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的心有各種可能性,而老手則易墨守成規。”
人說禪修不易,但對原因為何卻多有誤解。禪修難,并非難在盤腿而坐,或者達到證悟,而是難在我們很難從根本意義上保持內心和修行的清靜。禪宗在中國創立以來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發展,但與此同時,卻變得越來越不夠清靜。我不想討論中國的禪宗或者禪宗的歷史,我只希望能夠幫助你們遠離不清靜的修行。
日語中“初心”一詞,意為“初學者的心”。修行的目的就是始終保有初心。假如你只需要誦讀一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你可能會非常用心。但要讀上兩遍、三遍,甚至很多遍,你會怎樣?你可能就沒有了當初的認真。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其他的禪修當中。開始的一段時間,你保有初心,但當你修行一兩年、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后,雖然你可能會取得一些進步,但也很容易失去初心所具有的沒有止境的意義。
對于禪宗弟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要陷入二元對立的思維當中。我們所說的“初心”包羅萬象,其本身就是豐富而充足的。我們不應該失去這種本自具足的心態。不是說我們要封閉自我,而是要排除雜念,清空大腦。排除雜念,便可接納一切事物,永遠持開放的態度。初學者的心有各種可能性,而老手則易墨守成規。
太過執著于分辯,就是在給自己設限。有太多的要求或者貪念,就不再具有本自具足之心。而如果失去了本自具足之心,我們就會失去戒體。如果內心的要求和渴望越來越多,最終你就會破戒,違背不妄語、不偷盜、不殺生、不邪淫等戒律。但如果你能保持初心,就不會破戒。
初學者沒有“我已有所得”的想法。所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都會限制我們思想的寬闊。只有當我們不考慮得失,不考慮自我時,我們才是真正的初學者。這時,我們才會真的有所收獲。初學者之心就是慈悲之心。如果我們富有同情心,我們就會心無止境。我們宗派的創始人道元禪師總是強調,恢復無限的初心是多么重要。那樣,我們就能永遠忠于自己,對萬事萬物抱有慈悲,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所以,最難的地方在于始終保持初心。你不需要對禪有深刻的了解,即使你讀過很多的禪宗文獻,也要以全新的心態去讀其中的每一句話。你不能說“我知道禪是什么”或者“我已達到證悟”之類的話。這也是從事所有藝術的真正秘訣:永遠像個新手一樣。一定切記這一點。當你開始修禪,你就會感謝自己的初心,這就是禪修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