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個看得過去的都沒有?
- 重生:從中考五百分到科研大佬
- 沈書月
- 2108字
- 2025-08-22 09:30:00
走廊里,陽光灑在身上,暖洋洋的。
陳銘抬起手擋在眼前,陽光透過指縫灑在了臉上。
感受了一下陽光,他才下樓往會議室里面走。
會議室的門虛掩著,里面傳來周長川和其他老師的談話聲。
陳銘推開門的時候,周長川正在謙虛說道:“我們三中的孩子,能寫完一半就不錯了,可比不過你們一中二中的孩子。”
他話音剛落,就看見陳銘走了進來。
“周老師,我做完交卷了!”
陳銘走過去在他旁邊坐下,掏出筆記本繼續研究那個溫度曲線對稱的問題。
周長川手里的保溫杯“咚”地撞在桌角,茶水濺出了些在襯衣上面。
他扭頭看了看陳銘,又抬頭看了看墻上的鐘。
不是,這不是才剛開始考試嗎?
才九點半啊!
你小子就做完了?
周長川盡管心底已經有了對陳銘的實力認知,可他想的也只是,陳銘能一個小時內做完題目就足夠了。
可這……完全跟他預想的不一樣啊!
所以一直以來,自己都只看到了陳銘實力的冰山一角?
周長川頓時有些懷疑人生了。
會議室里的空氣也漸漸凝固。
其他帶隊老師才反應過來,剛才這三中的學生貌似說的是,自己做完交卷了?
“周老師,你們三中這學生……是不是沒看清題目?”
一中的張老師推了推眼鏡,客套的語氣里帶著些質疑,“十道比賽大題,他十五分鐘就做完了?”
旁邊二中的李老師跟著笑道:“怕是連題干都沒讀完吧?我們學校去年最快交卷的,也用了四十分鐘呢!”
周長川剛想辯解,可看到陳銘頭也沒抬,筆尖在筆記本上面畫著溫度線,像沒聽見似的。
見陳銘都不在意這些話,他又把喉嚨里的話給咽了下去。
反正成績出來了就知道了。
不過師生倆的這副淡然模樣,反倒是讓會議室里的質疑聲更盛了,一個私立中學的帶隊老師忍不住嘀咕道:“三中這幾年為了湊數,真是啥招都用了……”
……
上午十一點十五分,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
會議室的帶隊老師們已經去了隔壁辦公室。
參加考試的學生們一股腦涌進會議室的時候,陳銘只用了十五分鐘就交卷的事情早就傳開了,到處都是議論聲。
黃毛對著熟悉的胖子嚷嚷:“我就說他瞎寫吧?第七題那完全平方數,我試到k=10都沒頭緒,他能十五分鐘就搞定?”
坐在陳銘旁邊那個戴眼鏡的私立中學的女生,推了推戴金絲邊眼鏡的男生:“趙宇,你第六題用了多久?他真能比你快那么多時間?”
一中學霸趙宇沒有說話,只是把自己的草稿紙折成了紙飛機。
蘇云芊和林浩被一群學生圍在中間,張鵬漲紅了臉在旁邊辯解道:“陳銘真的很厲害的,開學考周老師出的附加題他都做出來了,周老師你們不會不知道吧?”
可他話剛說完,就被一中的學生打斷:“校內考試能跟競賽比?”
陳洛握了握拳,張了張嘴終究沒說什么。
陳銘位置換到了會議室角落,依舊還在研究筆記本上的題目,陽光透過窗戶投射進來的光斑,剛好照射到他畫的對稱頂點上面。
會議室隔壁的辦公室里。
十多位來自各校的老師,圍著一張長桌批改試卷,紅筆劃過紙頁的聲音此起彼伏。
這次校級挑戰賽的試卷分了好幾組,對應老師批改對應的題目,采用交叉的方式最后再統一計算得分。
周長川只是在旁邊喝著茶,并沒有參與進去。
負責數論部分的王老師推了推滑到筆尖的眼鏡,手里捏著一沓試卷,眉頭越皺越緊。
他已經批改了好幾張試卷,可里面大部分人連第一題的因式分解都沒寫對。
這些參加校級挑戰賽的學生水平,什么時候這么低了?
“我說老李,你們一中的那幾個尖子生呢?怎么也卡在了數論題上?”王老師敲了敲桌子,指著一張試卷上的“n?-n能被 10整除”的題干,“這題就是送分的,連續整數含因數 2和 5,三步就能證完。”
對面負責幾何的李老師頭也沒抬,筆尖在試卷上打了個叉:“別提了,趙宇那小子把菱形題的輔助線畫成了蜘蛛網,全等判定還寫錯了角,白白丟了步驟分。”
“倒是你們數論組,有沒有碰到看得過去的試卷?”
王老師嘆了口氣,隨手拿起下一份試卷,目光剛落在姓名欄的“陳銘”二字上面,就被旁邊的二中老師打趣道:
“喲,三中的?估計又是亂寫一通吧?去年他們連數論基礎題都空著。”
王老師點了點頭沒接話,低頭看向了第一題的答題區。
只是一眼,他手里的紅筆就“啪”的掉在了桌上。
“n?-n=(n-1) n (n+1)(n2+1),前三項含 2和 3的倍數,n為奇數時 n2+1為偶數,n為偶數時 n本身為偶,故含因數 2;又因 5的倍數必在連續 5個數中出現,故含因數 5,綜上可證……”
答題區的字跡不算工整,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利落,沒有多余的推導,直戳核心。
王老師反復讀了三遍,右手“砰”的拍了下桌子:“這步,他是怎么想到把n2+1和奇偶性掛鉤的?標準答案里都還寫了兩行驗證,可他直接一步到位!”
周圍的老師全部被驚動了,紛紛湊過來看。
負責代數的張老師瞇起眼睛:“三中啥時候出了這么個學生?第一題就敢這么寫?不怕步驟跳得太厲害被扣分?”
“跳?這叫精準!”王老師激動拍著試卷,口水都濺到了對方臉上,“你看他拆分因式時特意把(n-1) n (n+1)括起來,明擺著知道這是連續整數。”
“后面的奇偶性分析更是一針見血,比標準答案都還簡潔。”
李老師好奇地抽走陳銘的試卷,看向了他作答的幾何體部分。
剛掃了一眼,他就忍不住驚咦了一聲。
第二題的菱形證明題下,陳銘只寫了三行:
“∵AB∥CF,∴∠BAE=∠CFE,∠ABE=∠FCE,又 E為 BC中點,故 BE=CE,△ABE≌△FCE,得 AB=CF。”
“這……輔助線都沒畫?”李老師看完后愣住了,下意識開口道:“菱形的對邊平行是隱含條件,他直接用了不說,全等判定連‘AAS’都沒標,就這么寫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