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月球坐標與暗流涌動
- 星核工程:國家黑科技崛起
- 酔揚
- 6915字
- 2025-08-06 09:50:32
秦嶺基地的清晨來得格外早。五點半,窗外的山坳里還浸在墨藍色的晨霧中,B3層實驗室的燈已經亮了。陳凡趴在質譜儀的操作臺前,眼下泛著青黑,手里捏著一張剛打印出來的譜圖——星核素X的特征峰在478.32amu處形成一道尖銳的尖峰,像冰山上的棱角,與周圍的稀土元素峰涇渭分明。
“終于出來了。”他揉了揉發(fā)酸的肩膀,將譜圖掃描存檔。這三天,他幾乎沒合眼,用僅存的隕石粉末反復測試,終于確定了星核素X的質譜特征、半衰期和能量輻射模式。這些數據將作為嫦娥七號探測器的“尋寶地圖”,指引它在月球背面找到高濃度礦床。
實驗室的門被輕輕推開,張啟明端著兩碗豆?jié){和一碟包子走進來,蒸汽在他的鏡片上凝成白霧。“吃點東西,別硬撐。”他把早餐放在桌上,拿起譜圖仔細看著,“這個特征峰很獨特,在月球土壤背景里應該很好識別。”
陳凡咬了口包子,豆沙餡的甜香稍微驅散了些疲憊:“我還標注了它的熱釋光曲線,就算深埋在月壤下,探測器也能通過熱響應找到位置。”他指著譜圖下方的曲線,“星核素X受到宇宙射線照射后,會釋放出特定波長的紅外輻射,這是地球元素沒有的特征。”
張啟明點點頭,眼神里帶著欣慰:“航天局的人上午九點到,他們帶了嫦娥七號的載荷工程師,你得跟他們詳細對接。對了,李院士讓我轉告你,這次探測如果成功,國家會專門立項,建月球資源采樣返回任務,到時候你就是技術總負責人。”
陳凡的心猛地一跳。月球采樣返回——這意味著他能獲得大量星核素X,不僅能滿足系統(tǒng)能量需求,更能推動室溫超導材料的規(guī)模化生產。他低頭看向桌角的鉛制容器,里面的隕石粉末已經所剩無幾,只剩下薄薄一層,像撒在底部的黑沙。
【系統(tǒng)提示:檢測到月球探測任務關鍵參數已生成,能量儲備提升至0.12%】
【解鎖輔助功能:月面礦床三維建模(初級)】
視網膜上的提示剛消失,實驗室的門禁系統(tǒng)就發(fā)出“滴”的輕響。李偉帶著三個人走進來,為首的是個穿著深藍色航天服的中年男人,胸牌上寫著“航天局王鵬”。
“陳工,久仰大名。”王鵬的手粗糙而有力,握起來帶著繭子,“我們在酒泉基地就聽說了你的超導突破,沒想到你對月球資源也有研究。”他身后的兩個年輕人正拿著平板電腦,屏幕上是嫦娥七號的結構圖,著陸器的機械臂末端裝著一個類似鉆頭的設備。
“王總工程師客氣了。”陳凡把譜圖推過去,“這是星核素X的關鍵識別參數,包括質譜特征、熱釋光波長和輻射能量。探測器的載荷只需要針對性調整濾波參數,就能精準識別。”
王鵬的眼睛越看越亮,手指在譜圖上快速點著:“太好了!我們之前擔心月壤背景太復雜,找不到特異性標志,有這些數據就好辦了。”他讓助手把參數導入系統(tǒng),“著陸器的伽馬射線譜儀和紅外成像儀可以連夜調整參數,保證不耽誤下個月的發(fā)射窗口。”
交流持續(xù)了兩個小時,陳凡不僅提供了識別參數,還根據系統(tǒng)解鎖的“月面礦床建模”功能,推測出虹灣地區(qū)可能的礦床分布——那里曾是月球早期的隕石撞擊區(qū),星核素X可能富集在直徑約3公里的撞擊坑中央。
“這個建模數據太關鍵了。”王鵬看著屏幕上的三維模型,“我們可以讓著陸器優(yōu)先探測這個區(qū)域,節(jié)省至少50%的探測時間。”他合上電腦,語氣鄭重,“陳工,我代表嫦娥七號團隊向你致謝。如果能找到這個礦床,你就是中國月球資源開發(fā)的頭號功臣。”
送走航天局的人,李偉卻沒走。他靠在門框上,看著陳凡收拾實驗臺:“李院士讓我問問你,對‘星核素X’的來源有什么猜測?”
