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儀藍光掃過1995年的底片時,金屬校徽的反光刺痛了眼睛。校牌上“臨海市第三中學“的燙金字已斑駁,卻仍能看清背面用小刀刻的“陳默+林晚“——像兩串被顯影液侵蝕的膠卷編號。
梅雨季的階梯教室總飄著消毒水氣味。我握著黑板擦的手在發抖,值日生表上“陳默“的名字正對著我的名字,中間隔著用粉筆畫的等號。他蹲在講臺邊清洗調色盤,白襯衫袖口沾滿鈷藍色顏料,像打翻的化學試劑。
“林晚,你的領口。“他突然站起來,調色盤的水濺在我校服裙擺。我低頭看見胸前的校徽被顏料染藍,他已掏出隨身攜帶的畫本,快速勾勒出我慌亂的模樣——發梢沾著粉筆灰,睫毛上凝著水汽,像只被雨水打濕的蝴蝶。
下課鈴響起時,他把畫頁撕下來塞給我。紙上用紅筆標注:“第三顆紐扣錯位0.7厘米,鎖骨處有值日生袖標壓出的紅痕。“背面是用松節油寫的短句:“你擦黑板時,洛必達法則在你發梢打了個蝴蝶結。“
暗房的紅光映著窗外的操場。我在沖洗運動會照片,膠卷里陳默正在跳高,白色校服在橫桿上繃成拋物線。顯影液突然泛起漣漪,他抱著畫架推門進來,運動服還沾著沙坑的細沙。
“幫我看張速寫。“他掀開畫紙,畫的是課間操時的我——手臂伸直指向天空,校服領口滑落露出肩胛骨,像只準備起飛的紙飛機。“這里,“他的指尖劃過我鎖骨下方,“應該有顆淡褐色的痣。“
我慌忙遮住領口,顯影液在相紙上留下指紋狀的陰影。他突然湊近,鼻尖幾乎碰到我眉骨:“知道嗎?你做伸展運動時,脊椎會形成完美的正弦曲線。“暗房外傳來上課鈴,他的畫本還攤開在“人體工程學與校園建筑“那頁,鉛筆標注著:“林晚的步幅=教室地磚邊長×1.2,符合最美比例。“
七月的暴雨淹沒了操場跑道。我在教室后排畫黑板報,陳默突然從窗外翻進來,渾身滴著水,手里攥著未完成的畢業紀念冊。
“給我留塊地方。“他把畫架支在講臺旁,畫布上是正在用粉筆描邊的我——校服褲腳卷到小腿,發辮用粉筆頭隨意扎起,腳踝處沾著藍色顏料。暴雨拍打玻璃的聲響中,他突然說:“你知道嗎?雨水在你睫毛上的折射角度,和三棱鏡分解陽光的角度一樣。“
他的畫筆蘸著雨水調色,在畫布角落畫了只振翅的蝴蝶。我遞粉筆時,他故意在我掌心畫了道弧線:“這是拋物線,也是我們之間的距離公式。“ thunder在遠處滾過,他的影子突然籠罩住我,畫架上的蝴蝶似乎要從畫布上飛進現實。
畫室的黃昏混著油墨味。陳默正在燒毀未通過審核的班刊插畫,畫的是我在圖書館踮腳取書的場景,裙擺揚起的角度露出小腿肌肉線條。
“教導主任說太寫實。“他把畫稿塞進鐵皮桶,火苗竄起時照亮他校服上的燒痕——那是上周幫我撿掉落的膠卷時,被顯影液加熱器燙的。我搶過未燃盡的畫頁,看見他用炭筆在我眼尾畫了滴透明的水珠,旁邊標注:“淚腺分泌量=0.05毫升/平方厘米“。
“為什么要迎合他們?“我捏著發燙的畫紙,他突然抓住我的手腕按在鐵皮桶上:“痛嗎?“他的指尖撫過我被灼傷的虎口,“真正的寫實,是把疼痛也畫進瞳孔里。“窗外傳來晚自習的鈴聲,他的校服領口還沾著炭粉,像撒了把星子在暮色里。
十年后的左岸咖啡館,陳默推過來的拿鐵上,奶泡畫著我們高中教室的平面圖。他翻開隨身攜帶的值日生本,泛黃的紙頁上還貼著當年的課程表,星期三下午的“美術/攝影“課被圈成紅色。
“你看,“他指著用紅筆標注的1995年6月15日,“那天我們在暗房待了三個小時,沖毀了17張膠卷,卻洗出最清晰的一張——你靠在顯影池邊打盹,睫毛在眼下投出蝴蝶翅膀的影子。“
我摸出磨舊的值日生袖標,他突然從西裝內袋掏出個鐵皮盒,里面是當年未燒完的班刊殘頁。炭筆線條在暖光下舒展,我看見他在我校服口袋畫了只正在顯影的蝴蝶,翅膀上寫著:“所有未說出口的話,都顯影在膠卷的銀鹽里。“
咖啡杯相碰時,遠處教堂的鐘聲與記憶中的下課鈴重疊。他說這些年在巴黎畫了127幅校園主題的畫,每幅都藏著相同的細節——某個穿藍白校服的女孩,永遠站在教室窗前,等待著某個帶松節油氣味的少年。
離開時他塞給我一個信封,封口貼著泛黃的畢業照——照片里的我們站在櫻花樹下,他的手虛虛護在我腰后,像在守護一幅未完成的畫。信封里是卷成膠卷狀的手稿,字跡被雨水洇染,卻清晰得如同昨日:
“在臨海市三中的1095天,我畫了237張你的速寫,觀察到41種不同的睫毛形態,記錄了76次你因緊張而咬唇的瞬間。那些被教導主任沒收的畫稿,被雨水泡壞的膠卷,被焚燒的班刊插畫,原來都是時間的顯影過程。當我們在巴黎重逢時,所有的未完成都已顯影完畢——你看,校服上的顏料漬,暗房里的紅光影,都成了愛情最真實的顯影劑。“
我站在圣母院前,任雨水打濕手稿。遠處有中學生舉著素描本跑過,校服顏色像極了當年的藍白配色。鴿群掠過天空時,我突然看見陳默畫本里的拋物線——那不是數學公式,而是青春在時光里劃出的,永不褪色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