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轎車史:四十年親歷
- 李安定
- 486字
- 2025-08-08 15:14:20
第三章 家庭轎車第一聲
1986年1月,在北京總參招待所舉行的全國汽車行業會議已經開了三天。副總理李鵬在總結發言中非常意外地脫稿提到了家庭轎車的預期。他說:再過幾年,人民富裕了,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家庭就可能有買車的需求。作為應對,現在就該著手開發輕型的家用轎車了。李鵬提到家庭轎車的價格是大約五六千元,當時從東歐進口的微型轎車菲亞特126P也就是這個價位。
這是國務院領導人首次談到家用轎車。憑著一種新聞直覺,在正常會議報道之外,我摘出這一段寫了一篇消息《發展輕型家用轎車要提上日程》。新華社當然不能發表,我把稿子給了掛靠《光明日報》的一家小報《首都經濟信息報》,沒有想到報紙把這條消息在頭條刊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隨即在清晨黃金時段《首都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中播出。早晨我一到辦公室,立即受到批評:如此敏感的問題,怎么能隨便捅出去?
當時,名人、明星、社會上“有路子”的人,經過特批,可以通過友誼商店購買外國使團淘汰的“二手車”,兩三萬元一輛。這是“文革”后最早的私人轎車。轎車,對于每個月幾十元的工薪族來說,買不起,更是無權享用,只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中汽聯理事長陳祖濤是家庭轎車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