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速之客與紅色印章
- 星核工程:國家黑科技崛起
- 酔揚
- 4937字
- 2025-08-05 23:30:00
7月20日清晨,蜀都大學302實驗室的日光燈管發出輕微的嗡鳴。陳凡趴在操作臺上淺眠,手臂下壓著第178次實驗的原始數據單,墨跡被汗水暈開了一小片。他凌晨三點才完成最后一組參數驗證,桌上的咖啡杯空了三個,冷掉的外賣盒還放在角落,里面的青椒肉絲飯幾乎沒動——過度的興奮讓他完全感覺不到饑餓。
操作臺屏幕上,超導材料的磁滯回線圖還亮著。那條閉合的曲線光滑得像用圓規畫出來的, coercivity(矯頑力)數值穩定在120A/m,比國際上公開的最優數據低了近50%,這意味著材料的磁損耗極小,是制造超導電纜的理想特性。
“嘀——”
測試儀器的提示音驚醒了陳凡。他猛地抬頭,看見新燒制的樣品在液氮環境下,電阻值已經穩定在0Ω超過12小時,屏幕右下角跳出“長期穩定性驗證通過”的綠色字樣。
“成了……”他喃喃自語,伸手抹了把臉,指縫間漏下的陽光在數據單上投下晃動的光斑。這三天來,他像著了魔一樣重復實驗,從不同批次的原料到微調的燒結參數,每一個變量都被嚴格控制,就是為了證明這不是偶然。現在,數據不會說謊——摻雜了星核素X的釔鋇銅氧材料,確實突破了超導領域的天花板。
他拿起手機想給導師張啟明發消息,卻發現凌晨五點時趙磊已經發來一條微信:“張導上午十點的航班落地,讓我們十點半在實驗室等他。”
陳凡的指尖懸在屏幕上。他突然意識到,這個發現太過重大,或許不該就這么輕易地公開。視網膜上的系統界面還在緩慢刷新“超導帶材制備工藝”的細節,其中關于“星核素X提純技術”的描述,明確標注著“超越現有地球科技水平”——這塊隕石背后的秘密,絕不能隨便暴露。
“咔噠。”
實驗室的門鎖轉動聲打斷了他的思緒。陳凡下意識地合上實驗記錄本,抬頭看見系主任王志強推門進來,身后跟著兩個陌生男人。
王志強穿著熨燙平整的白襯衫,頭發梳得一絲不茍,但往日溫和的笑容里透著一絲緊繃。他平時總愛穿實驗室的藍布工裝,今天這副打扮讓陳凡心里頓時升起一股異樣的預感。
“陳凡同學,沒打擾你吧?”王志強的聲音比平時高了半度,他側身讓出位置,“介紹一下,這兩位是中科院來的專家,聽說咱們課題組在超導材料上有新突破,特意過來交流交流。”
走在前面的男人約莫四十歲,身高近一米九,肩寬腰窄,黑色西裝的袖口精準地露出一厘米襯衫,手腕上戴著塊沒有任何標識的黑色手表。他走到陳凡面前,伸出手:“你好,陳凡同學,我叫李偉,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
陳凡握住他的手,感覺對方的掌心帶著常年握槍的薄繭,指關節突出,握手的力度很穩,既不過分熱情,也沒有輕視,像在進行某種標準化儀式。
“這位是我的同事,趙剛。”李偉側身介紹身后的男人。趙剛個子稍矮,微胖,戴一副無框眼鏡,看起來像個普通的技術員,但他的眼睛掃過操作臺時,瞳孔收縮的速度比常人快得多,顯然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觀察者。
趙剛只是點了點頭,目光已經落在屏幕上的磁滯回線圖上,眼鏡片反射著綠光:“這是你們做的?”他的聲音很悶,像從胸腔里直接發出來的。
陳凡還沒來得及回答,王志強已經搶先開口:“小陳是我們學院最有潛力的研究生,張啟明教授帶的得意門生。這次的超導材料優化,他是主力。”他說著,悄悄給陳凡使了個眼色,那眼神里的暗示很明顯:少說話,聽安排。
陳凡的心跳開始加速。他注意到李偉西裝領口內側露出的紅色線縫,那是特殊部門制服的特征——去年學校組織參觀國防科技展時,他見過類似的細節。更讓他警覺的是,趙剛已經走到實驗臺前,手指懸在盛放隕石粉末的玻璃瓶上方,沒有觸碰,卻在估算它的容積。
“能看看你的實驗記錄嗎?”李偉的語氣很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他沒有看陳凡,而是盯著屏幕上的數據,“臨界溫度205K,臨界磁場18T,這個指標,已經超過了美國能源部去年公布的超導帶材標準。”
陳凡下意識地把實驗記錄本往懷里收了收:“抱歉,這些數據還沒經過導師審核,按規定……”
“張啟明教授已經授權了。”李偉從公文包里拿出一張A4紙,遞到陳凡面前。紙上是張啟明的簽名,還有一行打印體:“同意將‘高溫超導材料摻雜優化’課題所有實驗數據移交中科院評審組。”簽名旁邊,蓋著蜀都大學材料學院的紅色公章。
