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松香老面發酵饅頭
- 我這重生不一樣,以吃為主
- 六一班班長
- 2218字
- 2025-08-06 17:21:26
三天后,街角的老槐樹下支起了一個嶄新的攤子。田小七搬來塊舊門板當臺面,鋪上洗得發白的粗布,兩屜熱騰騰的饅頭正冒著白氣。竹筐上插著塊醒目的木牌,紅漆寫著“奶奶傳老面饅頭——1毛/個”。
攤子剛支穩,斜對門就傳來“哐當”一聲響——王翠花也搬了張矮桌過來,上面堆著白花花的饅頭,木牌上歪歪扭扭寫著“祖傳白面饅頭——8分/個”。
“喲,這不是小七嗎?”王翠花故意拔高嗓門,吊梢眼斜睨著田小七的攤子,“病才好利索就敢出來擺攤?你這面看著就不對勁,發得起來嗎?別是加了什么不該加的東西吧?”她話里有話,故意把“不該加的東西”咬得極重。
這話像根刺,扎得周圍買菜的街坊都停下了腳步。有人探頭打量田小七那籠屜里顏色偏黃的饅頭,小聲嘀咕:“看著是沒翠花家的白亮……”
田小七暗暗攥緊了拳。她太清楚王翠花的伎倆了——上一世,對方就是靠散播謠言,污蔑她的饅頭“加了東西”,硬生生搶走了大半生意。但現在不同了,指尖仿佛還殘留著“味覺溯源”能力覺醒時的暖意,像揣著個沉甸甸的底氣。
“我這是正宗老面發酵,自然帶著點麥黃。”田小七不慌不忙掀開屜布,一股樸實的麥香飄散出來,“王嬸要是不信,不如請大伙兒嘗嘗,看看到底有沒有‘不該加的東西’?”
王翠花嗤笑一聲,故意往自己那堆雪白的饅頭前湊了湊:“誰稀罕嘗你那黃不拉幾的?我這可是精白面做的,8分一個,又白又便宜,不比你這實在?”
果然,幾個圖便宜的街坊被說動,圍到了王翠花的攤子前。田小七的攤子前一時冷清,只有老槐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
她深吸一口氣,拿起自己蒸的一個饅頭,用力咬了一口。面是熟了,但口感確實不夠理想,有點黏牙,咽下去后喉嚨里寡淡無味,缺少記憶中的那股回甘。就在這時,舌尖猛地竄起一陣熟悉的麻癢——
**仿佛有信息在味蕾上炸開:老面活力未足,發酵火候欠缺...柴火選材不當,缺失關鍵熏香...**
幾乎同時,腦海中清晰地浮現出奶奶的身影:昏黃的油燈下,奶奶正往灶膛里添著棗木塊,火苗溫柔地舔著鍋底。她手里攥著一把松針,等到饅頭快熟透時,利落地抓一把撒在籠屜底下,“滋啦”一聲,騰起的青煙裹挾著獨特的草木香和棗木的甜香,絲絲縷縷鉆進饅頭的氣孔里……
“原來在這兒!”田小七豁然開朗。她昨天急著出攤,發酵時間硬是比奶奶的方子短了快兩個時辰,用的柴火也是隨手撿的便宜松木,難怪少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獨特風味。
第二天,啟明星還掛在天邊,田小七就摸黑起來和面。她嚴格照著方子上的時辰,一分一秒地守著那盆面。足足等了四個時辰,面團終于發得像蓬松的云朵,揪開時能拉出細密如網的絲線,她才開始揉面塑形。蒸饅頭時,她特意繞到后山,尋了些干透的棗木塊,又采了把帶著晨露的新鮮松針。
灶膛里,棗木塊燒得噼啪作響,冒出的煙帶著一股醇厚溫潤的甜香。等到籠屜上汽蒸騰,田小七瞅準時機,將一把松針撒在最底層的屜布上。松針遇熱瞬間“滋啦”作響,清冽的草木香混合著棗木的甜香,被滾燙的蒸汽裹挾著,絲絲縷縷沁入饅頭肌理。
這一次,當田小七揭開籠屜將饅頭擺上攤子時,沒等她吆喝,就有人吸著鼻子循著味兒過來了:“咦?這啥香味?勾得人饞蟲都醒了!”
是機械廠的張叔,上一世是奶奶攤子的常客。田小七趕緊笑著遞過去一個:“張叔,您鼻子真靈!剛出鍋的,按我奶奶的老法子,用棗木和松針熏的,您嘗嘗?”
張叔接過來,饅頭沉甸甸的墜手,表皮泛著一層誘人的淺焦黃,還沾著幾點碧綠的松針碎屑。他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先是頓了一下,緊接著眼睛就亮了起來,一邊嚼一邊含糊地贊道:“嚯!是這味兒!錯不了,跟你奶奶當年蒸的一個樣!”
那面香濃郁扎實,帶著天然的回甘,咽下去后,舌尖殘留的一絲松針的清苦恰到好處地解了麥香的膩。張叔三兩口吃完一個,意猶未盡,大手一揮:“好!給我來二十個!不,三十個!帶回去讓車間那幫饞小子也嘗嘗鮮!”
“真有這么好?”旁邊賣菜的李嬸也忍不住湊過來,買了一個掰開嘗。剛入口就驚訝地瞪大了眼:“哎喲喂!這可比王翠花那白面疙瘩香多了!根本不是一個路數!”
這下可像捅了馬蜂窩。張叔回車間一宣傳,下班時機械廠的工人們排著長隊涌向田小七的攤子;李嬸逢人便夸,買菜的大媽小媳婦們也紛紛繞道過來。
“給我來五個!”
“我要十個!明早給孩子當早飯!”
田小七頓時忙得腳不沾地,屜布掀開又蓋上,蒸騰的熱氣混合著棗木與松針的獨特馨香,飄滿了半條街巷。再看王翠花的攤子,方才還圍著三兩個人,此刻已是門可羅雀,只剩下她對著那堆漸漸涼透的白饅頭干瞪眼。
“憑啥……憑啥啊!”王翠花看著田小七攤前蜿蜒的長隊,氣得臉都扭曲了,抓起自己攤上一個饅頭狠狠咬了一大口,又干又噎,寡淡無味,哪有什么誘人的香氣?越想越窩火,她猛地抄起裝饅頭的盆,“哐當”一聲狠狠摜在地上,白花花的饅頭滾落一地,她卻看也不看,扭頭就走。
田小七這邊,忙碌的三天過去,小賬本上的數字變得喜人。她仔細算了算:一個饅頭成本約莫3分,賣1毛,每天穩定能賣一百七八十個。到了第三天晚上收攤清點,驚喜地發現竟然賣出了整整五百個!扣去成本,凈賺的錢竟抵得上普通工人小半個月的工資!
她把那些帶著體溫的毛票角票,小心翼翼地疊好,裹進一塊干凈的布里,貼身藏好。晚風習習,送來老槐樹若有似無的清香。田小七看著空空如也的竹筐,心里是從未有過的踏實。
舌尖那奇異的能力似乎也感受到了她的喜悅,微微散發著暖意。奶奶的味道,終于在她手里重新活了過來。明天,該好好琢磨琢磨油紙包上那行若隱若現的“百年老壇”了。這一次,她不僅要守住奶奶的方子,更要把這份老味道穩穩當當地傳下去,做得更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