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章 包拯:借調(diào)一年,關(guān)門查賬

  • 開封1044
  • 夏嵋
  • 2971字
  • 2025-08-30 17:46:58

包拯請三司使王伯虞協(xié)助,從三司調(diào)取了十?dāng)?shù)名磨勘吏人,分別來自三司下設(shè)的勾院、磨勘司和專勾司等。以協(xié)助開封府查案為名,將這十余名三司吏人都請了進(jìn)來,單獨(dú)給他們辟了一處安靜的院子,先好生招待了兩日。

第二天黃昏時分,晚飯剛畢,包拯脫去官服,換了便裝,隨身只帶了兩個隨從,穿角門來到后院,與眾人相見。

十余名三司吏人被開封府招待了兩日,說是協(xié)助查案而來,又不見卷宗,正在摸不著頭腦時,見御史親來,都忙不迭地向他致禮。包拯也很客氣,一一還了禮,又叮囑隨從,叫府里的緝司官看牢院子,不使一人近前。

眾人聽包拯這樣吩咐,也都察覺到了氣氛不對,紛紛肅穆起來。

只聽包拯開口道,“因有樁案子頭緒不清,有勞各位協(xié)助詳查,此事我已與宰相大相公商議過了,請各位來的帖子,也是大相公親自遞下的。我的意思是,先屈尊大家在開封府將就些時日。若是有誰不情愿,也請現(xiàn)在就站出來。實在是案情復(fù)雜,恐走脫了消息。”

眾人不期一向耿直果敢的包拯居然會說出這樣一番話,有一人開口道,“御史客氣了,我等雖身為三司人員,但都知曉御史的為人,而今有機(jī)緣能夠協(xié)助御史,理不應(yīng)辭的。但可否請御史相告:需要我等在這里呆多久?若是久了,怕還要派人回家?guī)€口信,取些隨身衣物過來?!?

包拯微微一笑道,“案子未畢,事情未完,各位便不能離開。依我的話,各位先在這里住上一年罷。待案子消了,主犯歸法,大家也可各自回家?!?

包拯的聲音雖低卻擲地有聲,眾人一聽他這番話,性子再溫和的也坐不住了,當(dāng)場就炸了鍋,“什么案子非要我們呆上一年?還請御史直言,給大家說個明白才好。”

瞧著止不住院里群聲沸騰,包拯便耐心地等了一會兒,待聲音略小了些,才重新開口道,“請聽我細(xì)細(xì)說明:使相大相公已想到各位的擔(dān)心,若愿意留下的,明日一早,大相公和三司使會派人登門,以邊關(guān)榷場清賬為名,向各位家中解釋。邊關(guān)路途遙遠(yuǎn),來回就要一年時間,加之有大相公和三司使作保,想來家中也可安心些。大相公也會時常派人往各位的府中去,會把家中事情再告知給大家。但只一件,這一年不能與家中有書信往來,還請各位體諒?!?

眾人聽了又開始議論起來,有人斗著膽子問道,“若是不想留下的,又當(dāng)如何?”

包拯笑道,“不想留下,本府不會阻攔各位,現(xiàn)在就可以離開。大相公那里另有差遣,至于他會把各位派往何處、做什么、要多久,本府不便多問,也無法告之?!?

這幾句話眾人基本都聽明白了,意思就是:愿意留下干活的,御史包拯和宰相龐籍都會買他們這個面子,更不用說,頂頭上司三司使也會大大地記下這件功勞。

若不愿留下,恐怕是將這三個人都得罪了不說,大相公不論把自己派到哪里,怕都是短期回不了家的。

想到這一層,基本上人人都無可奈何地低下頭,答應(yīng)了留下。

包拯瞧大家都應(yīng)允了,心里一動,坦然道,“若不是案情實在復(fù)雜,賬目又錯綜繁瑣,我也不會出此下策,將大家強(qiáng)行關(guān)在這里。實在是事關(guān)重大,大相公已私下與官家道明一切,為了官家,也為了百姓的民生,委屈各位了?!?

他臉色凝重,又向眾人深深施了一禮,“各位府上的情況,我們都已打聽清楚,若真有高堂病重、妻兒弱小的,或是那玩弄官場沉浮、好大喜功之人,我們也不會請了來。各位本就胸中有大志,卻無背景,又少銀錢傍身,所以都遭受了排擠。但請各位不要怕,今日雖暫且受些委屈,日后都會給大家補(bǔ)償,由我和大相公親自做擔(dān)保,請各位安心?!?

包拯瞧著眾人的臉色也都肅穆起來,便繼續(xù)道,“大相公的謝禮,日后他會親自登門向大家言說,今日,希仁這里先向大家拜謝,希望我們這一年共事,各位都能秉承公正之心,不論大家看到了什么、對方的來頭如何大,都不要怕,我和大相公就在各位身邊,開封府不準(zhǔn)徇私枉法,還請大家務(wù)必以誠相告。”

包拯的一番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不是個情感細(xì)膩之人,但今天這一番話卻說得極為誠懇,把對方的擔(dān)心之處全點(diǎn)透了,又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院中眾人被這一番話觸動了,有人想起自己年輕時雖滿腔熱血,卻無處施展,反被壓抑多年。

有人忍不住開口道,“御史在官家面前就直言進(jìn)諫,我等都有所耳聞,今日御史說這番話,想必是案情重大,不知能否解說一二,也讓我等心中有個計較,方便日后做事?!?

