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溫文。”(龔自珍《己亥雜詩》)
由歷史事實到文學想象,詩歌中的俠在這一演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同于具有較大史實成分的散文,詩歌雖也有記史的特點,但更突出的還是其言志和抒情功能。在詩歌中,俠客擺脫了歷史實體的束縛,開拓出一片新的想象空間:從描寫主體來看,既有“四公子”式貴族之俠、游俠和刺客之類史書所載俠士,也有愛國的志士仁人,還有廣泛意義上的俠客,甚至存在大...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溫文。”(龔自珍《己亥雜詩》)
由歷史事實到文學想象,詩歌中的俠在這一演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同于具有較大史實成分的散文,詩歌雖也有記史的特點,但更突出的還是其言志和抒情功能。在詩歌中,俠客擺脫了歷史實體的束縛,開拓出一片新的想象空間:從描寫主體來看,既有“四公子”式貴族之俠、游俠和刺客之類史書所載俠士,也有愛國的志士仁人,還有廣泛意義上的俠客,甚至存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