陳凡的手指有些發涼。張教授明明上午才落地,怎么可能提前簽署授權?他忽然想起趙剛剛才的眼神,猛地看向操作臺角落的監控攝像頭——那個平時只會在期末檢查設備時才打開的攝像頭,此刻正對著他們,鏡頭的紅色指示燈亮得刺眼。
“這……”陳凡還想再說什么,趙剛已經拿起了那個裝著隕石粉末的玻璃瓶,對著光看了看:“這是什么摻雜劑?顏色很特別。”
“是……是稀土元素復合粉末。”陳凡的大腦飛速運轉,系統界面突然彈出提示:【檢測到潛在威脅,星核素X暴露風險78%,建議啟動緊急隱藏程序】。他按照系統提示,用意識觸發了隱藏指令,視網膜上的界面瞬間消失,同時,玻璃瓶里的粉末表面浮現出一層肉眼難辨的氧化膜,從黑色變成了深灰色,看起來和普通稀土粉末沒什么區別。
李偉注意到他的細微動作,嘴角勾起一抹幾乎看不見的弧度:“陳同學,我們知道你做了什么。三天前下午三點四十分,302實驗室出現異常能量波動,持續時間1分27秒,輻射特征與已知的任何地球元素都不匹配。”他從公文包里拿出另一張紙,上面是打印的波形圖,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能量強度,那個尖銳的峰值,正好對應冰晶炸裂的時刻。
王志強的臉色變得蒼白,他顯然不知道還有這回事,下意識地后退了半步。
陳凡的后背已經被冷汗浸透。他終于明白,從冰晶炸裂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已經被盯上了。這些人不是來“交流”的,是來“接管”的。
“你們到底是誰?”陳凡的聲音有些發緊,他把實驗記錄本抱在胸前,那里面有他對星核素X的分析,是系統存在的唯一證據,“中科院的評審組,不會攜帶武器。”他的目光落在李偉西裝下擺的槍套輪廓上——剛才對方遞文件時,動作幅度稍大,露出了黑色的槍柄。
李偉的表情終于有了一絲變化,他收起笑容,從內袋里掏出一個黑色證件,打開,展示給陳凡看。證件封皮是暗紅色的,上面沒有國徽,只有一個金色的龍形圖案,下面寫著三個字:“龍組特”。
“我們是國家特殊科技成果保護部門的。”李偉合上證件,“你的研究成果,已經被列為國家最高機密。現在,請配合我們的工作。”
“國家機密?”陳凡愣住了,他預想過成果會被重視,卻沒想過會上升到這個級別,“這只是……”
“不,這不只是一個超導材料優化。”趙剛突然開口,他已經打開了測試儀器的數據庫,正在拷貝里面的原始數據,“你用的摻雜劑,含有未知元素。這種元素的核磁共振譜線,和三年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帶回的土壤樣本中,某個無法識別的成分完全一致。”
陳凡的瞳孔驟然收縮。月球背面?難道那塊隕石來自月球?系統界面突然在腦海里閃了一下,浮現出隕石內部結構的三維圖,核心位置確實有類似航天器推進器的殘留痕跡。
“陳凡同學,”李偉的語氣緩和了一些,“我們不是來搶你的成果。國家需要這樣的技術,而且只有國家能提供足夠的資源,讓它真正發揮價值。”他從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這是《特殊科技成果轉化協議》,你可以看看。”
文件第一頁的條款就讓陳凡呼吸一滯:
1.?課題所有知識產權歸屬國家,個人享有署名權;
2.?研究團隊將整體并入國家超導實驗室,由專項經費支持;
3.?參與人員需簽署終身保密協議,未經允許不得對外披露任何研究細節;
4.?個人將獲得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后續研發津貼每月5萬元。
王志強在旁邊小聲說:“小陳,這是好事。國家實驗室的條件,比我們這兒強百倍。張教授臨走前交代過,只要是對你的研究有利的安排,都支持。”他的聲音發飄,顯然也被這陣仗嚇到了。
陳凡翻到文件最后一頁,看到甲方簽名處蓋著一個紅色的印章,上面是“國家科技安全局”七個字,邊緣的防偽紋路像一圈細密的星軌。他的手指在簽名欄上方猶豫著——一旦簽字,就意味著他將告別普通研究生的生活,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而且可能永遠無法對外解釋自己的研究成果來源。
【系統任務觸發:加入國家超導工程】
【任務說明:依托國家資源完成室溫超導材料工業化,為后續技術解鎖積累能量】
【獎勵:解鎖“超導帶材連續生產工藝”,系統權限提升至α-2級】
視網膜上的提示突然出現,陳凡的心跳漏了一拍。系統的任務竟然和眼前的安排完全吻合,這意味著,加入國家項目,是他唯一的選擇。
“我有一個條件。”陳凡抬起頭,直視著李偉的眼睛,“我要帶著我的實驗記錄本,并且,必須由我主導后續的摻雜劑優化研究。”他不能失去對星核素X的控制權,那是系統能量的來源,也是他唯一的籌碼。
