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聯姻(下)
- 讓羅馬再次偉大從1784年開始
- 司徒長史
- 2561字
- 2025-08-06 08:32:12
“親愛的兒子,你年輕還不懂,政治聯姻也可以過得很幸福,就像我和你父親一樣。”伊莎貝拉皇后對著兒子離開的背影說道。
伊莎貝拉皇后等到查理走后,皇帝對著依偎在懷里的皇后說道:“既然查理已經答應了,那回頭我也好通知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到時候再告訴兩國大使,商議聯姻事宜。”
“嗯。”伊莎貝拉皇后聞言點了點頭。
回到房間后的查理一整個人呈大字型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目前奧地利和英國聯姻確實是他能夠想到的最優解了。
擁有上帝視角的查理知道,奧法俄三國自從查理的祖母瑪利亞·特蕾莎女皇在位時期就組成的為了封鎖圍剿普魯士“三條襯裙”聯盟,距離土崩瓦解不會太久了。
原本歷史上,1784年1月14日,美國獨立戰爭正式結束,美國國會批準對英和約。
英國人也得以從歷時八年的戰爭泥潭之中脫身。
而美國人之所以能夠從英國人的手里獨立出來,可多虧了查理的姑父法國國王兼“美國國父”“沒頭沒腦”的路易十六賣頭援美,為了給英國人添堵幫著美國人獨立又是出錢出槍出炮出人出力。
路易十六:只要是給英國人找不痛快的,我法國人一定幫幫場子!
沒有路易十六賣頭援美的話,人口還不到三百萬的美國人,可還不是后來那個世界警察牛逼哄哄的美國,想要從七年戰爭之后擊敗法國奪得海上霸權的英國人手里獨立,無異于是癡人說夢。
為了幫著美國人獨立給英國人添堵,法國的已經欠了四十八億里佛爾的債務了,要知道法國一年的財政總收入也才四億多里佛爾,財政經濟連年赤字,這也就是后來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重要內在誘因之一。
查理也真是無語了,為了給英國人添堵,欠的錢趕上國庫十多年的財政總收入了,費力不討好就為了給英國人添堵,這不是妥妥的損人不利己嘛?
自己那個姑父難道是豬腦子嗎?
也對,路易十六如果不是豬腦子的話,也不可能設計出來斷頭臺把自己給砍了。
法國大革命,到時候直接把考尼茨-里特貝格親王和瑪利亞·特蕾莎女皇苦心經營數十年的“三條襯裙”聯盟撕的粉碎。
到時候對于作為法國東擴道路上的第一道屏障的德意志地區來說,將會是一場浩劫。
畢竟大名鼎鼎的拿破侖,誰敢說有百分百的把握能夠擊敗這位戰神?
必須得做點什么了,留給查理和奧地利的時間不多了。
奧地利和英國雖然之前在七年戰爭之中互相敵對,事實上奧地利和英國之間一直是處于一種準盟友的關系。早在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中,英國也是支持奧地利的。
英國最大的敵人毫無疑問是法國,而不是奧地利這個旱鴨子,兩個國家之間沒有嚴重的利害沖突。
而想要遏制法國,奧地利是英國天然的盟友。英國作為一個孤懸歐洲大陸海外的島國,遠離歐陸紛爭,這是它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對歐陸事務話語權并不高,因此想要干預歐陸事務,那就必須在歐陸上找一個強有力的盟友。之前是普魯士,而后來奧法俄三國的“三條襯裙”聯盟也差點給普魯士困死。
相信這一次奧地利向英國拋出的聯姻橄欖枝會讓英國心動的。論當盟友,查理覺得怎么著奧地利也比普魯士夠分量。
盡管自家人知自家事,查理清楚奧地利目前內部的狀況并不容樂觀,父親約瑟夫二世的改革雖然從出發點上來講是好的,但是還是太心急了,也導致奧地利目前的矛盾也開始激化。
