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燕歸合歡
- 別人修仙我擺爛:我在宗門當(dāng)掌柜
- 霽月秋楓
- 2019字
- 2025-08-10 23:29:57
回到合歡宗外門的日子,比江沐記憶中更“緊巴”。
她跟小菊住在竹籬環(huán)繞的偏院里,每日清晨要去后山采靈草,晌午在藥廬幫著曬藥。
“師姐。”
小菊蹲在灶前扇風(fēng),發(fā)間的珊瑚珠被熱氣蒸得發(fā)亮,“我昨日去膳堂領(lǐng)糧,聽見張執(zhí)事說……這個月的‘靈米配額’又減了。”
她掀開陶甕的蓋子,里面只剩小半碗糙米,“再這樣下去,咱們連腌咸菜的鹽都吃不起了。”
江沐正將采來的野菊攤在竹匾上晾曬,聞言抬頭:“張執(zhí)事?他不是總說‘外門弟子當(dāng)自食其力’嗎?”
“可不是么。”
小菊突然眼睛一亮,“師姐!上次在玄霄山,蕭宗主都夸你糕點(diǎn)做得好!咱們……咱們擺攤賣糕點(diǎn)吧?”
江沐的手頓了頓。她想起在合歡宗的十年,外門弟子不許私設(shè)攤位,上次被執(zhí)事抓到險(xiǎn)些挨罰。
“試試?”她摸摸小菊的頭,“像以前我們賣面一樣。”
江沐蹲在石磨前推磨,小菊舉著篩子在旁篩米粉。
竹籃里的野菊曬得干透,揉進(jìn)米粉里,蒸出來的糕體泛著淡淡的金黃,湊近了能聞到清冽的菊香。
“這糕叫‘九日香’怎么樣?”小菊捧著塊剛蒸好的糕,九日是重陽節(jié),到時(shí)候外門弟子都愛往山上跑……”
“好名字。”
江沐笑著點(diǎn)頭,“但得加些‘賣點(diǎn)’。”
她從懷里掏出個小瓷瓶,倒出些深褐色的粉末——是從冰窟里采的“凝露草”磨成的粉,“這東西能提鮮,還能久放不壞。”
小菊湊過來聞了聞:“有股子清甜味!師姐,咱們試試?”
第一籠“九日香”出鍋,江沐將糕體切成小塊,用荷葉包好,每塊塞進(jìn)一片曬干的野菊瓣。
小菊舉著荷葉包在石凳上吆喝:“賣糕嘞!九日香,久留香!吃了忘憂,吃了不慌!”
“江沐師姐回來出攤了!”
“我要兩塊!”
“給我留五塊!”
“別搶了給我留點(diǎn)……”
顧硯聽說江沐回來了也攥著攢了三個月的零用錢跑來:“師姐,我要入股!”
“入股?”江沐被逗笑了,“行啊,不過得干活。”
她將賺來的靈石分成三份:一份買食材,一份存起來應(yīng)急,最后一份……
江沐將包好的糕放在張執(zhí)事的案頭,“外門弟子想感謝您‘體諒’,特送些點(diǎn)心。”
張執(zhí)事掀開荷葉,聞到菊香時(shí)愣了愣。他捏起塊糕咬了一口,原本板著的臉漸漸松了:“這糕……倒是實(shí)在。”
半月后,野菊坡的石凳成了合歡宗外門的“美食據(jù)點(diǎn)”。
江沐的研發(fā)清單越來越長:用凝露草和米粉做的“清露糕”,加了山胡椒的“辛辣蘿卜干”,還有用野蜂蜜腌的“蜜漬梅子”每樣都便宜實(shí)惠。
“沐師姐!”小菊舉著個油紙包跑過來,“顧師兄說鎮(zhèn)里的王屠戶想請你做‘桂花糖藕’!”
“桂花糖藕?”江沐想了想,“得用鮮藕、糯米,還要桂花蜜……”
“蜜不夠了,得去后山采。”
“我陪你去!”小菊拽著她的袖子,“阿木說他幫你搬壇子!”
“越多越好!”江沐笑了,“等糖藕做好了,給你們留兩塊。”
小菊舉著竹籃在旁接:“師姐,這些桂花夠了嗎?”
“再摘半筐!”
江沐將一朵完整的金桂別在鬢邊,“等糖藕做好了,咱們?nèi)ユ?zhèn)里擺攤——鎮(zhèn)里的孩子們肯定愛吃。”
阿木低頭幫她撿落在地上的桂花:“鎮(zhèn)里的李嬸說,她男人病了,總來合歡宗求藥。”
江沐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桂花:“我去看看。”
李嬸的家里,土灶上熬著藥,滿屋子都是苦腥味。
她男人躺在床上,臉色蠟黃,咳嗽得直不起腰。
“他咳了整月,郎中說……說是‘肺癆’。”
李嬸抹了把淚,“我攢了半年錢,才抓了這副藥……可他喝了三天,反而更咳了。”
江沐掀開藥罐,聞了聞,又搭了搭男人的脈搏。
“李嬸,這藥方好像有問題。”她輕聲道,“書中說肺癆需滋陰潤肺,可這藥里加了太多辛溫的藥材,反而耗了陰氣。”
李嬸愣住:“可……可郎中是鎮(zhèn)里最有名的……”
江沐轉(zhuǎn)身從竹籃里取出些野菊、雪耳、百合,“用這些熬湯,這幾樣就送給您了。”
李嬸慌忙擺手:“這哪成?我家哪有錢……”
“就當(dāng)是我請您幫忙試試。”
江沐笑了笑,“要是有效,您幫我多宣傳宣傳。”
五日后,李嬸的男人能坐起來了,咳嗽果然輕了許多。
“也算是做了件積福的好事。”
石凳上,江沐正對著一張皺巴巴的紙算賬。穿越到這里有一段時(shí)日了,好像可以把開餐館的想法實(shí)踐起來。
小菊蹲在她身旁,用樹枝在地上畫著歪歪扭扭的圖案:“師姐,這是你說的‘小飯館’嗎?”
“嗯。”江沐指著紙上的字,“我想在宗門里開間小館子,就叫‘合歡小筑’。賣些湯面、蒸糕、腌菜。”
阿木湊了過來:“你說……咱們用后山的竹子搭棚子?我昨日砍了好多,曬干了能當(dāng)房梁。”
“阿木說得對。”
小菊掰著樹枝,“我昨日去膳堂偷師,看見王胖子的灶臺砌得可結(jié)實(shí)了!咱們用他的法子,再鋪層青石板,下雨也不怕。”
江沐被逗笑了,將算盤推給小菊:“先把賬算清楚。開小館要租地、買鍋碗、雇人……”
她頓了頓,“不過咱們可以先用外門的空屋,上次張執(zhí)事說,雜物間旁空著,打掃打掃就能用。”
第二日清晨,江沐揣著賬本敲響了“松風(fēng)閣”的門。
朱漆門扉上掛著“清修”二字。她深吸一口氣,抬手叩門。
“進(jìn)來。”
門開了,大長老清淵站在廊下,手里端著茶盞。身后跟著張執(zhí)事,手里攥著本《宗規(guī)》。
清淵放下茶盞,“找我何事?”
江沐簡單表述了一下來意,以及前段時(shí)間擺攤的經(jīng)驗(yàn)。
“開飯館?外門弟子本應(yīng)勤修苦行,怎可沉迷口腹之欲?更何況宗門已有膳堂,何須多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