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 大明:劇透未來,開局曝光靖安王
- 風眠于野
- 2429字
- 2025-08-15 00:01:00
如果真能像這天幕所說,通過一張小小的票據就控制住全國的糧價……那大明的江山,將穩如泰山!
【金融鬼才!這絕對是金融鬼才!在明朝搞期貨,秦觀月你還說你不是穿越者?】
【太強了,真的太強了。龍骨船解決硬件問題,倉券解決軟件問題。這套組合拳下來,大明王朝的經濟要起飛了啊!】
【永樂大帝估計當時看到這份奏折,嘴都笑歪了。這是天上掉下來一個財神爺啊!】
朱棣的嘴角不自覺地微微上揚。
沒錯,如果他現在能看到這份奏折,他恐怕真的會從龍椅上跳起來。
這秦觀月,是個人才!
是天賜給朕的國之棟梁!
“有了先進的船,有了高效的制度,還剩下最后一個問題,就是人。”林教授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再好的政策,如果執行的人不行,最后也會變成一紙空文。當時,漕運系統上下,盤踞著無數的利益集團,從押運的官吏,到地方的胥吏,再到漕幫的勢力,他們都靠著吸食帝國漕運的血液為生。秦觀月的新政,無疑是斷了這些人的財路。他們會善罷甘休嗎?”
“當然不會。根據我們找到的一份當時錦衣衛的秘密卷宗記載,當秦觀月的新政開始推行時,他遭到了瘋狂的反撲和破壞。”
天幕的畫面變得陰暗起來,出現了緊張的背景音樂。
“當時,為了驗證新政的可行性,永樂大帝授權秦觀月,親自押運第一批由龍骨分節船承載的糧食,并使用四海倉券系統進行交割。這支船隊,成為了所有舊勢力的眼中釘,肉中刺。”
“就在船隊行至山東臨清一帶的險要河段時,埋伏已久的敵人動手了。他們并非普通的盜匪,而是由被革職的貪官、漕幫的亡命徒,甚至還有一些蒙古探子組成的混合部隊。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搶走糧食,燒毀新式船只,殺死秦觀月,讓新政徹底破產。”
朱棣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他雙拳緊握,指甲深深地嵌入了掌心。
他完全可以想象到當時的兇險。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這位工部主事。”林教授的語氣中充滿了贊嘆,“秦觀月似乎早就預料到了危險。他表面上押運的是糧食,但實際上,船艙的夾層里,藏著三百名他親自從京營中挑選出來的精銳士兵。”
“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他的戰術布置。在進入險要河段之前,他故意讓船隊放慢速度,將幾艘分節后的小船偽裝成掉隊的普通商船,提前埋伏在了河道兩側的蘆葦蕩中。當伏兵從正面發起攻擊時,這兩支奇兵從側后方殺出,瞬間就沖垮了敵人的陣型。”
天幕上,用動畫的形式,清晰地還原了這場水上伏擊戰。
秦觀月的指揮冷靜精準,每一步都算計得恰到好處。
“但最驚險的,還是敵方頭目的垂死反撲。一名據說是前朝大將后人的蒙古高手,武藝高強,帶著親衛直撲秦觀月的指揮船,想要擒賊先擒王。”
“而就在這時,秦觀月展現了他‘武’的一面。史料記載,他‘面如冠玉,身長八尺,使一桿長槍,有萬夫不當之勇’。面對敵人的突襲,他沒有絲毫慌亂,而是親自持槍出戰,在晃動的船板上,與那蒙古高手大戰了三十回合,最終一槍將其挑落水中。”
“此戰,三百京營兵對陣近千名伏兵,大獲全勝,不僅全殲了敵人,還繳獲了他們與蒙古人勾結的密信。秦觀月一戰,不僅保住了糧食和新船,更挖出了一個潛藏在帝國漕運系統深處的叛國集團。”
戰斗的動畫結束,天幕上,秦觀月的那個素描形象,仿佛被賦予了靈魂,持槍而立,威風凜凜。
【文能設計金融產品,武能上陣捅人腰子!這秦觀月是什么六邊形戰士啊!】
【帥爆了!這才是真正的文武雙全!比那些只會吟詩作對的文人強太多了!】
【我宣布,從今天起,秦觀觀就是我的男神了!求求林教授多放點他的畫像!】
朱棣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只覺得后背已經被冷汗浸濕。
他仿佛親身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
這秦觀月,不僅有經天緯地之才,更有定國安邦之勇!
“至此,秦觀月的《漕運三策》再也無人可以撼動。”林教授的聲音重新變得平緩,“龍骨分節船被命名為‘靖安船’,在全國船塢加緊趕造。四海倉在各大城市迅速鋪開。大明的漕運效率,在短短兩年內,提升了五倍以上,而運輸成本和損耗,則降低到了不足半成。”
“這一項功績,解決了遷都北平的后勤之憂,穩固了北方的邊防,為永樂大帝后續的五次親征蒙古,打下了最堅實的物質基礎。它也盤活了整個大明的經濟,使得南北貨物交流空前繁榮,為永樂盛世的到來,注入了最強勁的動力。”
“僅僅這一件事,封侯拜相,綽綽有余。所以,當后來永樂大帝力排眾議,破格封秦觀月為‘靖安王’時,朝野上下,幾乎無人反對。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沒有秦觀月,就沒有大明的靖安。”
天幕上的畫面漸漸暗淡下去,林教授的笑臉再次出現。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里。秦觀月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他解決的,也絕不僅僅是糧食問題。想知道他接下來又做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嗎?比如,他是如何幫助大明建立起全世界第一支火器部隊的?又是如何設計出讓蒙古騎兵聞風喪膽的‘卻月陣’的?請關注下期《古今多少事》,我們不見不散。”
光芒一閃,巨大的天幕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未出現過。
乾清宮內,又恢復了之前的寂靜。
只有朱棣急促的呼吸聲,在空曠的大殿中回響。
他的腦子里,反復回蕩著天幕里的那些話。
《漕運三策》、靖安船、四海倉券、臨清伏擊戰、靖安王……
這些事情,都還沒有發生。
這塊天幕,不是在講述歷史,而是在……預言未來!
預言一個由一個叫秦觀月的年輕人,所開創的輝煌未來。
朱棣的眼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之前的疲憊和煩躁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獵人發現獵物般的極致興奮。
不管這天幕是仙人指路,還是鬼神之說,它所展示的一切,都精準地切中了他目前所有的痛點,并給出了一個完美得近乎夢幻的解決方案。
而實現這一切的關鍵,就是那個叫“秦觀月”的人。
“來人!”
朱棣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顫抖和急切。
殿門被推開,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快步走了進來,單膝跪地:“陛下!”
朱棣死死盯著他,“紀綱,朕給你一個任務,一個時辰之內,朕要知道結果。”
“請陛下吩咐!”
“動用你所有的力量,錦衣衛、東廠,去給朕查一個人!”
“此人名叫……秦觀月!”
“查!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祖宗三代,給朕查個底朝天!”
“如果朝中查無此人,就把范圍擴大到整個南京城,就算把地皮給朕刮下來三尺,也必須把這個人,給朕找出來!”
“朕,現在就要見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