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秋風,挾著絲絲涼意,卷過陳留國的原野。
犢車碾過塵土飛揚的官道,車輪發出沉悶的聲響。
車廂內,曹過背靠軟墊,目光穿透晃動的車簾縫隙,落在窗外。
枯黃的草莖在風中無力地伏倒,幾株歪斜的老樹伸展著光禿的枝椏。
更遠處,零星可見佝僂的身影在荒蕪的田埂上移動。
“世子。”
侍衛曹安低沉的聲音打破了沉寂,帶著揮之不去的憂慮。
他掀開車簾,臉上愁云密布:“今日之事,恐生禍端啊!”
曹過沒有回頭,目光依舊投向窗外的田野。
曹安見世子不語,心一橫,繼續道:
“那趙豹并非尋常鄉紳。”
“他是本縣豪首,盤踞多年,樹大根深,聽聞其家親眷中,更是有人在洛陽為吏,攀附于某位貴人門下。”
“您今日當眾折辱于他,他豈能善罷甘休?他日必會尋機報復。”
另一侍衛曹平,性子更急,接口道:
“是啊,世子!您此番是代王駕巡封,一舉一動都有無數雙眼睛盯著,王府里,封國內,還有內史那邊。”
他提到內史二字時,聲音不自覺地壓低:
“恐怕此刻風聲已經傳到內史耳中了,若因此事被內史責難,甚至被他劾奏朝廷,王爺的處境恐將更為艱難。”
曹平的聲音里,充滿了對遠在鄴城那座王宮中,如同人質的陳留王曹奐的擔憂。
車廂內再次陷入沉默,只有車輪碾過碎石的聲音和呼嘯的風聲。
良久,曹過緩緩收回目光,轉向兩位忠心耿耿卻又憂心忡忡的侍衛。
他那深邃的眼眸中,正翻涌著復雜的情緒。
“看到了嗎?”曹過引手指向窗外。
“父王在鄴城,忍辱負重,如履薄冰,所求者何?無非是我曹氏一門茍全性命,保住這點虛名爵位,可換來的是什么?”
他的手指劃過荒蕪的田野,劃過遠處隱約可見的流民身影。
“換來的是這所謂的盛世下,豪強肆虐鄉里,視百姓如草芥。”
他的語氣陡然一轉,帶著一股壓抑不住的怒火:
“今日我若不拔劍,趙老六一家,此刻已是家破人亡!”
“明日,便會有千萬個趙老六被逼上絕路!”
“這陳留國,是父王封地,更是百姓生息之所。”
“我曹過,既代父王巡封,見此不平,豈能袖手旁觀,做那掩耳盜鈴的縮頭烏龜?若連眼前一樁惡事都無力阻止,這代王巡封四字,豈非天大的笑話?”
曹安兩人被曹過話語中的鋒芒和悲憤所懾,一時無言。
自鄴城一路上,他們感觸最深的,便是世子身上這股與年齡不符的決絕。
那是一種與王爺曹奐截然不同的氣質。
約莫半個時辰不到,犢車緩緩駛入小黃縣城。
作為陳留國的治所,小黃縣城內比城外多了幾分市井氣息。
雖非繁華鼎盛,卻也秩序井然,至少維持著表面的太平。
犢車并未停留,徑直駛向城北。
在那里,有著一片依山而建的宮室,正是晉廷恩賜給陳留王曹奐的宮殿。
宮殿早已落成,在秋日陽光下顯得富麗堂皇,與略顯樸素的縣城形成鮮明對比。
只是這華美的宮殿,在曹過心里,卻更像一座空置的牢籠。
殿前空曠寂寥,只有少數幾個內史官署的安排的守衛,如同木樁般站立,更顯得冷清與疏離。
犢車最終停在陳留國內史官署前。
官署緊鄰王宮,規制嚴謹,門禁森嚴。
通報后,曹過被引入正堂,堂內陳設簡潔而莊重,同時也透著刻板的威嚴。
陳留國內史張偉端坐主位。(文末解釋)
此人約莫三十許,五官端正,但一雙細長的眼睛中,卻盡是精明與算計。
他穿著公服,見到曹過進來,臉上立刻堆起笑容,恭敬執禮,動作標準得無可挑剔。
“世子代王駕巡封,一路辛苦,不知世子視察王宮,觀感如何?”
張偉的聲音溫和有禮,如同春風拂面。
他抬手示意宮苑方向:
“此乃朝廷體恤陳留王,彰顯天恩浩蕩之盛舉,王爺雖在鄴城伴駕,然此宮永為陳留王之基業,足見圣恩深重。”
曹過面無表情,只是微微頷首,在主客位坐下。
張偉笑容未減,話鋒卻轉:
“然則,下官方才聽聞一事。”
“世子于城外田莊,似與本地鄉賢有些誤會?竟至于拔劍相向?”
