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序三 重返健康發展之路

孩子不想學了,家長就不想活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孩子拒學問題開始出現。從厭學到恐學、拒學、休學,甚至退學,既困擾著孩子和家長,也困擾著社會;既是家長最頭疼的事,也是專業工作者較棘手的活兒。

孩子拒學是一個小而專的研究方向。拒學孩子的比例在近十幾年以來呈迅速上升之勢,尤其是在一些高度發展的國家出現了生理毫無異常、足不出戶、逃避社會的一群人,其中以十幾歲的孩子居多。在一項關于拒學、恐學文獻(自2011年以來所發表的一百多篇論文)的分析中,作者大體劃分了四個研究方向:精神病理學研究、拒學的診斷和治療、規模化問卷訪談調研及數據分析,以及學校、社會對拒學行為的干預。其中關于學校、社會對拒學行為的干預的文獻是最少的。由此可見,發生率上升、干預方法不足是當下應對孩子拒學問題非常嚴峻的現實。

孩子厭學不僅僅是孩子個人的問題。有研究表明,學校可能是孩子厭學、恐學和拒學的誘發因素,但問題的源頭在家庭中。有一種系統的觀點是,孩子厭學、恐學和拒學的行為是其所處環境中各種關系交織在一起產生的結果,是家庭系統目前的互動模式持續外顯的部分。這類行為背后可能隱藏著很多家庭潛在的沒有解決的矛盾,因此可能是維持家庭關系的一種策略,也是解決當前家庭問題的最有效的辦法、家庭尋求改變的最好契機,此外還是心理治療師進入家庭的入口。

系統性的問題,需要用系統性的思維和系統性的方法來解決。本書正是系統思考的產物。首先,本書作者對孩子厭學提出了一個新的定義,即在孩子的學校學習過程中,家長沒有能力幫助孩子克服學業及人際困難,導致孩子無法繼續接受有效的學校教育。這個定義是從系統角度對厭學問題的新建構,是在強調將孩子的行為轉化為家長的養育能力建設,調整家長與孩子在養育過程中的互動模式,把轉化工作的核心從孩子轉到父母,通過推動父母的改變,幫助孩子實現全面的突破。其次,作者給家長提供了六個相對容易理解、操作的步驟,希望幫助家長對厭學問題形成相對科學、系統的認知,全面調整與厭學孩子的互動,讓家庭內部重新開始愛的流動,讓每個家庭成員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最后,作者給困惑、迷茫的家長提供了一個行動框架,這個行動框架逐層遞進,又有內在的關聯邏輯,能夠讓家長不因焦慮、恐慌而采取盲目行動,幫助家長在每一次嘗試中,理解孩子、體驗忍耐的痛苦、感受被遺棄和被遺忘的愛的感受,讓家長在行動中學習和思考,不斷努力和嘗試,順利走上通往成功的改變之路。

多年的臨床實踐讓我們深知:對于厭學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針對其家庭開展工作。核心的工作包括:降低父母的羞恥感、緊張和焦慮,讓其成為有自信和安全感的父母;提升父母與孩子相處的信心,幫助父母找回活力、在親子關系中重拾父母的角色和功能,尤其是讓父親角色回歸核心家庭;解決家庭中未解決的沖突,打開家庭的“心結”;幫助父母激活各種資源,獲得社會心理支持;為家庭提供專業資訊和心理服務,對家庭成員進行精神醫學診斷與鑒別,給予家庭就學或就業支持,組織家長團體或父母聚會和參與同類群體的相關活動;等等。

青少年與父母的關系要比青少年的問題本身更重要。當家庭中出現厭學孩子的時候,家長和專業人員要理解孩子厭學是其在發展道路上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孩子需要的是盟軍的支持,不是控制和制裁,要把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信任、原諒、支持和成就感重新找回來、補回來,從長計議、不急功近利,學習承載和消化更多的焦慮,以更大的心理彈性和靈活性,尊重每一個孩子以其獨有的方式和節奏發展。

總之,家人和專業人員通過提供一種可預見的環境,以及在調節張力、焦慮和情感上的幫助,可以促使厭學孩子重回正軌。如同那些經歷過這樣的過程的家長的切身體會,我覺得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孟馥

中國心理學會首批注冊心理督導師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首批認證督導師

上海市心理衛生學會副理事長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沧源| 陕西省| 漯河市| 仪陇县| 额尔古纳市| 老河口市| 乐安县| 嘉善县| 凤庆县| 夹江县| 贵港市| 广州市| 石台县| 绿春县| 钦州市| 洛南县| 康保县| 来宾市| 台中市| 伊宁县| 海淀区| 上栗县| 常州市| 宁河县| 延安市| 广安市| 临沧市| 简阳市| 武清区| 卓资县| 阜阳市| 仙桃市| 乌拉特中旗| 杨浦区| 普安县| 松江区| 手游| 新密市| 温泉县| 侯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