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周易》(《易經》和《易傳》)的成書

《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歷三古。”“三圣”“三古”之說比較復雜,我們一一來說。

伏羲和先天八卦

首先,上古時代,通天之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布滿神奇的圖案,圣人伏羲則以之畫八卦。這事有趣,我們多說幾句。

說伏羲,首先咱們得了解一下河圖和洛書的事兒。

figure_0024_0001

第一,這河圖和洛書,乃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被認為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理,有“宇宙魔方”之譽,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易傳·系辭上》中就有“河出圖,洛出書”之語。這里的河指的是黃河,洛指的是洛水。

第二,在河圖上,排列成數陣的黑點和白點,蘊藏著無窮的奧秘,直到如今還引得眾人研究不絕。洛書上,縱的、橫的、斜的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是十五,這個我們也經常看到,甚至《最強大腦》節目中也出現過以洛書為原型所出的數陣。這河圖洛書也與我們在《西游記》里邊看到的二十八星宿、道教里邊的黃道十二宮,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第三,河圖與洛書的來由,也是中華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謎。河圖洛書的說法,最早出現在《尚書》中,其次是《易傳》,諸子百家中也多有記述。但是,從實證的角度來看,這“河出圖,洛出書”的地方究竟是哪里,就很難找出嚴格的科學依據了。2014年11月11日,河圖洛書傳說,經國務院批準,列入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說完了河圖洛書,我們再重點來說說伏羲。話說這伏羲是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他與補天的女媧同為福佑社稷的正神。我們現在看到的伏羲形象,一般都是人首蛇身。為什么是人首蛇身?這就是遠古圖騰崇拜所留下的文化痕跡。包括我們現在所說的龍——龍的形象不也與蛇十分相近么?也許,以前有一個以蛇為圖騰的部落,兼并了很多其他氏族。每兼并一個,就把他們的圖騰加上去,兼并一個,加上一個,逐漸形成了龍這樣一個復合形象。所以,這些遠古圖騰并不是古人繪摹、記載的實象,它們并不完全是真實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動物,古人描繪它們,主要是為了“立象取意”,也就是借助這些形象來表達一些抽象的含義。

傳說伏羲結繩為網,有網就可以用來捕鳥打獵了,因此,他也順便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他還發明了樂器“瑟”,創作了曲子;又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所用的八卦。中華文化留下了大量關于伏羲的神話傳說。

伏羲到底是誰?是一個氏族首領的名字?是一個氏族部落的名字?還是一個時代的代稱?關于這一點,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伏羲是一個氏族首領的名字。伏,就是征服、領導,大家尊他為首領,臣服在他腳下,聽他的話;羲,音同“犧”,就是犧牲,也就是祭祀用品:發明了漁獵、制作了樂器、譜寫了樂曲,這些都是首領伏羲的功德——正因為這樣,大家才敬佩他。還有人認為,伏羲是個部落的名字,整個部落被稱作伏羲。還有人說,伏羲是一個時代的代稱,即“伏羲”是上古時代的代稱,我們可以簡單稱之為“伏羲時代”。

關于伏羲時代的八卦,我們來看一段出自《易傳·系辭下》的話: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古者包犧氏,指的就是伏羲。“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這個王是動詞,意即統治、領導。“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段話的意思是:上古時期,伏羲治理天下,上則觀察天上日月星辰的現象,下則觀察大地高低起伏的種種規律,又觀察鳥獸羽毛的紋彩,還觀察山川水土的地利。近則取象于人,遠則取象于宇宙萬物,于是創造出八卦,以融會貫通神明的德性,參贊天地的化育。——這個“參贊”不是點贊的意思,而是指參與,參贊天地的變化,以比類萬物的情狀。

關于這段話,大家有沒有看出來它其中的奧妙?我們經常講“人文”,人文和天文、地文相對:天上的日月星辰,是天文;大地上各種各樣的情狀,比如耕出的一條一條的壟,這是“大地的紋飾”,是地文,地文還包括自然界的種種情況;最后是人文,人類社會的人文精神,則可以化育萬物,教化萬物。

