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心致遠:影響全球文明的中華工匠技術
- 潘天波
- 3022字
- 2025-08-08 15:05:45
扇子的美學根源:政治與藝術
在形式上,扇子的美學意義要大于扇子本身的使用價值,尤其是中國扇子從它誕生之日起,便與政治美學和藝術美學關聯在一起。在中國美學史上,扇子美學所具有的政治美學的象征意義是耐人尋味的。但是,扇子畢竟是藝術的扇子和美學的扇子,扇子的政治美學最終還是要轉向藝術美學的。
政治化的中國扇子
在一般常識中,扇子主要是用來取風納涼的工具。扇,本為“箑”或“翣”。《詩經》中有“朱幩鑣鑣”[1]的記載,這里的“朱幩”,即“扇汗”。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卷十四)解釋云:“謂以帛纏馬口旁鐵,扇汗,使不汗也?!?a id="w2">[2]在漢代,長安有工匠丁緩,曾發明半自動化的“七輪扇”,有很大風力。《西京雜記》記載:“(長安巧匠丁緩)又作七輪扇,連七輪,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3]盡管這段野史記載不足為信,但漢代的壁畫、畫像石、漆畫等藝術領域多出現扇子的身影,說明漢代扇子使用已經十分普遍了。
就扇子的象征意義而言,扇子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有了一定的政治美學寓意,并在以后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扇子的政治美學表征或功用。譬如三皇五帝時期的五明扇、秦漢時期的儀仗扇、魏晉時期的清談扇、明清時期的方物扇和宮廷扇、近代的國禮扇等等,它們近乎將普通的扇子與政治美學中的清明、權勢、禮儀等緊密聯系在一起,進而表達出扇子的政治化美學表征與意味。由此,也形成了扇子美學的身份性、權力性和等級性屬性。諸如販夫引蒲扇、女婢插腰扇、皇帝用宮扇或儀仗扇(見圖1-1和圖1-2)[4]、文人持羽扇、閨房配紈扇等,這些扇子的適應空間、使用主體所表現出來的美學身份與角色象征是顯而易見的。

圖1-1 [元]錢選《楊貴妃上馬圖》(局部)

圖1-2 [唐]閻立本《步輦圖》
那么,扇子何以成為政治美學的扇子?或者說,扇子美學何以被賦予了政治美學的象征意味呢?這首先要從扇子的起源說起。崔豹《古今注》云:“五明扇,舜所作也。”[5]這里的“五明扇”,即為古代掌扇或團扇的最早雛形,其本來目的是“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6]??梢姡谠跻饬x上,扇子就有了政治化的意味。大約在戰國和兩漢之際,出現了一種貴族或帝王使用的“儀仗扇”,又稱之為“障扇”。扇子不僅能障塵蔽日,還能顯示皇家車隊之威風,作為“障塵蔽日”之扇,體現出它的實用美學功能。但作為顯示皇家車隊威風之扇,扇子已經被賦予了特定的政治化權力意味或身份象征,進而使得扇子從實用美學走向政治美學。從中國早期的禮儀制度看,皇家車隊之威風很顯然是皇家禮儀制度在扇子功能上的表達與再現。或者說,“納禮于器”已然成為中國古代技術美學生產的習慣路徑,也表現出了中國古代制度是扇子美學的“主宰”,能改變扇子美學的功能方向與意義深度。沈從文如是寫道:“目前所見較早的扇子形象是東周、戰國銅器上刻畫的兩件長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觀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殘件。從使用方面看,由奴隸仆從執掌,為主人障風蔽日,象征權威的成分多于實際應用。”[7]可見,無論是長柄大扇,還是木柄羽扇,它們都被賦予了特定的政治美學色彩,具有實際功能之外的政治化象征意味。扇子技術、美學與政治或制度的聯姻也成為中國古代技術美學意義生成的重要路徑。這種路徑在中國古代藝術的諸多領域均有表現,譬如用于祭祀的漆器、青銅器,用于宗教的丹爐、羅盤,用于禮儀的美術、繪畫等,它們的技術、美學和藝術均被置于政治或制度體系之中。于是,扇子的政治化美學使用被賦予了新的功能與意義,成就了美學的政治化表達價值,美學也讓使用扇子的主體被賦予了特定的身份、權力與意味。