陳凡的動作頓了一下。他知道這個問題遲早會來——任何未知元素都有其成因,而星核素X的特性太過反常,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我懷疑……它來自太陽系外。”陳凡斟酌著措辭,“它的同位素組成不符合月球的演化歷史,更像是……外星隕石帶來的。”這是他能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釋,既沒暴露系統(tǒng),也符合科學邏輯。
李偉的眼神沉了沉:“我們在你買隕石的廢品站周圍做了排查,那片區(qū)域三年前確實發(fā)生過小規(guī)模隕石雨,當時有居民拍到過綠色火球。”他遞給陳凡一張照片,是手機拍的夜空,一道綠光劃破云層,“初步判斷,那顆隕石的母體可能是一顆來自柯伊伯帶的彗星碎片。”
陳凡接過照片,心跳莫名加速。柯伊伯帶——距離太陽40-50天文單位的冰封地帶,那里確實有可能存在太陽系形成初期殘留的特殊物質。但系統(tǒng)明確提示星核素X與“觀察者文明”有關,這背后的真相顯然比彗星碎片更復雜。
“需要我做什么?”陳凡抬頭問。
“暫時不用。”李偉搖搖頭,“但你要記住,星核素X的研究必須嚴格保密,相關數據只能在基地內部流轉。昨天我們截獲了一條加密信息,美國NASA正在通過學術期刊收集中國超導材料的最新數據,他們很可能也盯上了這種特殊元素。”
這個消息讓陳凡的后背泛起寒意。他想起趙磊之前說過,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超導團隊一直在跟進釔鋇銅氧體系的研究,甚至曾郵件索要過他們的早期實驗數據。當時他以為只是正常的學術交流,現在看來,這背后或許有更深的目的。
接下來的一周,陳凡全身心投入超導帶材的規(guī)模化生產調試。基地的中試生產線已經搭建完成,銀色的帶材像流水一樣從設備中涌出,經過液氮冷卻槽時,表面凝結出一層細密的白霜。質檢人員每隔半小時取樣測試,臨界電流密度始終穩(wěn)定在310A/mm2以上,良品率高達92%。
“國家電網的人明天就到。”張啟明拿著進度表,臉上是掩不住的興奮,“他們要在青海-河南建一條100公里的示范線路,用我們的超導帶材。如果運行順利,明年就啟動全長1200公里的特高壓線路項目。”
陳凡看著生產線,心里卻有些沉甸甸的。他知道,這條線路一旦建成,將徹底改變中國的能源格局——青海的風電、光伏可以低損耗輸送到中東部,每年節(jié)省的電量相當于三個核電站的發(fā)電量。但與此同時,美國的窺探也讓他警惕,超導技術的領先優(yōu)勢能否保住,還是個未知數。
這天晚上,陳凡正在302實驗室整理星核素X的分析報告,電腦突然彈出一條加密郵件提示。發(fā)件人是個陌生地址,內容只有一行字:“斯坦福大學超導團隊希望與你合作,共享稀土摻雜數據,報酬面議。”
他立刻想起李偉的話,果斷刪除了郵件,并用基地的加密系統(tǒng)向安全部門報備。十分鐘后,李偉打來電話:“已經查到了,發(fā)件人是斯坦福大學的戴維斯教授,但IP地址實際位于華盛頓的一個軍方服務器。他們在試探你。”
“需要我做什么?”陳凡問。
“什么都不用做。”李偉的聲音很冷靜,“我們會讓他們以為,你的摻雜劑只是普通的稀土復合粉末。對了,嫦娥七號的發(fā)射時間定在8月15日,到時候基地會組織觀看直播,李院士希望你能參加。”
掛了電話,陳凡走到窗邊。秦嶺的夜空格外清澈,銀河像一條銀色的帶子橫亙在天上。他想起系統(tǒng)界面里的月球礦床模型,想起那些關于外星文明的提示,忽然覺得人類的科技競爭在宇宙尺度下顯得如此渺小,又如此關鍵。
【系統(tǒng)任務觸發(fā):防范技術信息泄露】
【任務說明:確保星核素X相關數據不外流,保護室溫超導技術領先優(yōu)勢】
【獎勵:解鎖“數據加密協議(軍用級)”,能量儲備+0.05%】
陳凡深吸一口氣,轉身回到實驗臺。他打開加密軟件,將所有關于星核素X的文件進行二次加密,密鑰只有他和李建國、張啟明三人掌握。做完這一切,他才感覺到一絲疲憊,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夢里,他仿佛站在月球背面的虹灣地區(qū)。腳下的月壤是深灰色的,踩上去像踩在細沙上。遠處的撞擊坑中央,有一片閃爍著幽藍光的區(qū)域,那是星核素X礦床在宇宙射線照射下發(fā)出的光芒。嫦娥七號的著陸器正在緩緩降落,機械臂展開,朝著礦床伸去……
