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心致遠:影響全球文明的中華工匠技術
- 潘天波
- 729字
- 2025-08-08 15:05:45
第一章 扇子:從閨房走出的羞澀

扇子是東方中國文化的象征,用來遮掩的扇面已然顯示出中國文明的羞澀、含蓄與博雅。中國扇子不僅具有政治化的美學表征,還在諸多藝術領域呈現出社會化的美學功能。在絲路全球流動體系中,中國南方扇子的經濟美學力量激活了與之相適應的材料美學、市場美學與社會美學的相繼出場,扮演了絲路文明互通、互鑒的重要角色,促進了全球美學的交往、互動與交融,激發了歐洲民眾的審美情趣、文藝創作和思想啟蒙。透視中國扇子美學的全球流動及其意義延伸,或能昭示中華文明在東方化歐洲社會進程中的美學建構價值。
盡管中國扇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但是它的身上含有“大文章”。在狹小的扇面上,中國扇子釋放出東方文化所能涉及的諸多文化,譬如扇面書法、扇面繪畫、扇面雕鏤、扇面刺繡、扇面髹漆、扇面篆刻、扇面文學等門類眾多的文藝樣態。在小說、戲曲和文學敘事中,扇子已然彰顯出東方中國文明的智慧、愛情和優雅。扇子在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也發揮著它獨有的美學建構價值,特別是中國扇子美學的全球流動及其意義的延伸是最值得關注的。盡管沈從文先生著《扇子史話》介紹了中國扇子的發展史,莊申先生著《扇子與中國文化》詳盡闡述了中國扇子的歷史及其在歐洲的發展,但是扇子文化的美學根源及其在全球流動的意義鋪展較少有學者涉獵,這顯然不利于對中華扇子文化基因的探討,也不利于中華美學在全球文明體系中的價值探討。在接下來的討論中,以中國扇子為研究對象,站在全球美學史的視角,依據扇子的政治美學、經濟美學和社會美學為線索展開,較為詳細地探究中華扇子美學的全球流動及其意義延伸,以期確證中華扇子文化的美學根源及其全球意義。同時,對扇子的全球美學史專題研究,亦能為中國技術的全球美學史書寫提供一種范式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