樓下垃圾桶的餿味,卻讓人清醒。遠處的寫字樓還亮著不少燈,像一顆顆沒睡著的星星,在黑夜里眨著眼睛。
他掏出手機,點開今天的收入明細,數字不算多,但一筆一筆都帶著溫度。他給桂蘭掖了掖被角,輕手輕腳地走到外屋,把沖鋒衣掛在墻上。衣服上的雨水漬干了,留下些淡淡的印子,像幅抽象的畫。
明天,天一亮,他還會穿上這件沖鋒衣,騎著那輛吱呀作響的電動車,穿梭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他知道,生活就像這外賣箱,沉甸甸的,裝著苦,也裝著甜;裝著別人的飯,也裝著自己的家。
窗外的月光,悄悄爬進屋里,落在那碗空了的面湯上,泛著一層淡淡的光。
第二天早上,李建國是被凍醒的。窗戶沒關嚴,冷風順著縫往里鉆,刮在臉上像小刀子。他摸了摸手機,五點不到,屏幕上跳出條天氣預報:今日降溫,伴有大風。
桂蘭還在睡,呼吸均勻,嘴角帶著點笑意,大概是夢見了好事。李建國輕手輕腳地起來,走到窗邊關嚴窗戶,玻璃上結著層薄霜,用手一抹,留下道清晰的印子。他往外看,樓下的車棚被風吹得嘩嘩響,幾棵光禿禿的樹在風里搖,像喝醉了酒的老頭。
他找出那件最厚的毛衣穿上,領口磨得發亮,是桂蘭結婚時給他織的,紅顏色早就褪成了淺粉,卻暖和得很。廚房里,煤爐的火還沒滅,他添了塊煤,看著火苗慢慢舔上來,心里也跟著暖了。
煮粥的時候,他想起昨天張哥的話,心里有點發沉。他摸了摸自己的腰,鈍痛還在,像塊沒化的冰。但他不敢停,小寶的藥還在等著,房租也快到期了,生活這臺機器,少了他這顆螺絲釘,就轉不動了。
粥快好的時候,桂蘭醒了,揉著眼睛出來:“怎么不多睡會兒?“
“睡不著。“李建國笑著盛粥,“今天風大,你送小寶去醫院時,多穿點。“
“知道。“桂蘭走到他身邊,幫他理了理毛衣的領口,“中午別在外面啃面包了,我給你帶了幾個饅頭,夾著咸菜吃。“
“嗯。“李建國應著,看見她眼里的紅血絲,知道她昨晚肯定沒睡好。他想說讓她多休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這話說了也白說,家里的事,哪樣離得開她。
吃早飯的時候,手機響了,是個預約單,七點半送到市圖書館。李建國看了看時間,還早,慢悠悠地喝完最后一口粥,把桂蘭準備好的饅頭塞進包里,又揣了個暖寶寶——這次是他自己拿的,風大,怕凍著。
出門時,風果然很大,吹得人直打晃。電動車被風吹得有點歪,李建國握緊車把,慢慢往前挪。路上的行人不多,都裹著厚厚的衣服,縮著脖子,像群過冬的鵪鶉。早點攤的帆布棚被風吹得獵獵作響,老板用石頭壓著邊角,臉凍得通紅,卻還是笑著招呼客人。
到圖書館時,還不到七點半。李建國把車停在避風的角落,站在門口等。圖書館的玻璃門擦得锃亮,能看見里面整齊的書架,像一排排沉默的巨人。門口的臺階上,坐著個穿校服的姑娘,懷里抱著本書,看得入神,風把她的頭發吹得亂舞,她也沒在意。
李建國湊過去看了眼,書皮上寫著《百年孤獨》,字是燙金的,在晨光里閃著亮。他小時候沒讀過多少書,最高文憑是小學畢業,工地上搬磚時,總羨慕那些戴眼鏡的大學生,覺得他們肚子里裝著整個世界。
“同學,冷不冷?“他忍不住問。
姑娘嚇了一跳,抬起頭,眼睛亮得像星星:“還好,謝謝叔叔。“她的鼻尖凍得通紅,像顆熟透的櫻桃。
“等開門?“
“嗯,今天有場講座,想占個前排的位置。“姑娘笑了笑,露出兩顆小虎牙,和小寶有點像。
李建國掏出懷里的暖寶寶,遞過去:“拿著,暖和點。“
姑娘愣了愣,擺手說:“不用不用,叔叔您留著。“
“我不冷,穿得多。“他把暖寶寶塞到她手里,轉身去取餐。回來時,看見姑娘把暖寶寶貼在書皮上,對著他笑,眼里的光比陽光還亮。