講完天文、地文、人文,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重點——八卦。我們現在經常稱一些故弄玄虛的事為“擺八卦陣”,其實最早的八卦是非常嚴肅的,首先解釋一下八卦中“爻”的概念:爻就是繩子打結的地方。八卦最初只有三爻,現在《易經》中則是六爻,由下邊到上邊一共六橫;六爻又分為陽爻和陰爻,一整橫代表陽爻,中間斷開的橫代表陰爻。“一陰一陽之謂道”,道由陰和陽所構成。北宋時期《易》學大家邵雍(邵堯夫),就稱伏羲發明的八卦為“先天八卦圖”,至于我們現在看的,往往是“后天八卦圖”。通常,先天八卦圖都與太極圖搭配出現,因此一些人也把太極式先天八卦稱為“混元八卦”,太極也就是混元,用于表示一種陰陽未分的混沌狀態。

觀察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我們首先可以發現,兩個八卦圖中間都有一個太極圖的形象,這是它的標志;其次,先天八卦圖和后天八卦圖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在于它的方位。比如后天八卦圖的東面是震卦,代表的是雷;南面是離卦,代表的是火;西面是兌卦,代表的是金;北面是坎卦,代表的是水。

現在大家對比看一下,它們最大的不同在哪?先天八卦中,乾卦的位置在正南,坤卦的位置在正北。假如我們從“乾”開始,沿逆時針方向運動的下一個方位就是東南的兌卦——而這個兌卦在后天八卦里,是處于正西的。

figure_0027_0001

這里補充一個小知識:我們現在看地圖,按照的是西方的順序,“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可是在中國,最早的方位不是這樣的。它是“上南下北”,乾卦在正南,坤卦在正北。

在先天八卦中,正東方是離卦,東北方是震卦。乾卦沿著逆時針方向運動,坤卦沿著順時針方向運動。運動到西北方是艮卦,代表山;運動到正西方叫坎卦,代表水;運動到西南方,也就是運動到巽卦,代表風,也代表木;我們只需抓住一個關鍵點,就是乾和坤的定位。大家應該聽過一個成語叫“天南地北”,這不是隨便說說的,看先天八卦圖,我們就能發現:天在南方,也就是乾卦的位置,而地,在北方。


大家現在對八卦圖有了形象的感知,但每個卦分別代表什么呢?我們來具體解釋一下。總體來說,先天八卦圖是以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兌卦代表澤;離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雷聲震動;巽卦代表風,代表木;坎卦代表水;艮卦代表山。所以我們經常說的“一道坎”,坎過不去,其實表示水邁不過去。

既然八卦代表了八種自然現象,那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呢?天尊而地卑,乾(天)居上,在南方,陽爻組成的四卦,依次按乾、兌、離、震排列。坤(地)居下,在北方,陰爻組成的四卦,依次按坤、艮、坎、巽排列。

因此,我們可以來個總結:八卦乃是先民們觀察自然的結果。他們通過觀察天象,劃定了春分和秋分;通過觀察自然現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輪回,來下一些吉兇的斷語。我們現在大致可以想象,在遠古時期,先民們可能用畫像或者其他方式記錄了這些內容,并用這些內容來斷定吉兇,一般認為這就是占卜者的記錄。這就是關于先天八卦的事。

文王和后天八卦

現在,要說的是文王和后天八卦。也就是“三圣”“三古”故事的第二章節——文王和中古時代[1]。商朝末年,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后來的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羑里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監獄所在之處。它在哪呢?在現在的河南省湯陰縣,也就是岳飛的老家,關了七年。這七年倒為文王提供了一個好環境—都蹲了監獄了,怎么還算一個好的環境呢?這人有時候在監獄里邊,反倒能靜下來做研究,他閑來無事,又時刻心中憂慮,于是一邊體察天道人倫、陰陽消息之理,一邊借助蓍草進行推算,潛力也就發揮出來了。

回到正題。這七年之間,文王把八卦重疊成八八六十四卦。雖然我們猜測先天八卦可能有些卦爻符號,但是到了后天八卦,才真正留下了卦辭和爻辭。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六爻,每個爻都有爻辭。由三爻變成六爻。這也就是我們講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即本書的《易經》六十四卦),文王被拘捕了,推演《易經》。