包拯頓了一頓,向眾人道,“我現(xiàn)在不能說明,請各位見諒。各位都是在三司做久了的,想必,各自心里也都有個盤算。至于這案情其中的奧秘,我相信,以大家的聰慧,不出半月,必能明白。待到那時,不用我分說,大家所想,也必定是我與大相公所想。”

眾人見包拯口風(fēng)嚴(yán)謹(jǐn),分毫不露,也只得罷了。

老包又說了幾句客氣話,叮囑眾人有何需求,都可向院中的緝司提出,開封府會盡力滿足。

第二天一早,早飯已畢,便有緝司官將幾箱成捆的賬冊送至院中,有兩名推官一同前來,親捧著幾份要緊賬簿,叮囑務(wù)必由磨勘司文書、勾覆吏人等親自復(fù)核。

眾人翻看箱中的賬冊,發(fā)現(xiàn)全是慶歷初年至慶歷四年,兩浙路的往來賬冊,內(nèi)容覆蓋了棉布糧食、珠犀藥茶等物,有人問道,“御史能否指明,究竟是要磨勘哪一處貨物。”

推官道,“御史說,兩浙路的賬每一項都務(wù)必反復(fù)磨勘清楚。各位吏人都是三司的老人,對三司架閣庫的賬冊明細(xì)甚為清楚。我們這里還有兩浙路商家,以及牙莊司和漕運(yùn)的記錄,磨勘數(shù)量實在龐大,尤其是細(xì)枝末節(jié),切不可放過。請逐一仔細(xì)比對。”

眾人聽了,便快速分派開來。

不一刻,整個院中寂靜無聲,只聽得一片沙沙的紙張翻動和筆墨書寫的聲音。

兩名推官帶來的是展昭謄抄的幾本賬冊,分別來自白錦堂、徐評、林振和宋七,加上展昭從司庫調(diào)出并謄抄的底賬,均交由院中的三司吏人們磨勘復(fù)核。

三司雖掌管著整個國家的財務(wù),但三司吏人卻是這當(dāng)中最底層、最被輕視的一群。

北宋一朝,三司官員任期較短,普遍對業(yè)務(wù)流程不熟悉。相比之下,三司吏人多長期在固定崗位任職,既看得懂賬冊,又對財務(wù)制度最為了解。

正因如此,包拯和龐籍聽了三司使的介紹,權(quán)衡再三,抽調(diào)了十幾個最底層的吏人,將他們召集到一處,閉關(guān)查賬。

同時,包拯還調(diào)了十余名緝司官,將院子圍得密不透風(fēng),他下了嚴(yán)令:不能使一個人、一只蒼蠅放出去。十幾個人的吃喝拉撒,全在院子里。每日,他派了專門的人來送吃食茶水,連做飯和送飯的人,也都是開封府里的。

賬目沒算清楚之前,不準(zhǔn)一個人離開院門一步。

在三司吏人們開始磨勘復(fù)核的同時,宰相龐籍和三司使王伯虞也依計劃,分別派人去向各位吏人家中,替他們向家中告假,還送了些銀錢布匹和吃食等物,安撫家眷。

龐籍才從官家那里下了朝,剛到了家,屁股還沒坐熱,便有下人來報,稱御史包拯的人前來求見。

老龐不敢怠慢,連稱快請,不及換衣服便跑出來迎接。

來的人并不是開封府的官員,而是包拯的貼身隨從,他遞給龐籍一封書信,稱御史叮囑,定要親手交給龐籍。

書信里面寫著有關(guān)三司吏人在開封府的日常開銷等,包拯稱,這筆錢不能從開封府的公使錢里扣除,還需要宰相批復(fù),由三司支付。

龐籍聽了,一口茶差點(diǎn)沒噴出來,心想這老包也太摳了,十幾個人的吃飯能花幾個錢,鐵面無私就罷了,內(nèi)里也真真是個鐵公雞,一分都舍不得外放。

他心里雖這樣想,面上卻仍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這點(diǎn)小事何勞御史掛念,本相已與使官交代清楚,三司自會派人將這筆款子送至開封府。只是不便張揚(yáng),請御史見諒?!?

來人聽了,便與龐籍見了禮,告辭而去。

老龐一臉苦笑,雖不情愿,也只得喊人備車,挪動著自己笨重的屁股,一路顛到三司。見了王伯虞,先將他痛罵了幾句,再將老包寫的賬目扔到他臉上,叫他務(wù)必這兩日就將錢送過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关县| 曲沃县| 丰镇市| 乌鲁木齐县| 临城县| 乌兰县| 茌平县| 赞皇县| 湾仔区| 岑溪市| 贵溪市| 建瓯市| 环江| 昭平县| 马公市| 富锦市| 弋阳县| 晋宁县| 邮箱| 二连浩特市| 塔城市| 岳普湖县| 新巴尔虎右旗| 永州市| 中山市| 济南市| 桂阳县| 凤山县| 璧山县| 扶绥县| 武冈市| 南澳县| 思南县| 平陆县| 五常市| 胶南市| 隆尧县| 昌都县| 五指山市| 新乡市|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