譬如自漢末至南北朝時期,尾扇十分流行,它幾乎成為文士清談時所執之物件。清談扇的美學價值在于能表達文士們的哲學立場或玄學態度,標榜自己政治之外的獨特身份與品行。扇子的美學意味在玄學文士的清談中得以延伸與滋長,扇子的政治美學功能在扇子技術美學中得以形成。當扇子被賦予權力、制度和政治的美學意味的同時,扇子美學的價值與功能也會出現新的方向躍遷與轉移。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記載:“(高麗國)使人每至中國,或用摺疊扇為私覿物,其扇用鴉青紙為之,上畫本國豪貴,雜以婦人、鞍馬,或臨水,為金砂灘暨蓮荷花木水禽之類,點綴精巧,又以銀泥為云氣月色之狀,極可愛,謂之倭扇,本出于倭國也?!?a id="w8">[8]說明朝鮮使者帶來了漂亮的折扇作為方物貢獻給中國,“貢扇”成為一種制度與權力象征。宋代大朝會設“黃麾大仗”[9],其中有團龍扇四柄、方雉扇百柄。明朝皇帝常用貢扇賞賜自己的臣子,因而出現臣子感謝隆恩的賜扇詩。明初皇帝命令臣工開始仿制外來的折扇,宮廷扇的象征意味走向新的階段。里根總統夫婦曾接收到中國國禮扇,即題名為“玉堂春秋”的雕漆嵌玉云扇屏風2幅,國禮扇的政治化象征功能是十分明顯的。
對于中國古代扇子美學的政治使用問題至少附帶出新的義項,即美學的政治化表征使得美學具有重大教育學和傳播學意義。在教育學層面,扇子的使用空間成為政治美育的一種工具或符號;在傳播學層面,扇子的政治象征文化逐漸成為政治傳播的內容。實際上,在中國古代,技術物的美學意義常常被藝術家和政治家放大,并成為他們敘事、交往與禮儀的重要對象。換言之,人們對技術物的美學思考與使用要多于對技術物的哲學思考與使用,這或許致使中國古代技術的哲學意義沒有得以彰顯,科學發展也因此部分地受到限制。因此,中國古代科學的教育意義或傳播意義也未得到應有的彰顯。
走向奢華的扇子藝術
扇子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典型藝術樣態,是中國古代一種技術美學樣態。中國扇子同中國其他器物藝術一樣,它的美學思想是奢華的、富裕的。
從技術美學和技術哲學在中國古代的表現空間分析,中國古代工匠對技術美學的追求遠遠大于對技術哲學的追求,這不僅僅是中國古代工匠本身的文化素養、政治土壤和制度約束問題,還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和思想家對技術的哲學思考偏弱、偏少的問題。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技術美學是高度發達的,很明顯要優越于技術哲學。在中國古代,高度發達的扇子美學就能輕松地說明這一點。那么,扇子美學的力量何以發達?
就藝術而言,藝術可謂是扇子的美學基礎。扇子是工藝表現的載體,能接納一切能表現的材料。譬如象牙、珍珠、黃金、生漆、錦繡、玳瑁、翡翠、翎羽、牛骨、玉、絹、蒲、葵、檀香等都能表現其上,進而形成形形色色的工藝扇,諸如象牙扇、珍珠扇、黃金扇、生漆扇、錦繡扇、玳瑁扇、翡翠扇、翎羽扇、牛骨扇、玉扇、絹扇、蒲扇、葵扇、檀香扇等因此出現。這些扇子工藝,幾乎囊括了中國所有的藝術表現手段,譬如繪畫、雕刻、書法、戧金銀、髹漆、彩繪、鑲嵌、篆刻、描金等。
就扇子的敘事空間而言,中國扇子的美學力量還表現在廣告、書法、繪畫、戲曲、小說、詩學等眾多文藝領域。譬如在小說領域,扇子是小說中人格化的描寫對象,因此出現了諸如智慧扇(周瑜扇)、愛情扇(桃花扇)、濟世扇(濟公扇)、權威扇(儀仗扇)等。在詩學領域,中國古代詩學批評視“匠作之喻”[10]為重要工作路徑。在書畫領域,扇子是書法和繪畫的描寫空間,題扇和畫扇是藝術家創造書法、繪畫的常見形式。在戲曲領域,扇子是舞臺上的角色化的道具,京劇中也專門有扇子行或扇子功,通常借助扇子表現生旦凈末丑的不同角色、動作與情感。扇子被編入舞蹈,使得舞蹈極具表演性。扇子加入太極拳,進而增加了拳路的動作性與連貫性。扇子被使用于相聲說書中,為說話增加幾份情感魅力與動作表情。另外,還有諸如扇子棋、扇子鼓、扇子戲、扇子歌等,它們無不表現出扇子美學的富庶、奢華與活躍,這顯然為中國扇子美學的全球流動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