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正修》:坐禪的姿勢

禪修是我們真性的直接表達。

嚴格地說,除了這種修行以外,我們沒有其他的修行,除了這種生活方式,我們沒有其他生活方式。

——

姿勢不是獲得正確心態的手段,姿勢本身就會讓人獲得正確的心態,沒有必要達到某種特殊的心理狀態。

現在,我想談談坐禪的姿勢。采取全蓮花坐姿時要將左腳放到右腿,并將右腳放到左腿上。這樣交叉雙腿,可以使我們的雙腿合二為一。這個姿勢體現了二元合一的狀態:既非二元對立,也非一元。這是最重要的教義:不二元對立,也非一元。我們的身心既不是二元的,也不是一元的。如果你認為身心是兩個獨立的存在,那你錯了。如果你認為它們是一回事,這同樣也是錯的。我們的身心既互相獨立又合二為一。我們總是認為事物要么是一,要么就多于一,要么是單數,要么就是復數。但從實際的經驗來看,我們的生命既是多樣的,也是唯一的。人既獨立又互相依賴。

若干年后我們會死去,如果我們認為這是生命的終結,那我們錯了。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會死,那同樣也是錯的。我們死了,但又沒死,這才是正確的理解。也許有人會說我們的精神和靈魂永存,只有肉體會消亡。這樣的說法并不準確,因為無論精神還是肉體都會消亡。但另一方面,它們又會永遠存在。我們說身與心,但實際上它們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而已,這才是正解。所以,采取全蓮花坐姿就是在體現這一真理。當我把左腳放到身體右側,再把右腳放到身體左側,我就再也無法分清哪只在左,哪只在右,它們都既在左邊,也在右邊。

坐禪姿勢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背部挺直,耳朵和肩膀應該在一條直線上。放松肩膀,頭頂正對天花板,收攏下巴。如果你抬起下巴,這個姿勢就會失去原有的力量,你可能就是在浪費時間。同樣,為了使坐姿具有力量,你要使膈向著丹田,也就是小腹沉下去,這會幫助你保持身心的平衡。保持這種姿勢,開始你可能會感到呼吸有些困難,但當你習慣后就能夠自然而然地進行深呼吸了。

坐禪時雙手要結“禪定印”,即將右手置于左手之上,中指的中間關節上下重疊,拇指輕輕地碰在一起(像夾著一張紙一樣),雙手形成一個美麗的橢圓形。你要非常專心地保持這個手印,就像手里拿著一件非常珍貴的物品。手要貼在身體上,拇指的高度與肚臍齊平。雙臂自然下垂,稍稍離開身體,好像兩側夾著一顆雞蛋且不使其破碎。

坐直身體,不要向兩側或者前后傾斜,就像用頭頂著天空一樣。這些不僅僅是姿勢或者呼吸方法,還關乎佛教的要義,可以完美地體現你身上的佛性。如果你想真正地理解佛教,就要依此修行。姿勢不是獲得正確心態的手段,姿勢本身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保持這種坐姿,你就會有正確的心態,所以沒必要試圖達到某種特殊的心理狀態。當你有所企圖時,你的心思就無法集中。而如果你無所企圖,你的身心都將與你同在。禪宗大師說:“見佛殺佛!”如果佛存在于其他地方,那就殺了佛。殺死佛,這樣才能恢復你自己的佛性。

我們做任何事體現的都是我們的本性。我們存在的原因無他,就是為了自己。這就是我們遵守的形式所表達的最基本的佛教教義。像坐禪一樣,站禪也有一定之規。不過這些規則不是為了讓人們保持同樣的姿勢,而是允許人們用最自由的方式表達自己。例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站姿,因而站禪的姿勢將取決于我們身體的比例。站禪時,雙腳腳跟要相距一拳的寬度,腳尖與雙乳對齊。和坐禪時一樣,腹部要稍稍用力。同時,雙手也要表現出你的狀態,要將左手置于胸前,拇指向下,四指握住拇指,再用右手握住左手。小臂與地面平行,仿佛懷抱一根粗大的廟宇圓柱,這樣你就不會摔倒或者向一側傾斜。

最重要的是意識到身體的存在。如果你精神不振,心就會飄向別處,你的意識就不會留在自己的體內。這不是修行的正道。我們必須存在于此時此地!這是關鍵所在。你必須覺察到自己的身心。一切都應該恰如其分,各司其職。這樣才會萬無一失。如果我講話的時候麥克風被放到了別處,那它就無法派上用場。如果我們的身心井然有序,那其他的一切也會恰如其分,各司其職。

然而,我們通常會不自覺地試圖改變其他事物,對它們進行整理。但是,一個人自己雜亂無章時是無法安排好事情的。當你在合適的時機,采用恰當的方式做事時,其他的一切就會安排就緒。你就是“老板”,如果老板在睡覺,那其他的員工也會打瞌睡。只有當老板做老板該做的事情時,其他人才會盡職盡責。這就是佛教的奧秘。

所以,始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不僅是在坐禪時,在進行其他活動時也同樣如此。無論是開車,還是讀書都要采取正確的姿勢。如果你以一種懶散的方式讀書,你就無法長時間地保持清醒。去嘗試一下,你會發現保持正確的姿勢是多么重要。這才是佛教真正的教義。寫在紙上的教義不是真正的教義,那是大腦的食糧。當然,讓大腦獲取一定的養料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通過正確的修行來做自己。

這就是為什么佛祖不能接受他那個時代的其他宗教。他研究過很多宗教,但對它們的修行方式都不滿意。他無法從苦行主義和哲學中找到答案,對某些形而上學的存在也不感興趣。他只對自己的身心,對存在于當下感興趣。找到自我后,他發現一切事物皆有佛性,這就是佛祖的開悟。開悟并非某種良好的感覺或者特別的心理狀態。當你采取正確的坐禪姿勢時所產生的心理狀態,本身就是開悟。如果你對自己坐禪時的狀態不滿意,那說明你的心仍然游離身外。在這種坐姿下,就無需談論正確的心態了,因為你已經處于這種狀態當中。這就是佛教的定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秀山| 九寨沟县| 土默特左旗| 通海县| 炉霍县| 新兴县| 巴南区| 黄陵县| 康马县| 德昌县| 宁波市| 公主岭市| 湘西| 儋州市| 东兰县| 岳池县| 治县。| 临猗县| 嘉黎县| 霍山县| 洛隆县| 天祝| 江川县| 泗阳县| 滦南县| 茂名市| 凉城县| 达州市| 肃北| 延寿县| 锡林浩特市| 奇台县| 当涂县| 凌云县| 宁远县| 新丰县| 辽宁省| 康平县| 凤冈县| 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