奧地利現在的狀況就像是在雞蛋上跳舞,稍有一步行差踏錯,等待這個帝國的就是萬丈深淵。作為一個缺乏主體民族的帝國,奧地利國內德意志人的數量占帝國總人口的不到三分之一,這也使得這個帝國內部并不穩固。
不過,民族主義的浪潮要等到拿破侖戰爭結束之后才開始在歐洲各國遍地生花,奧地利現在還有時間。現在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對于民族壓根就沒有什么概念。
只要解決了扯帝國后腿的匈牙利貴族,剩下的都好說,波西米亞人等民族可以繼續同化,反正他們只是說斯拉夫語的德意志人。
一步一步來吧,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奧地利目前紙面上的實力還是相當驚人的,作為歐洲傳統老牌的五大強國(英法俄奧普)之一,奧地利是歐洲第三人口大國,人口接近兩千七百萬,僅次于三千八百萬到三千九百萬的俄國和兩千七百六十萬的法國。兵力更是超過四十萬,僅次于擁有接近六十萬常備軍的俄國,超過法國。
雖然人口沒有法國多,但是由于奧地利不用養著一支規模大又燒錢的海軍,因此也有更多的財力投入到陸軍上。
只要不開打,奧地利目前明面上看起來的實力還是相當唬人的。
……
很快,奧地利和英國聯姻的計劃很快就提上了日程。
查理的父親約瑟夫二世皇帝特地任命了年輕的樞密官僅有二十一歲的瓦爾特豪森伯爵約翰·菲利普·施塔迪翁,來作為此次奧地利赴英聯姻談判的全權大使。
查理還特意去和他見了面,不要覺得他年輕,事實上能夠在史書上留下姓名的都絕非是泛泛之輩。
約翰·菲利普·施塔迪翁,瓦爾特豪森伯爵,奧地利政治家和外交官。能干而有毅力。原本歷史上1783~1787年任帝國樞密官。后來在奧地利駐斯德哥爾摩大使館工作。
原本歷史上,他于1790年被派往倫敦,在那里深受埃德蒙·伯克哲學的影響,極力反對法國大革命,并要求成立奧普俄三國聯盟。1801年任駐柏林大使,1803年任駐圣彼得堡大使,1804年簽訂奧俄防務協定。1805年在奧斯特里茨戰敗后任外交大臣并主持政府。為了帝國的復興,完成行政上的改革,他認為只有煽動日耳曼民族主義情緒才能戰勝拿破侖的法國。1809年拿破侖在瓦格拉姆戰役勝利后,他辭去大臣職務。1813年拿破侖即將垮臺,他引導奧地利參加反法同盟,并在各盟國中擔任奧地利特命全權大使,1816年又任財政大臣,曾創辦奧地利國民銀行和采用均一土地稅法。
只不過,在反法戰爭之中,他一直被梅特涅的陰影所籠罩。
想到這里,查理剛打起的精神又萎靡了下去,本來還想招攬有著“蝴蝶大臣”和“歐洲宰相”之稱的梅特涅的,不過仔細地想了一想,這位未來大名鼎鼎的歐洲宰相現在還僅僅只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屁孩。
算了,還是等再過幾年他長大了再說吧。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現在的拿破侖好像也只有十五歲吧?查理摸了摸下巴想著。
至于奧地利未來冉冉升起的將星,查理的堂弟——卡爾大公現在也只有十三歲。
未來攪弄歐洲風云的翹楚們,現在還都是種子號選手。
查理嘆了一口氣,不再想那些有的沒的。
很快,作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的此番赴英國聯姻談判的全權特使瓦爾特豪森伯爵約翰的一番“海陸聯運”之后,他終于到達了英國的首都倫敦。
在休整了幾日過后,約翰來到了漢普頓宮,向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遞交國書。
“哦,朕親愛的瓦爾特豪森伯爵閣下,您的意思是說,朕親愛的兄弟約瑟夫(注:歐洲各國君主習慣稱呼彼此為兄弟)希望促成兩國的聯姻?”喬治三世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