接下來,我們進行更細致地分析。

首先,文王是誰?“文王拘而演《周易》”是什么意思?文王,也就是周文王,姓姬,名昌,史稱西伯。最早的時候,他是西方諸侯之長,居于周原(今陜西岐山)。在中原以西,所以被稱為西伯。他是商朝末年周族的領袖,后其子周武王滅商,追稱其為周文王。周原來是一個小部落,周族認后稷為祖先,經歷了很多時代到公劉,再到古公亶父,然后到周文王的父親季歷,再到周文王姬昌。到文王姬昌時,他自己深得人民擁戴,周族的力量也越來越壯大,由此引起了商紂王的猜疑和不滿。這時,紂王手下有一個叫崇侯虎的人告狀,商紂王就把姬昌召到了朝歌,囚禁于當時的國家監獄——羑里城。姬昌被囚后,紂王以種種野蠻手段對其進行侮辱和折磨,甚至將姬昌的長子伯邑考殺害后做成肉羹逼他吃,然而姬昌還是忍辱活了下來。在被囚禁的七年間,他還做出了一個偉大的貢獻,就是將伏羲的先天八卦圖改造成后天八卦圖。

接下來,我們就來解釋一下這后天八卦圖。

大家對比先天八卦圖和后天八卦圖可以發現,它整個的方位發生了變化。我們中國人認為,運動開始于東方——東方屬于春天,一切都從這里開始。在后天八卦圖里,震卦是在正東,代表雷;巽卦在東南,代表風,也代表木,東南風;離卦在正南,代表火,也代表熱;坤卦在西南,代表大地,也代表女性;兌卦在正西,屬金,代表愉悅;乾卦在西北,代表天;坎卦在正北方,代表水;艮卦在東北,代表山。

乾卦放到了西北,沒有放到正東、正西、正南、正北,為什么呢?周文王生活的地域正是在西北。因此他把乾卦放到這兒。如果再把中間太極圖去掉,這跟先天八卦圖的區別,就非常明顯了。問題關鍵還不僅僅在這兒。因為在先天八卦圖里邊,這些卦都代表自然現象,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然而到了文王后天八卦的時候,這些東西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第一,后天八卦主要談后天事象,我們把它分成陰和陽兩組。一邊以乾為父,底下有三個,震為長子、坎為次子、艮為少子,也就是分別為大兒子、二兒子、三兒子。上面是乾,下邊大家就會排列了:坤為母,以巽為長女、以離為次女、以兌為小女,分別是大女兒、二女兒、三女兒。這就排成了一個家庭的形象。這個跟先天八卦圖,就有了明顯的區別。

第二,我們一直講八卦相重,重疊。所謂八卦相重,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兩者相乘有三百八十四爻。看似繁多,實際上就是由陰爻和陽爻這兩爻的不同組合演化而成。大家注意,這可不得了,總共只有兩個簡單的符號陰和陽,陰和陽組成八卦后再相重得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每一卦有卦辭,主要概括全卦的大意,具有提綱挈領的指示性作用。爻有爻辭,主要揭示某一爻的旨趣。所以六十四卦,就有六十四個卦辭;三百八十四爻,就有三百八十四個爻辭。全不全呢?不,還差兩個。因為在乾卦和坤卦之中,還有兩個爻辭——乾卦都是陽,以九代表陽,從下往上分別叫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坤卦都是陰,以六代表陰,從下往上分別叫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這兩卦里邊,多了兩個別的卦沒有的爻辭:用九、用六。所以加起來是三百八十六個爻辭。總之,到了文王時代,六十四卦都有了卦象、卦名、卦辭、爻辭,非常明確了。這每一個要素對中華文化的影響非常大。

第三,我們再來說說卦名。比如說這六十四卦里的晉卦。晉是什么意思?晉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五卦,主要論述用什么態度來迎接晉升,晉升后應該怎么做好自己。這些,卦名都告訴我們了,一目了然。再來說說恒卦,恒卦的恒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貞,堅貞的貞,代表固定不動、堅持,是不易、不改變的恒;另一個,是不已、不停止的恒。也就是說,恒卦代表不改變和不停止。比如說,堅持一個原則,一輩子不改變,這是有恒心。而永遠在改變、不停地改變,也是有恒心。在恒卦所包含的這兩個意思中,一般大家都強調不動的恒,而忽略了不斷變動進步的恒。