“陳工,醒醒,該去看發(fā)射直播了。”
張啟明的聲音把他從夢中喚醒。陳凡揉了揉眼睛,窗外的天已經亮了。8月15日,這個注定被記入中國航天史的日子,終于來了。
基地的會議室里坐滿了人,李建國坐在前排,手里拿著保溫杯,眼神專注地看著大屏幕。屏幕上,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長五遙七火箭已經矗立在發(fā)射臺上,通體潔白,箭體上的五星紅旗在陽光下格外鮮艷。
“各單位注意,30分鐘倒計時。”屏幕里傳來指揮員的聲音。
陳凡的心跳漸漸加速。他知道,火箭頂端的嫦娥七號探測器,不僅承載著中國探月工程的希望,也關系著星核素X的未來,關系著系統(tǒng)能否解鎖更高級的技術。
“10、9、8……”
全場的人都跟著倒計時,聲音越來越響亮。
“3、2、1,點火!”
巨大的轟鳴聲從屏幕里傳來,火箭底部噴出橘紅色的火焰,緩緩升空。助推器分離、一級火箭分離、整流罩分離……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會議室里每個人的心。
當探測器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時,全場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李建國站起身,舉起保溫杯:“為了嫦娥七號,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yè),也為了我們的超導未來,干杯!”
陳凡跟著起身,看著屏幕上探測器逐漸遠去的身影,心里充滿了期待。他知道,從地球到月球,這38萬公里的距離,將是人類文明向宇宙邁出的又一大步,而他有幸成為其中的參與者。
【系統(tǒng)提示:嫦娥七號成功發(fā)射,任務進度+30%】
【檢測到宿主對星際探索的正向情緒,能量儲備微量提升至0.13%】
陳凡望著窗外的秦嶺山脈,陽光正灑在山巔的積雪上,泛著金色的光芒。他仿佛能看到月球背面的虹灣地區(qū),那里的礦床正等待著被發(fā)現,而一個關于黑科技、國家力量和外星文明的宏大敘事,才剛剛翻開新的一頁。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將一邊推進超導帶材的示范線路建設,一邊等待嫦娥七號的探測結果。他知道,前方還有無數挑戰(zhàn),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無論是來自地球的科技競爭,還是來自宇宙的未知奧秘,他都將一步一步,堅定地走下去。
嫦娥七號在地月轉移軌道上平穩(wěn)飛行了五天。這五天里,陳凡幾乎每天都要刷新航天局的實時軌道數據,看著那個小小的探測器像一顆執(zhí)著的星辰,在浩渺太空中劃出精準的軌跡。與此同時,青海-河南超導示范線路的前期勘測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國家電網的工程師們帶著設備深入戈壁,為這條“零電阻”線路打下第一根勘測樁。
第八天清晨,基地的廣播突然響起:“嫦娥七號已進入環(huán)月軌道,預計今日14時實施近月制動,進入預定著陸準備軌道。”
陳凡正在調試超導帶材的拉伸試驗機,聞言立刻放下手里的游標卡尺。屏幕上,探測器傳回的月球影像正逐幀刷新——灰色的月海、環(huán)形山的陰影、虹灣地區(qū)那道月牙形的凹陷,都清晰得仿佛能觸摸到。他盯著虹灣中央的撞擊坑,系統(tǒng)解鎖的三維模型在腦海里與實時影像重疊,那片推測的星核素X礦床區(qū)域,正靜靜地躺在撞擊坑底部的陰影里。
“制動參數一切正常。”王鵬的聲音通過視頻會議傳來,他眼底帶著血絲,顯然也是連日未眠,“推進器工作穩(wěn)定,姿態(tài)角控制在0.5度以內,完全符合設計要求。”
李建國坐在主位,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著陸區(qū)的光照條件怎么樣?虹灣地區(qū)這個季節(jié)的晝夜溫差接近300度,探測器的熱控系統(tǒng)能扛住嗎?”
