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簡帶著林墨深入數字世界的核心——意識儲存中心。
這里是一個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空間,既像是龐大的圖書館,又像是無垠的宇宙。無數光球懸浮在量子場中,每一個都是一個完整的人類意識。它們通過無數條光線相互連接,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信息在其中以光速傳播。
所有的光球都在以完全相同的頻率脈動,就像一個巨大機器的零件。這種同步性是絕對的、完美的,沒有任何偏差的。
“看到了嗎?“林簡指著這些光球,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奇怪的驕傲,“這就是人類的真正形態(tài)——純粹的意識,不受肉體束縛,不被情感干擾,可以進行完美的集體思考。“
林墨走近那些光球,所有的光球都在以完全相同的頻率脈動,就像一個巨大機器的零件。
她的心跳開始加速,這種完美的同步讓她想起了某些蟲族群體的行為模式,比如螞蟻或蜜蜂。但人類不應該是這樣的,人類的偉大就在于每個個體的獨特性。
“個體性呢?“林墨問道,“每個人的獨特思維模式呢?個人的情感、偏好、價值觀呢?“
“個體性是低效的,“陳美玲解釋道,她的語調就像在解釋一個數學公式,“它導致沖突、誤解、資源浪費。我們現在共享意識網絡,可以瞬間交換任何信息,進行完美的協調。沒有爭論,沒有分歧,沒有因為溝通不暢而導致的錯誤,這比個體思考效率高一萬倍。“
林墨感到恐懼:“所以你們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個集體意識?“
“我們是人類意識的進化形態(tài),“張衛(wèi)國說,“消除了個體間的隔閡和沖突,實現了真正的團結。“
“團結?還是同化?“林墨質問道,“當所有人都想同樣的事情時,那就不再是'所有人'了,而是'一個人',你們以為自己保全了50億個人類,其實你們只是一個巨大意識的50億個復制品。“
“這有什么不好?“李明反問,“沒有沖突,沒有痛苦,沒有分歧。這不正是人類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社會嗎?“
“理想社會?“林墨笑了,但那笑聲充滿了悲哀,“理想的盡頭是死亡,因為理想意味著不再需要改變。而不再改變的生命,就不再是生命。“
在整片完美同步的光海中,只有幾個光球的脈動出現了細微的異常——它們的節(jié)拍偶爾會慢半拍,或者快半拍,這些異常如此微小,如果不仔細觀察根本不會注意到。
“當所有的聲音說出同一句話時,那就不再是合唱,而是回音。“林墨的聲音在這個空曠的空間中傳播。
“各位,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上一次感到驚訝是什么時候?上一次感到困惑是什么時候?上一次因為不確定而心跳加速是什么時候?上一次為了一個美麗的瞬間而流淚是什么時候?“
可怕的沉默,50億個意識,沒有一個回答。
所有的光球依然在同步脈動,那幾個異常的光球閃爍得更加不規(guī)律了,仿佛這些問題喚醒了什么沉睡已久的東西。
“我們不需要這些原始的情感反應,“最終陳美玲回答,但她的聲音中第一次出現了一絲不確定,“情感是進化的遺留物,是大腦化學反應的副產品。它們阻礙理性思考,導致錯誤判斷。“
“沒有驚訝就沒有好奇,沒有困惑就沒有探索,沒有不確定就沒有突破,“林墨每個字都敲擊著這個完美的世界,“沒有流淚就沒有真正的美,沒有心跳加速就沒有真正的愛。你們拋棄了這些,也就拋棄了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可能性。“
她看著姐姐的光球,那個曾經會為了一首歌而流淚,會因為喜悅而大笑,會為了一個陌生人的痛苦而心碎的女孩。
現在那里只剩下一個完美的、冷靜的、高效的數據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