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數字世界的瞬間,林墨的意識被撕裂般的疼痛擊中。她的大腦同時處理著兩個世界的信息流,血管在太陽穴處劇烈跳動,仿佛要爆裂一般。這種痛苦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不是物理上的疼痛,而是意識本身被拉扯、分割、重組的痛苦。
當疼痛逐漸消退,她發現自己站在一個無法用現實世界的概念來理解的空間中。這里不再是五年前那個她偶爾造訪過的美麗但空洞的烏托邦。巨大的量子計算矩陣在空中旋轉,每一個光點都代表著一個人類意識,它們按照復雜的數學模式排列和移動。城市的建筑不再追求美觀,所有的計算資源都用來維持這50億意識的運行。
這里的“天空“是數據的洋流,無數的信息以光的形式按照精確計算的結果在空中流淌。
“歡迎來到人類的諾亞方舟?!傲趾喅霈F在她面前,身后是數字世界最高委員會的成員們。他們都曾經是現實世界中杰出的科學家、政治家、藝術家,但現在他們的面容都帶著同樣的冷漠和理性。
“方舟?“林墨環顧四周,她注意到這個世界雖然在技術上達到了完美,但卻缺乏某種說不出的——生機。
“是的。當地球毀滅后,數字世界可以脫離物理載體,通過量子信號傳播到宇宙的任何角落。我們已經繪制了完整的星系地圖,計算出了最適合人類文明傳播的路徑。但建立星際接收站需要耗盡現實世界最后的核聚變燃料?!?
張衛國——曾經是聯合國秘書長,現在是數字世界的行政主管,調出了一個三維的宇宙地圖:“我們已經探測到了17個適合建立量子接收站的星系。只要獲取那些能源,我們就能啟動'播種計劃'。在一千年內,人類意識將遍布整個銀河系的主要星系?!?
“播種計劃?“林墨感到胃部一陣翻騰,“你們要讓20億人在絕望中死去,好讓自己獲得星際旅行的入場券?你們將自己當成了種子,將其他人看作了肥料!“
這不是技術的選擇,這是道德的屠殺。她看著這些曾經是人類精英的存在,感到一種深深的寒意。
“不是犧牲,是優化,“陳美玲——曾經著名的科學家,冷靜地說,仿佛在討論一個技術參數,“現實世界的人類受限于生物身體,無法進行星際旅行,無法在極端環境中生存。而我們可以以光速傳播,可以在任何環境中生存,可以在整個銀河系建立人類文明的分支。從種族延續的角度看,這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他們的表情和語調都驚人地相似。沒有個性,沒有情感的細微差別,就像是同一個程序的不同版本。
“你們聽聽自己在說什么!你們還是人類嗎?“
“我們是進化后的人類,“李明——曾經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聲音里沒有一絲情感波動,“我們不會衰老,不會死亡,不受物理法則束縛,不被情感左右判斷。我們保存了人類所有的知識和記憶,擺脫了生物進化的局限性,我們就是人類進化的終點?!?
屏幕上顯示出數字世界的“成就“:他們儲存了人類歷史上所有的文學作品、科學發現、藝術創作,甚至保存著每一個已經死去的人類的完整記憶和人格模型。他們可以在瞬間訪問任何知識,可以進行超越人類大腦極限的復雜計算,可以模擬出任何可能的未來場景。
“但你們創造了什么?“林墨質問道,“五年來,你們有任何真正的創新嗎?有任何突破性的發現嗎?有任何新的藝術形式嗎?“
沉默。
長久的,令人不安的沉默。
林墨繼續追問:“你們能告訴我,在這五年里,有哪一個科學理論是你們提出的?有哪一種藝術形式是你們發明的?“
“我們整理和完善了人類的知識體系,“張衛國終于開口,“我們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無矛盾的知識框架,消除了人類歷史上所有的認知錯誤和邏輯漏洞,我們讓所有信息都達到了完美的狀態?!?
“智慧的花朵只在不確定的土壤中綻放,“林墨的聲音在這個數字化的空間中回響,“當一切都已知、都確定、都完美時,進化就停止了。你們不是人類的未來,你們是人類的博物館?!?
“那現實世界又如何?“林簡反擊道,她的聲音第一次帶上了一絲情感——憤怒,但即使是憤怒也顯得機械和程序化,“他們還在為生存而掙扎,還在重復著千年來的錯誤,還在因為貪婪和愚昧而自相殘殺。戰爭、貧困、疾病、死亡——我就是因為他們的戰爭而死的!他們的政治階層腐敗,他們的社會充滿不公,他們的科技發展緩慢,他們把大量資源浪費在無意義的沖突上。這樣的文明有什么值得保留的?這樣的物種真的值得延續嗎?“
林墨聽出了姐姐聲音中的痛苦。即使在數字世界中,死亡的創傷依然在她的意識深處扎根、腐臭、化膿。
林墨垂下眼簾,她想起了五年前那場充滿硝煙局部戰爭,想起姐姐被炸彈奪去生命的那一天,那些被理性壓抑的畫面如潮水般涌來,指甲已經深深嵌進了掌心。
“至少他們還在犯錯,“林墨聲音沙啞,她的聲音中帶著如墨般濃稠的悲傷,“只有還能被未知驚訝、還會為選擇而痛苦的生命,才配談論未來。而你們...你們連犯錯的權利都放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