第四,說完卦名,我們再舉例說明關于卦象的事。卦象不單指事物的形象,還有象征、類比和比擬的意義。可以說,中國早期的哲人,清醒地看到了語言概念的局限性,“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只能因象體道,而又不拘泥于象。提供一個卦象,你自己來悟道。比如說,第十一卦泰卦,上面是坤卦,下面是乾卦。也就是上面是大地,下面是天。這個卦象能夠讓你領悟什么道理呢?地氣重而下降,天氣輕而上升,兩者可以溝通交流。天地交而萬物通,這就是我們能根據卦象領悟出來的道理。

figure_0032_0001

說完卦象,再來說說卦辭。第一,卦辭負有盡圣人之言的使命。遠古時期,占卜者是傳達神意的最高決策者,自然用語十分慎重,所以無論是卦辭還是爻辭,都有這樣的特征。司馬遷就說,“文王拘而演《周易》”,此處的《周易》相當于本書的《易經》。把卦、爻辭中時時出現的危世之言、警人之語、憂患之心、變革之義,與作《易》者的遭際聯系起來,可知其創作之時抱有極深的憂患意識。正是這種深沉的憂患意識,使文化人憂國憂民,不平則鳴,有感方作。比如說否卦,也就是否定的否,“否卦”的卦辭,叫“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意思是,否定了賢人的建議,或者把賢能的人排斥在門外,小人來到了,像君子一樣的大人卻走了。君子道消,小人道長,不利于君子。正像《詩經》所說,“憂心悄悄,慍于群小”。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思維的載體,《易》之所言,言之成理,言之有德,亦言之共情,其境界之深沉,其思想之深刻,其情感之真摯,只有此般言辭,才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力量。這就是《易·文言》所說的,“修辭立其誠”。

另外,易辭文字已經有了一定的審美取向。比如說中孚卦,說的是關于誠信的。中孚卦九二就有“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之句,已經具有詩歌的音律,與此同時,“鶴”明顯是有所指代的意象,這無疑是詩的“興”體,先言他物以托己懷。

最后,我們以坤卦的卦辭為例,來看看以上兩點的具體體現。單以卦辭而論,卦辭有短的,也有長的。坤卦的卦辭就有二十九字之多: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figure_0033_0001

什么意思?就是在這個祭祀先王、天帝的大享之祭上問:乘母馬遠行或者出征,是否有利?得到回答:若君子有所前往,那么就會先迷失道路,而后得到主人以禮相待,這個不錯。往西南方,可以得到朋友,往西北方可能喪失朋友。如果你問的是平安,得到這個卦,吉利。

我們順便來看一下坤卦的爻辭。比如說坤卦初六,初六在這個六爻的最底下。坤卦初六的爻辭是“履霜,堅冰至”。意思就是,踏上深秋霜雪的時候,就應該知道,寒冷結冰的冬天不遠了。它告誡人們要防微杜漸,要居安思危。看見壞事的苗頭,就要預測到后邊可能出的大危險,所謂見微知著。為什么我們中國人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不就是“履霜,堅冰至”的意思嗎?顯然,坤卦初六的爻辭對人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各位讀者,至此我們已經回顧兩圣、兩代了!第三圣是誰呢?我們在分論二《易傳》詳說中揭曉。

[1] 因《易傳》“中古”與今通用“中古”有區別,今“中古”多為魏晉至唐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城市| 宜丰县| 万源市| 全南县| 咸宁市| 安化县| 澄城县| 沙田区| 大庆市| 抚州市| 商城县| 镇康县| 吴忠市| 宝鸡市| 葫芦岛市| 安福县| 邹平县| 巩义市| 文成县| 台安县| 萨迦县| 华宁县| 南陵县| 青铜峡市| 绍兴县| 顺义区| 景泰县| 湄潭县| 抚松县| 申扎县| 吴江市| 彝良县| 尼勒克县| 南安市| 西林县| 宣武区| 长宁区| 曲靖市| 府谷县| 轮台县|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