李偉和趙剛交換了一個眼神,趙剛微微點頭。“可以。”李偉說,“但記錄本需要經過保密處理,去除無關信息。至于研究主導權,只要你的方案能通過評審,沒問題。”
陳凡深吸一口氣,拿起筆,在乙方簽名處寫下自己的名字。筆尖劃過紙張的瞬間,他感覺像有一道電流穿過身體——從這一刻起,他的人生軌跡,已經徹底改變。
“收拾一下你的個人物品,我們半小時后出發。”李偉收起協議,“國家實驗室的車已經在樓下了。”
陳凡只拿了一個背包,把隕石粉末瓶裹在T恤里放進去,又把經過系統加密的實驗記錄本塞進側袋。王志強看著他收拾東西,嘴唇動了動,想說什么,最終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給學校爭光。”
走出實驗樓時,陽光正好照在香樟樹葉上,蟬鳴依舊聒噪,但陳凡覺得周圍的一切都變得陌生了。三個穿著同樣黑色西裝的人站在樓下的黑色越野車旁,車牌是白色的,只有兩個紅色字母“京V”。
“上車吧。”李偉拉開后座車門。
陳凡彎腰坐進去,發現后座還坐著一個人。那是個頭發花白的老人,穿著中山裝,手里拿著一個搪瓷杯,杯身上印著“為人民服務”五個字,邊緣已經磕碰出了缺口。老人正在看的,正是他剛才拷貝的數據。
“小陳同學,坐。”老人抬起頭,臉上的皺紋里堆著溫和的笑意,眼神卻像深潭一樣,能看透人心,“我是李建國,國家超導工程的總負責人。”
陳凡愣住了。李建國這個名字,他在《中國超導史》里見過——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九十年代就主持過“863計劃”超導專項,現在應該已經快八十歲了,卻依舊精神矍鑠。
“李院士……”陳凡有些激動,他在學術會議的錄像里見過這位老人,只是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見面。
“別叫院士,叫我老李就行。”李建國放下搪瓷杯,指了指他手里的數據,“205K的臨界溫度,用的是釔鋇銅氧體系?這可是個了不起的突破。我聽說,你加了點‘特殊料’?”
陳凡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李建國卻笑了:“放心,我們不是要搶你的秘方。國家需要的是能做事的人,不是只會搶成果的官僚。”他從包里拿出一本泛黃的筆記本,“這是我當年在美國留學時記的,那時候他們對我們搞技術封鎖,連個超導樣品都不讓看。現在好了,輪到我們領先了。”
筆記本里夾著一張黑白照片,年輕的李建國站在斯坦福大學的實驗室里,手里拿著一塊小小的超導材料,背景里的美國教授表情很嚴肅。
“你的研究,能讓我國的超導輸電技術至少領先世界十年。”李建國合上筆記本,眼神變得銳利起來,“現在西北的風電,因為輸電損耗太大,每年要浪費掉三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有了你的材料,這些問題都能解決。”
越野車平穩地駛出校園,陳凡看著窗外熟悉的街景漸漸后退,心里五味雜陳。他不知道未來會面對什么,但李建國的話讓他明白,自己的研究不再只是為了畢業、發論文,而是真的能改變國家的能源格局。
“對了,還有個事要告訴你。”李偉從前排轉過頭,遞給他一個黑色的證件,和剛才的龍組特證不同,這個證件是藍色的,上面有他的照片,姓名下方寫著:“國家超導實驗室研究員(特聘)”。
“從今天起,你就是國家正式編制的科研人員了。”李偉說,“工資卡和宿舍鑰匙,到基地了會有人給你。”
陳凡摸著證件上冰涼的金屬國徽,突然想起三天前那個悶熱的下午,冰晶炸裂時的藍光。那道光束不僅帶來了系統,更把他推上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系統提示:任務“加入國家超導工程”已完成】
【獎勵已發放:“超導帶材連續生產工藝”解鎖成功,權限提升至α-2級】
【新任務觸發:30天內完成超導帶材中試,目標:百米級帶材臨界電流密度≥300A/mm2】
視網膜上的提示清晰可見,陳凡看著窗外掠過的“蜀都大學”校門,握緊了背包里的隕石粉末瓶。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越野車駛上繞城高速,朝著秦嶺的方向疾馳而去。陽光透過車窗照在李建國的白發上,泛著金色的光澤。老人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嘴角帶著一絲欣慰的笑意——中國的超導研究,終于要迎來屬于自己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