不等曹過回答,他語氣轉淡,略帶責備道:
“世子殿下,您代表陳留王尊榮與朝廷恩典,行事當持重,三思而后行。”
“如此舉動,恐有失宗室體統,驚擾地方,徒惹非議,更易授人以柄啊。”
張偉后面這些話,曹過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鄉賢?”他眉毛一挑,面帶譏諷:
“內史大人指的鄉賢,可是那強奪民田,欲行不軌的趙豹?如此惡霸,當真鄉賢?”
張偉臉色微沉,旋即恢復,正色道::
“世子此言差矣,趙鄉賢乃本縣望戶,素有清譽,地方安定,稅賦充盈,皆賴此等鄉賢維持。”
稍頓,他身體微傾,聲音壓低:
“世子您可知,王爺遠在鄴城,全賴陛下仁德,皇后寬仁,方能安享尊榮。”
“王爺如今處境,一絲行差踏錯,皆可能引來不測之禍。”
“您今日之事,若被有心人曲解構陷,上達天聽,傳到鄴城,傳到洛陽,世子,您可曾想過殃及之禍?”
張偉一字一頓,語氣指責:
“恐非但自身難保,更將禍及王爺。”
“屆時,朝廷恩典所賜的這座王宮,怕是要成王爺真正的樊籠了。”
聞聽此言,曹過卻是不屑,他直視張偉,目光坦然:
“趙老六一家之事,其情可憫,其狀堪憐。”
“趙豹所為,強奪民田,欲行不軌,逼人絕路,亦是事實。”
“還望內史大人明察秋毫,秉公處置,莫使百姓以為朝廷法度不公。”
他刻意強調“秉公”和“朝廷法度”,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回擊。
果然,聽到曹過意有所指,張偉臉上的笑容也收斂了起來。
他干笑兩聲,敷衍道:
“世子放心,下官身為陳留國內史,自當查明原委,依律處置,定不會使無辜百姓蒙冤。”
張偉這話說得冠冕堂皇,卻毫無誠意。
曹過心中冷笑,與張偉招呼一聲,便轉身離去。
按照禮制,他沒有住王宮,而是尋到館驛下榻。
小黃縣的館驛,遠不及王宮富麗,卻勝在清靜。
入夜,秋風更添涼意。
曹過獨坐燭下,面前攤開的不是經史子集,而是一封他親筆所書的信文。
桌邊燭火搖曳,映著他沉凝的面容和專注的眼神。
“世子,夜深了。”曹安端著一碗熱羹進來,臉上憂色未褪:“張內史那邊,今日雖未再派人來,但趙豹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曹安身后跟著的還有曹平。
曹過頭也沒抬,筆尖在紙上劃過,留下一行剛勁有力的字跡。
“曹安,避是避不開的,張偉要維持他那太平無事的假象,趙豹要找回他丟盡的臉面,我們越退縮,他們越得寸進尺。”
他放下筆,拿起紙張,吹了吹未干的墨跡。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曹過將所寫信文交到曹安手中,鄭重道:
“你持此信,明日一早,喬裝改扮,務必避開所有耳目,秘密前往江家。”
“送達之后,你就在外面找個不起眼的落腳點,等江家的反應,若一日內無回音,立刻返回。”
“諾!”曹安雙手接過信文,肅然領命。
曹過又看向曹平,吩咐道:“你設法找到趙老六一家,若他們還在原處,現身保護,若已遭不測,查明下落。”
曹平重重點頭,沉聲應道:“世子放心,屬下明白,定會護得他們周全!”
兩人離去后,館驛的房間內只剩下曹過一人。
他走到窗邊,推開一條縫隙,秋風灌入,吹動他額前的鬢發。
小黃縣,內史官署。
張偉并未安寢,端坐于案幾之后,面沉似水。
堂下心腹正低聲稟報:“…趙豹那邊氣瘋了,揚言定要那趙老六一家見不到明日的日頭,還有那世子…毫無離去之意,大人,我等…”
“蠢材!”張偉低聲斥道,“趙豹要殺人泄憤,若是往日,由得他去,但眼下曹過正盯著他,所以絕不能再徒生是非。”
他眼中閃過一絲算計,對心腹道:“告訴趙豹,讓他的人盯緊了館驛和那賤民一家,什么時候能動手,等我的通知。”
“諾!”心腹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