送完這單,李建國在路邊買了杯熱豆漿,揣在懷里,騎車往市中心趕。風還是很大,吹得路邊的廣告牌嘩嘩響,有塊廣告牌的邊角松了,像面破旗子在風里搖。他心里惦記著,等會兒不忙了,得告訴物業一聲,別掉下來砸到人。
上午十點多,他接到個訂單,是送到養老院的。取餐時,老板特意交代:“里面住的都是老人,麻煩您送慢點兒,別灑了。“餐盒里是些小米粥和蒸南瓜,軟糯得很,適合老人吃。
養老院在城郊,周圍種著不少樹,風穿過樹林,發出嗚嗚的響,像有人在哭。門口的保安認識他,笑著打招呼:“老李,又來送好吃的?“
“是啊,王師傅。“李建國笑著點頭,“今天風大,您也多穿點。“
“可不是嘛,這風,能把人吹跑。“王師傅嘆著氣,幫他推開大門,“張奶奶昨天還問你呢,說好久沒見你了。“
李建國心里一暖。張奶奶是這里的老人,子女都在外地,上次他來送外賣,看見老人一個人在院子里坐著,就陪她說了會兒話。老人說她年輕的時候是老師,教過的學生遍布天下,就是沒人常來看她。
他先把餐送到食堂,然后特意繞到院子里。張奶奶果然在,坐在避風的角落里,手里織著件小毛衣,線是粉色的,軟軟的。“張奶奶。“李建國笑著走過去。
張奶奶抬起頭,眼睛一亮:“是小李啊,可把你盼來了。“她放下毛衣,拉著他的手,手背上布滿了老年斑,卻暖得很,“快坐,外面風大。“
李建國在她旁邊坐下,看見那件小毛衣快織好了,針腳細密,像模像樣的:“這是給誰織的?“
“給隔壁床的小花織的。“張奶奶笑得眼睛瞇成了縫,“那丫頭命苦,生下來就被扔在醫院門口,是院長抱回來的,現在還不會說話,就喜歡粉色。“
李建國想起小寶,心里有點酸:“您手可真巧。“
“老了,眼也花了,手也抖了,織得慢了。“張奶奶拿起毛衣看了看,嘆了口氣,“年輕的時候,我一天能織一件呢。“她突然抓住李建國的手,“小李,你說,我那些學生,是不是把我忘了?“
李建國的心像被什么東西揪了一下。他想起自己初中時的班主任,姓王,總愛敲著他的腦袋說“建國,要好好念書“,后來他輟學去打工,就再也沒見過。“肯定沒忘。“他握緊張奶奶的手,“他們說不定也在想您呢,就是太忙了。“
張奶奶笑了,眼角的皺紋堆在一起,像朵盛開的菊花:“你這孩子,會說話。“她從口袋里掏出顆水果糖,塞給他,“給,甜的。“
李建國接過糖,糖紙是透明的,能看見里面的橘色糖塊,像塊小太陽。“謝謝您,張奶奶。“
“謝啥,“張奶奶擺擺手,“快忙去吧,別耽誤了活兒。“
離開養老院時,風小了點。李建國騎車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路兩旁的麥子已經收割了,只剩下光禿禿的田埂,在風里伸展著。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糖,心里甜絲絲的。他想,等小寶好了,他也帶他來看看張奶奶,讓孩子知道,這世上有很多善良的人,像星星一樣,在黑夜里亮著。
中午飯點,訂單又多了起來。李建國在一家川菜館取餐時,老板娘塞給他一瓣蒜:“剛剝的,就著飯吃,殺菌。“老板娘的手上沾著辣椒面,紅通通的,像抹了胭脂。
“謝謝嫂子。“李建國接過來,揣在兜里。他愛吃蒜,桂蘭總說他吃了蒜口氣重,卻還是每次做飯都給他備著。
送到一個工地宿舍時,幾個工人正蹲在地上吃飯,飯盒里是白菜燉豆腐,飄著點油花。“師傅,麻煩幫個忙。“一個戴安全帽的工人站起來,手里拿著個扳手,“我這自行車鏈條掉了,搗鼓半天沒裝上。“
李建國把外賣遞給他們,挽起袖子蹲下:“我看看。“他年輕時在工地上干過,這點活兒難不倒他。鏈條銹得厲害,他往上面吐了點唾沫,用手慢慢捋,油泥蹭了滿手,像抹了層黑油漆。
“好了。“他站起來,拍了拍手,看著工人試騎了一圈,心里挺痛快。
“太謝謝你了,師傅!“工人遞給他瓶礦泉水,“這水您拿著,解解渴。“
