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The stranger,古怪的客人
- 美利堅美食之路,從川菜館開始
- 無野玫瑰
- 2392字
- 2025-08-15 15:23:26
【作者聲明:小說中出現的人物、地點、事件等純屬虛構。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劇情僅為故事演繹需要,請勿隨意代入或者模仿。】
好味園還沒有資格和能力接待曼哈頓的那些達官顯貴和名流人士。
比如飯館定位問題,菜肴的品控,拿手菜的數量依舊匱乏等等。
冒然就接待這些舌頭挑剔的食客,不僅浪費了杰夫寶貴的推薦機會,而且會給當下的好味園帶來過分的壓力。
所以,倒不如推一款爆品出來,利用爆品來提升餐廳的知名度和賺取更多利潤。
既能對月底2萬美元的利潤目標有實質性幫助,又能給全曼哈頓的甜食愛好者一個來好味園品嘗美食的理由。
肖博堅信,莉娜爽約自己肯定是因為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并且與她轉租好味園脫不了關系。
甭管這是不是肖博的自我安慰,追女孩子嘛,拉扯是再正常不過的,講究節奏和分寸,和適當的自信與對對方的信任。
肖博笑逐顏開,在同莉莉絲和杰夫的交談中,他的狀態越來越好,思維也跟著活絡起來。
不經意間,他把后世一些餐飲巨無霸企業實施的商業策略簡單地拋出一些概念出來。當即,二人宛若是書生見到孔圣人在世,震驚無比地看向肖博。
“你的商業才干很了不起,潛力很大。可是,我真沒想到你的才能已經高到遠超我的想象。精品體驗店和加盟的理念與當下的授權模式截然不同,是全然全新的嘗試。
以及你所謂的IP打造,和美食集市,社群,簡直聞所未聞。”
莉娜邊說,邊不自禁地鼓掌。
“此外,為餐廳單獨開設外賣渠道這個想法也值得深思。你說你能解決高昂的人工成本,那么餐廳外賣的利潤會翻至少一倍?”杰夫驚呼不可置信。
“二位,我只是腦子里有些胡思亂想罷了,談不上什么商業才干。
莉莉絲拿我當朋友,所以我也把莉莉絲當朋友,方才敢在二位面前胡說一通。”
肖博表現得極為謙虛。
他所交流的事情哪一件在上一世不是耗費百億,燒錢燒出來的,本身就是一種壯舉。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對此并不了解,肖博足以拿一些零星半點的信息差凸顯自己的價值。
杰夫的眼神從桀驁不馴變成了小迷弟,使得肖博心里萌生了暗爽。想必這么一來,他肯定會用心幫自己推薦好味園的紅糖糍粑。
他的人脈亦是好味園走向傳統精品川菜館不可多得的資源。
試想一下,這將是曼哈頓第一家華夏精品川菜館,輪胎榜摘星,為國爭光,讓美利堅人民的舌頭來一次味蕾風暴。
這是一件多么熱血而刺激的事情。
“你的想法值得我向幾位叔叔輩去推薦呢。
可惜,你不愿意再上學。
如果你有一個耶魯,或者斯坦福的文憑,他們定然樂意按照管培生的待遇招聘入他們公司。”
“饒了我吧。讀書比管理飯店難太多了,我的腦袋會過熱的。”
肖博與莉莉絲開起了玩笑。
三人相談甚歡,直到客人只剩下他們這一桌,好味園必須要打烊了方才結束。
走的時候,杰夫特意附耳給肖博小聲道了個歉。
這家伙是個好面子的,接觸下來人其實倒還行,日后能做個商業上的合作伙伴。
不過嘛,重點是肖博展現出了他超越凡人的眼界和見識,憑借實力折服了杰夫。
大概兩日時間,杰夫的推薦便隱隱促成了曼哈頓上流圈子的一種輿論。專業雜志《美食評論》、《時代周刊》的杰夫個人訪談、《華人尋味》等大大小小的報紙和雜志都在報道好味園的紅糖糍粑。
標題一個個都很醒目:《華夏歷史的傳承之物撞上美式甜味,中西融合的魔法?!》,《這才是正宗華夏味!源于一道千年歷史的甜品》,《紅糖糍粑?甜品圈的新風向——中西融合,曼哈頓第一廚杰夫的力薦》。
副標題更加直接:《糯米和糖漿的魔法——紅糖糍粑,一個被曼哈頓美食家們遺漏的寶藏甜品》。
輿論的發酵促成了好味園生意火爆,稱得上客似云來。
好味園這個涼涼川菜館憑借一道甜品真的做到了高朋滿座,排隊如長龍。這勢頭和斜對面唐人街生意火爆的綠波廊逐漸形成了兩道唐人街的獨特風景線。
截止1月21日時候,飯館的總利潤已經突破8000美元!這是許多其他飯館一個月的營收吶!
順便一提,許多年輕的小女孩來大多是先買了Junior's Cheesecake,又再來打卡紅糖糍粑的。如今好味園紅糖糍粑的地位在年輕人的追捧下已經足以和那些經典的曼哈頓“老網紅”媲美。
當然,肖博在這段時間里個人也是名聲大噪。因為四川飯館有一位帥氣英俊而能干的大堂經理,杰夫三顧茅廬不得其才,商業新銳莉莉絲小姐多次拋出橄欖枝遭其拒絕。
這樣的小八卦就像春天柔和的風吹進了唐人街的大街小巷,吹到了上城,布魯克林與法拉盛等地區。
放在現在,肖博儼然是一名“小網紅”了。
肖博算著賬,扶額頭疼不已。
飯館的華麗蛻變震撼了所有好味園的員工,期間莉娜也多次稱贊他能力卓絕。
9120美元的利潤是一個驚人,甚至奇跡的數字了。只不過承諾了一個月要達成2萬美元的利潤,而如今只剩下10天時間了。
10天干1萬多,平均一天要做出1000美元的業績。
唉,頭真疼吶。
肖博需要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方能實現這樣一個“天方夜譚”。
1月24日是農歷春節,在紐約的華人們會大肆慶祝。紐約所有的中餐廳都會根據春節推出新菜品、各式各樣的營銷,以及年夜飯。
他拿著圓珠筆狠狠戳了紙張上年夜飯三個字,嘆聲道:“是該為年夜飯套餐做準備了,究竟推出什么新菜式合適呢,真煩,心累,想躺平。”
“肖,你不舒服么?想躺一會兒的話你就去,外面有我們。”坤插話道。
“額。我說的不是這個躺平……害,沒事。
謝謝你關心,我挺好的,你去忙吧。”
叮叮當當。
“歡迎光臨,先生,請問幾位?”
有了新客人進飯館,肖博立刻迎接為其引路。
“Table for one(一位)。”(德語)
中年男子回復道。
肖博心頭一驚,他聽出這是德語。前世在某500強公司當總監時候,去過幾次德國出差,在那邊駐場待過1個月。一些簡單的詞匯他倒是能懂。
可惜,只是聽力能派上用處,肖博并不會說德語。
“先生,您的德語我能聽懂一些。
您是否介意說英語呢?”
這位中年沒有講話,包里掏出一本雜志,指著上面的紅糖糍粑的圖片,比了個數字1的手勢。
“好的,您先坐。
立刻為您下單。”
說德語的人通常是會講簡單英語的,畢竟英語許多地方都是從德語演化而來。
這客人給肖博的感覺有點怪怪的,他的樣貌似曾相識。
忽然,肖博想起來了:這位中年男子與上回來吃北京烤鴨的老先生羅倫斯·洛克菲勒有幾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