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轎車史:四十年親歷
- 李安定
- 548字
- 2025-08-08 15:14:13
第一章 摸著石頭過河
1982年春節剛過,一個陰云漫天的下午。我如約來到一機部,那是位于北京三里河的一座綠色琉璃瓦頂的樓房建筑群。在電梯里,我正好遇到饒斌部長。
“今天剛收到國務院發文,批準成立汽車工業總公司。我找了幾位同志一塊兒議一下,請你也來聽一聽。”走下電梯時,饒斌對我說,“今天的新聞,明天的歷史,你們記者是不是這樣說?”
饒斌,中國汽車工業的奠基人之一。在這個歷史時刻,他穿了一雙舊布鞋,一身藍灰色中山裝。身材魁偉,腰板挺得很直,灰白頭發很有特色地向腦后梳去。不管裝束如何儉樸,命運如何變幻,他總是風度翩翩。
后面這句話給我的印象特別深,也激發了我的一種使命感——用新聞之筆記下中國汽車的編年史。沒想到,這種使命感整整伴隨了我四十年的新聞生涯。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國民經濟開始以“農、輕、重”的排序進行結構調整。汽車業因屬重工業而走到“谷底”,面臨著一次艱難的轉身。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起步。建立中國轎車工業,一開始就排在新成立的中汽公司的日程上。但遭到當時主管部門的堅決反對:“轎車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產物,絕不能為它開綠燈。”
然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卻在關鍵時刻支持了轎車業的初創,并且創造性地指出了一條“轎車可以合資”的嶄新途徑,為汽車工業在當時資金、技術極度匱乏的窘境下,打通了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