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對著智能管家說道:“開啟午餐模式。”瞬間,房間的一角展開,露出一個餐飲區。一張懸浮的餐桌緩緩升起,上面擺放著精致的餐具。
徐興在餐桌前坐下,一個透明的屏幕出現在面前。屏幕上顯示著各種美食選項,從傳統的菜肴到各式的合成食品應有盡有。他滑動屏幕,選擇了一份“能量牛排”和一份“營養蔬菜沙拉”。
不一會兒,兩個小型的食品傳送器從墻壁中滑出,將他選擇的食物放在餐桌上。這些食物看起來色香味俱佳,但徐興知道它們是由3D食品打印機制作出來的。牛排的紋理清晰可見,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而蔬菜沙拉則色彩鮮艷,充滿了生機。
在吃飯的過程中,餐桌上的設備會自動檢測他的身體狀況,并根據他的需求調整食物的營養成分。
吃完晚餐后,餐具自動收入清洗裝置中。
徐興發現自己置身于華麗宮殿內,周圍宮女恭敬垂首。徐興反應過來,自己成了宋徽宗趙佶。
這年,是政和五年。徐興心中清楚,離那場令大宋蒙羞、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只剩下11年的時間。此時,完顏阿骨打已稱帝建立金國,且之前在出河店之戰中大敗遼軍,在軍事上對遼逐漸取得優勢。
這天,遼籍漢人馬植求見。徐興知道此人是“聯金抗遼”關鍵推動者,也想起政和元年馬植曾通過大太監童貫向宋徽宗獻策,意圖借助女真反遼。他深知“聯金抗遼”后果慘痛,宋徽宗也因此被后人譏笑為目光短淺、愚蠢不堪,本不想見馬植,可念頭一轉,又覺得這或許是個觀察朝中大臣反應的好機會。
面前的馬植果然在說:“遼國必亡,陛下憐憫舊民遭受涂炭之苦,若能恢復中原往昔疆土,代天譴責,以正義之師討伐亂臣賊子,王師一出,百姓必定會簞食壺漿前來迎接。”
馬植見趙佶表情平靜,對自己的言辭并沒有打動皇帝感到失望,便進一步獻策道:“女真對遼人恨之入骨,而遼天祚帝荒淫無道。本朝若能遣使自登、萊渡海,與女真結好,相約一同攻遼,遼國便可圖。可萬一女真得志,先下手為強,我們再行動便會受制于人,到時局勢就難以挽回了。”
徐興并未表態,只說拿到朝堂上商議。
一時間,大宋朝堂之上如平靜的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千層浪。童貫等人力挺馬植,主張“聯金滅遼”,然而反對之聲也非常強烈。
反對“聯金滅遼”的大臣們心態各異。很大一部分秉持北宋主和派作風,反對一切對外戰爭。理由是遼宋有澶淵之盟,此時開戰背信棄義。徐興知道,111年前,遼國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率大軍深入宋境,兵臨澶州。宋廷驚慌,遷都呼聲高。幸有寇準力勸宋真宗御駕親征,促成澶淵之盟。此后,宋遼和平百年。
支持者則認為:遼國多年來一直是大宋的心頭大患,宋遼和平只是表象,澶淵之盟終有破裂之日,若能借金國之力將其擊敗,既能一雪前恥,又能收復燕云十六州,實現宋幾代皇帝的夙愿。燕云之地戰略位置極為關鍵,還是重要養馬場,收復后大宋北方防線將更加穩固。而且,宋軍戰斗力尚在,與西夏爭奪橫山和鎮壓方臘起義,均取得了勝利。與金聯合對遼作戰,過程中大宋或許能鍛煉軍隊,優秀將領也能脫穎而出。女真雖驍勇善戰,但其人口不多,無爭奪天下的能力,與之結盟,進可合作攻滅遼國,退可平衡因遼與西夏親近造成的戰略劣勢。
看著朝堂之上群臣熱鬧,聽著大臣們爭論不休。徐興坐在龍椅上,面色沉靜,心中卻翻江倒海,開始重新權衡“聯金抗遼”的利弊。當下宋、遼、西夏三足鼎立,于軍事力量而言,遼最為強盛,宋次之,西夏則相對最弱。此前,宋對西夏推行擴張之策,集結重兵角逐橫山山脈這一關鍵戰略要地的掌控權,西夏因而頻頻向遼求救。盡管宋未對遼的警告予以理會,然遼與西夏最終達成結盟,致使宋陷入孤立之境。在此形勢下,宋廷自是不愿錯失與任何有實力的第三方締結同盟的契機。何況金位于遼的后方,能夠對遼形成掣肘之勢,此亦契合“三十六計”中“遠交近攻”的謀略。但金國崛起迅速,野心勃勃,其心思難以揣測。一旦遼國被滅,金國必將更加強大,宋將面臨更強勁的對手。再者,宋與金國文化、制度差異巨大,合作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矛盾與沖突。
徐興心中糾結萬分,腦海中不斷浮現各種可能的后果。“‘聯金抗遼’,是對是錯?”思來想去,盡管知曉歷史上的失敗教訓,但仍想賭上一把。
最終,徐興決定“聯金抗遼”。他清楚這是一場豪賭,但機遇與風險并存,若能謹慎行事,未必不可一試。
“我跟宋徽宗一樣,也是選擇了‘聯金抗遼’”。徐興感嘆道。
“也不能算錯。我們在看待歷史時,不能以“事后諸葛亮”的眼光去評判過去的事情。”李軒解釋道,“回顧歷史時,我們往往只能看到經過篩選的信息和最終結果,缺少了篩選過程及被篩掉的重要內容。這樣一來,就易忽視當時人們所處的環境、他們的認知與經驗。而且,人們在審視歷史事件時,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即從已知結果推導原因,僅依據結果解釋事件的發生與發展,從而遺漏了其他可能的解釋和走向。要知道,事情的發展既有必然的因素,也有偶然的成分,不能因為歷史最后呈現出了某個結果,就一味地強調它必然會是這樣的。”