“熱控涂層經過零下200度到零上150度的循環(huán)測試,沒問題。”王鵬調出一組數據,“而且我們選擇的著陸時段正好是虹灣的‘黎明’,陽光斜射,溫度相對平穩(wěn),適合機械臂展開作業(yè)。”
陳凡忽然注意到影像左下角有一處異常——一個直徑約500米的小環(huán)形山邊緣,有一道極淡的反光,不像是月巖的自然反射。他放大圖像,那反光呈現出規(guī)則的六邊形,邊緣銳利,像是某種人工造物的截面。
【系統(tǒng)提示:檢測到非自然光源反射,光譜特征與星核素X存在37%相似度】
【警告:該區(qū)域可能存在未知干擾源】
他的心猛地一沉。非自然光源?難道除了星核素X礦床,月球背面還有其他“東西”?他剛想開口,卻見李偉悄悄朝他搖了搖頭,眼神示意他先不要聲張。
視頻會議結束后,李偉把陳凡拉到走廊盡頭:“剛才你看到的異常,安全部門已經注意到了。三年前隕石雨發(fā)生時,美國的鎖眼衛(wèi)星正好掠過四川上空,他們很可能也追蹤到了隕石軌跡,甚至……已經提前動手了。”
“他們派人上月球了?”陳凡難以置信。載人登月不是小事,美國若要實施,不可能毫無動靜。
“不一定是載人任務。”李偉壓低聲音,“更可能是無人探測器。去年NASA突然提前發(fā)射了‘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一顆中繼衛(wèi)星,軌道參數很奇怪,現在看來,很可能是為月球背面的秘密探測打掩護。”
陳凡想起那封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加密郵件,后背的寒意更甚。原來對方的目標從來不止超導技術,而是星核素X的源頭——那顆隕石背后的秘密,以及月球上可能存在的更多未知。
下午兩點,嫦娥七號準時進行近月制動。會議室里鴉雀無聲,所有人都盯著屏幕上的推進器噴口。當制動完成的信號傳來時,張啟明激動得差點打翻手里的水杯:“成功了!軌道精度比設計值還高0.3公里!”
接下來的三天,探測器將進行環(huán)月飛行,對虹灣地區(qū)進行詳細測繪。陳凡則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數據加密中,系統(tǒng)解鎖的“軍用級加密協議”果然厲害,他給星核素X的分析數據套了三層動態(tài)密碼,每次打開都需要生成新的密鑰,就算數據泄露,沒有實時密鑰也只能看到一堆亂碼。
這天晚上,他加班到十點,正準備回宿舍,手機突然震動了一下。是一條來自陌生號碼的短信,只有一張圖片——暗夜里的月球表面,一個銀色的裝置正從環(huán)形山邊緣升起,底部噴射著淡藍色的火焰,旁邊標注著一行小字:“他們比我們快了48小時。”
發(fā)件人未知,歸屬地顯示為“未知區(qū)域”。
陳凡立刻把圖片轉發(fā)給李偉。五分鐘后,李偉的電話打了過來,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凝重:“這是美國的‘月球流浪者’無人著陸器,我們的情報部門一直以為它還在環(huán)月軌道待命,沒想到已經著陸了。”
“它在往虹灣的礦床區(qū)域移動?”陳凡追問。
“根據軌道反推,它的著陸點距離我們推測的礦床只有20公里。”李偉停頓了一下,“李院士已經向上面匯報了,現在有兩個方案:一是讓嫦娥七號提前著陸,搶在他們前面獲取樣本;二是按原計劃進行,同時啟動防御程序,防止他們干擾我們的探測。”
陳凡看著窗外的月亮,它正懸在秦嶺的山尖上,皎潔的光芒里仿佛藏著無數秘密。他想起系統(tǒng)里關于“格里文明”的提示,想起月球背面可能存在的外星遺跡,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人類在宇宙中的競爭,從來都不僅僅是國家之間的較量,更是文明存續(xù)的預演。
“讓嫦娥七號提前著陸。”他語氣堅定,“我們不能讓星核素X落入別有用心的人手里,更不能讓地球的秘密提前暴露在未知的宇宙文明面前。”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傳來李偉的聲音:“我也是這么想的。李院士已經批準了,著陸時間定在明天凌晨四點,虹灣撞擊坑中央——比原計劃提前了72小時。”