“不用不用。“李建國擺擺手,看他們圍在一起吃川菜,辣椒的香味飄過來,饞得他直咽口水。他摸了摸兜里的饅頭,突然覺得有點干。
下午三點多,他接到個訂單,是送到一家寵物醫院的。取餐時,老板是個年輕姑娘,眼睛紅紅的:“麻煩您幫我帶句話,就說...就說我不怪它了。“
李建國愣了愣,接過餐盒,里面是份貓糧,還熱乎著。“怎么了?“他忍不住問。
“我家貓...快不行了。“姑娘的聲音帶著哭腔,“昨天它咬了我一口,我還打了它...現在想想,它肯定是不舒服才咬我的。“
李建國心里有點堵。他想起老家養的那條黃狗,陪了他十幾年,最后老死的時候,他難受了好幾天。“別難過,它知道你疼它。“他安慰道,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寵物醫院里很安靜,彌漫著股消毒水和貓糧混合的味道。一個穿白大褂的醫生正在給一只貓打針,貓發出微弱的叫聲,像個撒嬌的孩子。李建國把餐盒遞給醫生:“這是3號病床的,主人讓我帶句話,說不怪它了。“
醫生愣了愣,眼里閃過點什么,點了點頭:“我會告訴它的。“
李建國走出醫院,看見門口的公告欄上貼著幾張尋貓尋狗啟事,照片上的寵物個個都精神得很,眼睛亮閃閃的。他想起自己小時候,家里養的那只老母雞,每天下一個蛋,都留給小寶吃,后來被黃鼠狼叼走了,小寶哭了整整一天。
他掏出手機,想給桂蘭打個電話,問問小寶的情況,又怕打擾他們。猶豫了半天,發了條信息:“風大,路上小心。“
很快,桂蘭回了:“知道了,你也是,別騎太快。“
簡單的幾個字,卻像杯熱茶,暖得他心里發燙。他騎上車,繼續在風里穿梭,外賣箱在身后輕輕晃,像背著個沉甸甸的春天。
傍晚的時候,風漸漸停了,太陽從云里鉆出來,把天空染成了金紅色。李建國送完最后一單,在路邊的公園停了下來。公園里有不少人,老頭老太太在跳廣場舞,音樂 loud得很;孩子們在放風箏,風箏飛得很高,在天上搖搖晃晃的,像只自由的鳥。
他找了個長椅坐下,掏出桂蘭給的饅頭,就著咸菜吃。饅頭有點硬,嚼起來費勁,卻越嚼越香,帶著點麥麩的甜味。旁邊有個老頭在喂鴿子,手里拿著把玉米粒,鴿子圍在他腳邊,咕咕地叫著,一點也不怕人。
“師傅,吃饅頭呢?“老頭笑著打招呼,往他手里倒了把玉米粒,“喂喂鴿子,解悶。“
李建國接過玉米粒,攤開手。一只灰鴿子飛過來,落在他的手上,尖尖的嘴啄著玉米粒,癢癢的。他忍不住笑了,看著鴿子吃飽了,撲棱著翅膀飛走,心里空落落的,又有點滿。
“兒女不在身邊?“老頭問,眼神里帶著點了然。
“嗯,孩子住院了。“李建國沒多說,有些苦,說出來也沒用,徒增別人的煩惱。
老頭嘆了口氣:“都不容易。“他從口袋里掏出個小收音機,擰開開關,里面傳出咿咿呀呀的京劇聲,“聽聽這個,解解乏。“
京劇的調子有點蒼涼,卻透著股勁兒,像這城市里的人,再難也得往前奔。李建國靠在椅背上,瞇著眼睛聽,陽光暖暖地照在臉上,舒服得讓人想睡覺。
不知過了多久,手機響了,是桂蘭打來的。“建國,你在哪兒呢?“她的聲音里帶著點興奮。
“在公園歇會兒。“李建國坐直了,“小寶怎么樣了?“
“醫生說,小寶的指標降下來了!“桂蘭的聲音有點抖,帶著哭腔,卻透著高興,“再觀察兩天,就能出院回家養著了!“
李建國的眼睛突然就濕了。他捂住嘴,說不出話,眼淚順著眼角往下流,滴在藍色的沖鋒衣上,洇出個小印子,像朵綻開的花。
“你怎么了?“桂蘭在電話那頭著急地問。
“沒事沒事,“李建國擦了擦眼淚,笑著說,“高興的。我這就回去,給你們買好吃的。“
掛了電話,他站起來,覺得渾身都有勁兒了。風停了,天上的云像棉花糖似的,軟軟的。他騎上車,往超市的方向趕,車筐里的空飯盒晃悠著,發出輕快的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