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俯首帖耳
- 家族修仙:從凡人到無上仙朝
- 姬不道
- 2388字
- 2025-08-22 13:00:00
青川賀府。
夜色已深,書房內卻亮如白晝。數顆鴿卵大小的月光石被嵌在燈座上,散發出柔和明亮的光暈,將書房內的書卷器物都染上了一層溫潤的玉色。
“聽威兒說,北邊的地,你做主讓出來了?”
說話的正是賀家家主,青川鎮巡正,賀泉義。
在瑩瑩的燈光下,照見賀泉義濃眉大眼,闊面重頤,與身形略顯清瘦的賀泉亭相比,多出幾分雄壯之氣。
“不錯。”
賀泉亭正在慢條斯理地煮著一壺茶,聞言點頭道。
賀泉義與賀泉亭一奶同胞,自幼一起長大,感情深厚。
如今賀泉義雖是家主,又掌著青川鎮巡正的位子,可青川鎮和賀府上下都知道,所有大事都是賀家大爺和三爺商量著辦。
因此,憑著兩人之間的熟稔與默契,賀泉亭在賀泉義面前并不有所拘束。
“今日我同那冀北原的巡正許兆豐談了許久,算是把兩家的關系穩住了。我看那許兆豐雖出身偏僻,但心性沉穩,頗有城府,絕非池中之物。”
“與其為了幾座貧山荒丘跟他鬧翻,不如順水推舟賣他個人情,也好避免日后三面受敵,自找麻煩。”
賀泉義長嘆一口氣,從座位上站起,走到墻邊懸掛著的一副巨大輿圖前。
圖上,青川鎮的地界如同一枚楔子,深深地插入云冀山脈的腹地。它的西面,是馬頭山袁家;東面,是清河口沈家。唯有北面,是相對貧弱的冀北原。
縱使往北推進,也的確占不了幾座山頭。
“你說得對。”賀泉義的聲音有些沉悶,“如今馬頭山那袁老鬼寸步不讓,清河口那對夫婦甚至還想讓我等再退三舍。腹背受敵,舉步維艱啊。”
“你今天去清河口了?”賀泉亭轉頭問道。
賀泉義重哼一聲,道:
“那兩口子好不厲害,不僅不肯同意現在的劃分,還要讓青川鎮往后移四座山頭。”
“講理是沒用的。”賀泉亭搖了搖頭,“還是得手底下見真章。”
賀泉義雙指朝著輿地圖上,馬頭山的位置重重戳了戳:
“馬頭山那袁老鬼,鬼精鬼精的。只要我們這邊敢和清河口動真格的,他那邊必然會趁虛而入。屆時兩面夾擊,我賀家地界危矣!”
賀泉亭目光一閃,道:
“所以,大哥。我們才更需要一個盟友。一個……在我們與清河口動手時,能幫我們牢牢看住馬頭山的盟友。”
他的目光,落在了輿圖北端的“冀北原”三個字上。
……
……
冀北原上,東清河如一條白練,從西往東緩緩流過。河道彎彎曲曲,穿過青翠的水田,滋潤著兩邊的禾稻。
新落成的議事堂中,坐滿了來自全原各家的家主。
這是許伯山在父親外出游歷后,首次以代巡正的身份,主持議事。
今日要議的,只有一件事——治理東清河。
許伯山并未急著發言,而是先請了幾位住在河岸邊的老者,讓他們親口訴說每年雨季的水患之苦。
“每年一到七月,連下幾天暴雨,那河水就跟瘋了的野牛一樣,轟隆隆地就漫上來了。田里的莊稼一淹就是一大片。”
“何止是莊稼!前年我家那三兒,晚上起夜,一個沒留神,就被卷進水里,連尸骨也沒撈到!現在一到雨季,我們兩岸的人家,誰不是把糧食吊在房梁上,人睡在桌子上,提心吊膽!”
堂下眾人聽得這話,感同身受,一時間議論紛紛。
在羅真主政時期,羅家光想著怎么從原上各家各戶搜刮油水,像這等為公共利益之事向來懶得上心。
如今東清河的河床積滿泥淖,到了雨水多的時候,水患是在所難免了,眼下疏浚河道、加固河堤,確實是件拖不得的要緊事。
待眾人情緒稍定,許伯山才緩緩起身道:
“諸位鄉親、各位家主。水患之苦,已困擾我冀北原十數年。如今,我許家既然主事,便絕不能讓此等禍事,年復一年地發生!”
“我的意思是,趁雨季到來之前,集齊人手,清淤河道,加固堤壩。此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一番話擲地有聲,堂下頓時響起一片叫好之聲。
“只是現在恰是農忙時候,恐怕湊不齊人手啊。”
堂下有人指出問題。
如今公田的靈稻已經早早種下,私田的凡稻卻還未插秧,各家此時確實是難抽出人手。
“我知道各家都有難處。可惜過了這個時節,雨季一來,便是想動工也是不行的了。”
“所以我思來想去,如今只有兩家,人手夠,農事也不多,正好可以使得上力。”
許伯山這話一出,堂下眾人都明白說的是哪兩家了。
無非就是羅家和李家。
整個議事堂的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李家家主李忠、羅家家主羅旭兩人身上。
羅、李兩家如今私田雖是被削了許多,但靠著多年來的積蓄,養活一大家子人還是綽綽有余。
所以現在各家都在農忙時候,唯有這兩家還算輕松。
只要這兩家能出力,人手便解決了一大半,剩下的湊一湊也能湊出來了。
堂下李忠和羅旭兩人,卻沒有表現出半點的為難之色。
自從許兆豐坐上了巡正之位,羅、李兩家日日如坐針氈,唯恐什么時候受到清算。
羅家還好,上面秦家那里多少還有份人情在。
李家既是當時羅家爪牙,將連許家在內原上諸家得罪了個遍,上頭又沒有羅家那樣的關系,如今只好夾著尾巴做人,哪敢在許家人面前擺譜。
許伯山頓了幾息,才終于開口道:
“羅、李兩家,向來是我冀北原的望族。如此費心費力,又福澤全原的大事,放眼望去,也唯有德高望重、有擔當的二位,能夠挑起此等大梁。”
“伯山在此,懇請兩位家主能以全原大局為重,擔下此任,為我冀北原萬民表率。事成之后,我必親自向家父稟報,為兩家記上首功!”
說這話的同時,許伯山也在關注著李忠和羅旭的神色。
如果這兩家識大體,就應該二話不說把這事接下來,既有利于鄉民,也算是當年魚肉冀北原那么多年,如今該做的一點貢獻。
若是羅李兩家不愿意體面,許伯山倒樂意幫他們體面。
“大公子哪里的話,這是我們兩家應該做的,何談‘懇請’二字。羅家……愿為冀北原效力。”
羅旭趕緊站起來點頭道,應承下了這個差事。
雖然羅旭已是胎息圓滿的修士,年紀又比許伯山他爹還大幾歲,在這位代行巡正職務的公子面前,姿態卻擺得比其他各家還要低。
李家家主李忠也站起來表態道:
“沒錯,羅大爺……羅兄說的是,這事是我們兩家該做的,何勞大公子親自囑托,我們倒要感謝大公子,給了我們一個回報鄉鄰的機會。”
許伯山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站起身,對著二人鄭重一揖:
“如此,便有勞二位家主了。冀北原的百姓,都會記著你們的功勞。”
許伯山心中了然,這兩家舊勢力至少在明面上已經俯首帖耳。
既然如此,將這兩家一步步削弱,已經沒什么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