掛了電話,陳凡回到實驗室,打開電腦。屏幕上,嫦娥七號的實時軌跡正緩緩調整,朝著虹灣地區(qū)的預定著陸點靠近。他調出星核素X的熱釋光曲線,又檢查了一遍探測器的識別參數,確保萬無一失。
【系統(tǒng)任務更新:搶先獲取星核素X樣本】
【任務說明:在未知干擾源抵達前,完成礦床采樣并儲存】
【獎勵:解鎖“可控核聚變初步設計方案”,能量儲備+0.1%】
視網膜上的提示消失時,陳凡忽然笑了。從蜀都大學的意外發(fā)現,到秦嶺基地的日夜攻關,再到此刻即將展開的月球“搶灘”,他的人生軌跡早已被星核系統(tǒng)徹底改變。但他并不后悔——因為他知道,自己腳下的每一步,都在推著這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文明,朝著更遙遠的星辰走去。
凌晨三點半,會議室里再次坐滿了人。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倦意,卻又眼神發(fā)亮。屏幕上,嫦娥七號已經進入著陸程序,高度計的數據不斷跳動:1000米、500米、100米……
“動力下降開始。”指揮員的聲音沉穩(wěn)有力。
著陸器底部的發(fā)動機噴出淡藍色的火焰,像一只靈巧的鳥兒,在月面上空緩緩盤旋。距離撞擊坑還有5公里時,王鵬突然喊道:“左側3公里處發(fā)現移動熱源!是‘月球流浪者’!它在加速靠近!”
屏幕左側的小窗口里,一個銀色的小點正快速移動,身后揚起一道月塵。
陳凡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看著嫦娥七號的機械臂已經展開,采樣鉆頭閃爍著金屬光澤,距離礦床只有最后100米。
“加速下降!”李建國猛地站起身。
“明白!加速下降!”
著陸器的速度陡然加快,發(fā)動機的火焰變得更加明亮。50米、30米、10米……
就在這時,“月球流浪者”突然發(fā)射出一道激光束,擦著嫦娥七號的太陽能板飛過,打在前方的月面上,激起一片塵埃。
“他們在干擾我們的光學導航!”王鵬吼道。
陳凡立刻調出備用方案:“切換到雷達導航!用星核素X的輻射特征定位,坐標已經同步過去!”
屏幕上的導航參數瞬間切換,紅色的誤差線迅速收窄。3米、1米……
“著陸成功!”
當這個聲音響起時,會議室里沒有人歡呼,所有人都盯著機械臂。只見它穩(wěn)穩(wěn)地伸出,鉆頭對準那片閃爍著幽藍光的區(qū)域,緩緩鉆了下去。
與此同時,“月球流浪者”已經沖到了1公里外,正試圖發(fā)射第二道激光束。
【系統(tǒng)提示:檢測到敵意干擾,觸發(fā)防御機制】
【臨時解鎖:電磁脈沖模擬信號(持續(xù)10秒)】
陳凡幾乎是本能地按下了傳輸鍵。一道無形的電磁信號從嫦娥七號發(fā)出,“月球流浪者”的激光發(fā)射器突然閃爍了幾下,隨即陷入沉寂。
“他們的武器系統(tǒng)失靈了!”王鵬驚喜地喊道。
機械臂已經完成采樣,帶著一個裝滿月壤的樣本罐收回艙內。屏幕上顯示,樣本中星核素X的濃度高達31%,遠超預期。
【系統(tǒng)提示:任務完成!星核素X樣本獲取成功】
【獎勵已發(fā)放:“可控核聚變初步設計方案”解鎖,能量儲備提升至0.23%】
陳凡長舒一口氣,癱坐在椅子上。窗外的天色已經泛起魚肚白,秦嶺的輪廓在晨光中漸漸清晰。他看著屏幕上嫦娥七號的著陸器,它靜靜地停在虹灣的撞擊坑里,像一枚鑲嵌在月球上的中國印記。
他知道,這只是開始。月球上的較量、地球上的科技博弈、以及來自宇宙深處的未知威脅,都還在前方等著他。但此刻,握著那份剛剛解密的“可控核聚變初步設計方案”,他的心里充滿了力量。
因為他清楚,星核工程的齒輪已經開始轉動,而中國的黑科技崛起之路,才剛剛在這片星辰大海中,刻下第一道深深的轍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