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云絮里的回信
- 舷窗外的塵埃
- 烈日下的殘雪
- 1366字
- 2025-08-12 16:38:07
林薇薇在達州村小的捐贈箱里,看見了那件熟悉的灰色沖鋒衣。袖口磨出的毛邊還在,左胸位置印著的“XX科技”字樣被洗得發白,衣角沾著塊洗不掉的泡面湯漬——和她第一次在樓道瞥見的模樣,幾乎沒差。
“這是陳老師捐的,”老師抱著疊舊課本走過,“他說現在總穿學員做的程序員文化衫,這件留著占地方。”林薇薇的手指撫過那塊油漬,突然想起暴雨夜他舉著快遞盒的樣子,冰涼的手指、發潮的沖鋒衣,原來有些舊物比新衣服更藏得住故事。
飛行箱的側袋里,常年放著本新的《航空知識》。是她特意找出版社買的精裝版,扉頁沒寫名字,只畫了個和陳默書里一樣的笑臉。每次飛到達州,她就把書留在村小的圖書角,新的那本扉頁,總會有孩子續上歪歪扭扭的批注:“今天的云像陳老師寫代碼時喝的泡面湯”“姐姐飛過的航線,比代碼還長”。
某次執飛遇到亂流,氧氣面罩掉下來的瞬間,林薇薇的第一反應不是抓扶手,而是護住了胸前的U盤。后來同事笑她小題大做,她只是摸著鑰匙扣上碰撞的金屬聲,想起陳默修水管時,下意識護住鍵盤的樣子——原來重要的東西,都會被人用本能守護。
調度室的航線圖上,達州的位置被紅筆圈了又圈。林薇薇申請了每月兩次的駐場航班,這樣能有半天時間留在村里。她跟著陳默的學員去看新搭的網絡基站,鐵塔立在半山腰,像根連接天地的信號桿。“陳老師說,這比任何高樓都讓人踏實,”戴眼鏡的學員撓著頭笑,“他手機里存著姐姐的航班信息,說看到‘已起飛’,就知道基站信號肯定穩。”
林薇薇站在基站下抬頭望,云層正從鐵塔頂端飄過。她忽然掏出手機,給那個四川號碼發了條消息:“今天的云很軟,像你說的那樣。”發送鍵按下去的瞬間,風卷著云絮掠過耳畔,像誰在輕聲回應。
公寓樓道的感應燈徹底壞了,物業換了聲控燈。林薇薇夜里回來,腳步聲在空曠的樓道里敲出回響,燈應聲亮起時,她總會想起陳默蹲在地上的背影。有次遇見302的新住戶搬花盆,對方說:“前租客留下個小夜燈,說怕鄰居晚歸摸黑,就藏在消防栓后面。”
那個巴掌大的LED燈,現在被林薇薇放在了駕駛艙的儲物格里。起飛前打開,暖黃的光剛好照亮《航空知識》的某頁——正是她第一次敲開陳默門的那天,他畫的笑臉旁邊,她補了行小字:“原來安靜的光,比所有霓虹都亮。”
陳默的團隊研發出了新的天氣預警系統,能精準預測山區的霧情。報道里說,這套系統救了好幾次差點因大霧延誤的救援物資運輸。林薇薇在機組培訓時,特意申請加了這部分內容,“遇到達州空域的霧,別慌,地面有群人在幫我們盯著云呢。”
暴雨夜備降時,林薇薇在機場書店看到本《程序員的浪漫》。作者序里寫:“最好的代碼,是能讓在意的人過得更安心。”她買下書,在扉頁寫下地址寄往達州,收件人寫著“陳默團隊”,備注欄填:“來自302的鄰居”。
飛機再次穿越平流層時,林薇薇打開遮光板。下方的云絮像被扯開的棉花,她想起小石頭信里的話:“陳老師說,姐姐在天上撒下的航線,會變成地上的路。”指尖在玻璃上劃出條弧線,從法蘭克福到達州,從302的窗口到村小的操場,像在給那段未完的故事,畫一個溫柔的省略號。
有些回信不需要地址,有些相遇不必朝朝暮暮。林薇薇知道,她和陳默就像云與霧,偶爾重疊,時常分離,卻始終共享著同一片天空的呼吸。當她在萬米高空播報“地面天氣晴朗”時,當他在基站旁調試設備看航班掠過天際時,那些藏在代碼里的牽掛、落在書頁上的惦念,早已在云絮里,完成了最綿長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