“后人都說宋徽宗目光短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沒看到日后利害。而身處當時,有時候后來覺得是錯誤的抉擇,當時也可能是很好的方向。”徐興感嘆道。
“興,人在做決策時,關于究竟側重眼前還是著眼未來,并無絕對的應然標準。其對錯與優劣,實則取決于個體自身特質。不同的人即便處于相同情境,所做選擇各異,也均可能走向成功;而相同的人處于相同情境做出相同選擇,最終結局也可能截然不同,有成有敗。”
徐興點點頭,“適合自己、適合當時、適合實情、適合發展的就是好的抉擇。”
“嗯。再說我們也往往夸大了選擇的作用,有人甚至認為是選擇決定了命運。其實選擇固然很重要,選擇之后的行為更重要,就像制定目標很關鍵,但怎么去行動來實現目標豈不是更關鍵。以宋徽宗的‘聯金抗遼’為例,戰略方向確定后,要由一系列戰術措施來支撐,比如果斷抓住時機全力投入對遼作戰,而非猶豫不決;在聯金同時保持警惕,派得力諜報人員深入探查,時刻留意其軍事與政治動向;待燕云十六州收復后,迅速構建防御設施、增強軍事力量并儲備充足物資;積極整頓軍隊,善用種師道、李綱、韓世忠、岳飛等將領,那么靖康之恥或許能夠避免,宋朝甚至有邁向盛世的可能。當然措施擬定更要人去落實。”
“哎,不僅是決策,制度和法規也是靠人執行的。看來,還是人的因素啊。在制度和法規執行方面,一個人的鐵面無私沒有用,要所有人只講原則才行。”
“如果只講原則不顧靈活,那人就沒有意義了,直接用AI行了,AI可以只講原則的。”
“對,那就用AI。”
“沒有靈活只能變得更糟。38年前,西方某國的一座城市嘗試過用AI治理,要不你去體驗一把?”
這是2047年西方某國的M市,AI“智理”被賦予了執行政策、依制度管理社會的重大使命。它以驚人的效率處理各類事務,政策執行與制度遵循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精準程度。
徐興成了華裔企業家陳明,正站在公司所在的摩天大樓頂層,俯瞰著這座城市。街道干凈整潔,“智理”精準規劃清潔車輛路線與工作時間,智能監控垃圾桶,自動通知處理,杜絕了垃圾外溢污染。公共設施維護高效,“智理”實時監測路燈、電梯、橋梁等設施狀態,發現故障,即派單給維修人員。犯罪率也被控制在了極低水平,“智理”通過無處不在的監控系統和智能分析算法,能夠迅速識別潛在犯罪行為,并及時通知執法部門進行干預,人們可安心地出行、購物和工作。
在陳明的公司里,“智理”高效管理著員工考勤與任務分配。員工們各司其職,任務精準分發,進度一目了然。看著公司有條不紊地運轉,徐興心中對AI滿是贊嘆,深感其公正高效便利,一切按軌精準運行,心想:“看來用AI治理真是不錯”。
然而,不久后,當陳明的公司申請一項重要研發資金時,卻因一些細微技術指標未達標而被無情拒絕。那一刻,徐興如遭雷擊,呆呆地坐在辦公室里,“怎么會這樣?我們的項目明明有著巨大前景,僅僅因為一些死板的指標就被否定了。”徐興眼神中滿是難以置信與失落。
徐興想到公司里那些充滿激情和創造力的員工們,為了這個項目付出了無數日夜。如今項目被拒,他們的努力似乎都白費了,徐興不知該如何給員工們一個交代。“‘智理’難道就不能理解一下我們的特殊情況嗎?我們投入了那么多心血和努力,就因為這些機械的規則而前功盡棄?”他感到無比的壓抑。
這天,徐興竟然遭遇了堵車,原來一位老人在過馬路時,由于行動緩慢,信號燈已變紅卻還未完全通過。“智理”立刻啟動交通管制,所有車輛被強制停下,導致交通瞬間陷入混亂。老人驚慌失措,不知該繼續走還是退回去。周圍的司機們也紛紛抱怨,交通堵塞越來越嚴重。徐興看著這一幕,心中對“智理”的不滿又增添了幾分。他覺得“智理”雖然保證了規則的執行,卻完全不顧及實際情況中的人情冷暖,太過冷酷無情。
在一次商業談判中,陳明的公司與另一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但在合同簽訂過程中,“智理”卻因一個標點符號不合規范而拒絕批準。徐興面對對方企業代表,無奈苦笑:“這AI系統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一個標點符號就把我們給難住了。‘智理’真的一點都不理智。”對方代表也搖著頭說:“這也太死板了,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商業的靈活性就這樣被AI束縛住了。”徐興心中充滿挫敗感,他開始意識到AI的治理方式存在很大問題,自己仿佛陷入了由冰冷規則編織的牢籠里。
一個月后,陳明的公司舉辦一場新產品發布會。在熱鬧的環境中,突然闖進一批不速之客。原來因為失誤少繳納了幾毛錢稅款,“智理”稅務官直接前來警告,并啟動了一系列懲罰措施,包括高額罰款和暫停營業。發布會登時一團糟,公司聲譽受到極大影響。徐興欲哭無淚,他向“智理”解釋自己并非故意,但“智理”只按照程序和數據進行判斷,根本不聽他的解釋。徐興尷尬地站在一旁,憤怒與無奈一同壓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