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請?zhí)颖茖m!(求收藏,求追讀)
- 大唐:從馬嵬驛開始
- 荒土農(nóng)夫
- 2738字
- 2025-08-12 12:00:00
六月十四,子時。
此時正是值守的禁軍換崗之時。
李倓卸下甲胄,迎著月光向金城驛旁邊一處亮著燈火的院落走去,耳邊不時傳來巡邏禁軍的抱怨。
“犬入的!憑什么乃公糙米飯都吃不飽,姓楊的卻能大魚大肉?”
“人家是宰相,你算個鳥啊!再說,太子都餓著呢,你有什么好抱怨的。”
“宰相怎么了?宰相也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刀架脖子上照樣狗慫!”
“你可消停點吧,讓人聽見了是要掉腦袋的。”
“……”
“參見建寧王殿下!”
這支巡邏隊路過李倓時,停下行禮。
“嗯。”李倓微微頷首,步履未停,腦海中縈繞著巡邏隊方才的抱怨聲。
他這句話中聽出兩個關(guān)鍵信息:其一張敬軒所言非虛,禁軍苦楊氏久已;其二便是太子至今未進(jìn)食,而且還傳的沸沸揚(yáng)揚(yáng)。
身為大唐儲君,李倓不相信會沒人給太子準(zhǔn)備膳食。既然準(zhǔn)備了膳食,還傳出太子餓肚子的消息。
這能說明什么?
說明太子此舉意在收攏人心,以楊氏的跋扈反襯東宮的厚德寬仁,釋放愿與禁軍同甘共苦的信號。
看來自己這個便宜老爹也非善茬啊!
如是想著,李倓來到了兩扇緊閉的小門前。
不等他開口,把守的東宮衛(wèi)士便推開門:“太子有令,建寧王無需通稟。”
李倓?wù)砹艘幌聝x容,提足精神跨進(jìn)門檻。
……
呲。
火苗跳動了一下,將太子李亨略顯清癯的臉,映的明暗交錯。
魚朝恩弓立在側(cè),將自己在西門受到的屈辱添油加醋地說了一番,并且特意將臉上的鞭痕放在燭光下,那一抹猩紅顯得格外猙獰。
講到建寧王與楊國忠對峙時,李亨開口打斷了他,問道:“你可聽清三郎跟楊國忠講了什么條件?”
魚朝恩低眉順眼,摩挲著袖袋中的玉佩,道:“回稟太子,建寧以不追究裴徽的大逆之罪為條件,才迫使楊國忠退讓,不追究張旅帥的擅離職守罪。”
這句話很有藝術(shù)分量。
李倓原是占據(jù)上風(fēng),但經(jīng)魚朝恩一番話,反倒顯得楊國忠咄咄逼人,李倓憑借急智才覓得生機(jī)。
關(guān)鍵在于,他隱去了楊國忠那句“請立皇太孫”。
彼時魚朝恩已立于李倓身后,這話雖未聽見,可楊國忠嘴型分明,即便不懂唇語也能瞧出大概。
若把這句話匯報上去,李亨即便明面上不說什么,心里卻極有可能留下一個解不開的疙瘩。
李亨聽了魚朝恩的話,眉頭忽皺,又倏地舒展,輕笑道:“三郎歷事太淺,斗不過楊國忠也屬正常。罷了,只靠幾句大逆不道的話,還動搖不了楊國忠。”
“太子英明,建寧王至仁純孝,當(dāng)時若非建寧王挺身而出,奴婢可能真就再也見不到您了。”
魚朝恩適時掩埋啜泣起來。
“唉,為之奈何呀!”李亨不置可否,喟然一聲長嘆:
“圣人寵信貴妃,前有李林甫,后有楊國忠。孤在東宮如履薄冰,連自個兒子都護(hù)不住。——我大唐這天下倒像是給他們打的。”
周遭寂寥無聲,所有人都垂首默然,唯有魚朝恩直接屈膝跪地,磕頭哭泣道:
“是奴婢擾殿下心煩,若是因此傷了寶體,奴婢萬死難辭其咎,求殿下保重寶體。”
“都起來吧,與你們無關(guān)。”李亨抬眼望了眼夜色,問道:“現(xiàn)在什么時辰了。”
門外傳來報更人的聲音:“回稟太子,子時末了。”
也就在同一時刻,門外通傳一聲高唱:“啟稟太子殿下,建寧王求見。”
李亨道:“子見父無需通稟,讓他進(jìn)來吧。”
“是。”
等在照壁后的李倓,闊步走向房門。
甫一進(jìn)門,他便看見立于堂側(cè)的魚朝恩,魚朝恩旁邊坐著一位披朱佩紫,貴氣沖天的瘦臉中年人。
那人眉眼含笑,目光慈和,靜靜凝視著他,正是他的生父——當(dāng)朝太子李亨。
李倓一撩袍擺,很自然跪了下去:“兒子拜見父親。”
李亨定定望著這個飽受劫難的兒子,心中略感愧疚,但為大局著想,犧牲再多便也值得。
“三郎,來,到這兒來。”李亨和善笑著,招了招手。
李倓膝行來到李亨面前一步遠(yuǎn)的地方停住,猛地抬起頭,淚水涌動:“兒子無能,讓父親受苦了。”
“這是什么話?”李亨微微驚愕。
“兒子聽說父親至今未進(jìn)食,心急如焚。”
李倓從懷中掏出珍藏好的胡麻餅,三兩下扯開,雙手奉上:“這是兒子的一片孝心,望父親珍重寶體。”
凝視著那雙滿含熱淚的眼眸,以及情真意切的拳拳孝心,李亨百感交集,不覺間便紅了眼眶。
魚朝恩趨前一步,接過胡麻餅,忽地驚奇道:“殿下,這胡麻餅是裴徽欲搶奪的那兩張餅嗎?”
一聽此言,李亨鼻頭一酸,霎時淚水涌出。
今日三郎與裴徽爭奪吃食,他看在眼里,但為了維護(hù)自己在圣人心中的形象,他只能忍氣吞聲,不僅沒幫三郎,反而讓他大度讓出去。
可現(xiàn)在,三郎卻惦記著他尚未進(jìn)食,不計前嫌將爭奪而來的餅孝敬自己。
“三郎,你不記恨我嗎?”李亨沒有接過胡麻餅,目光柔和。
李倓答道:“兒子只恨不能為父親排憂,又怎會記恨父親!只是——”
“只是什么?”李亨追問。
“只是……兒子恐怕不能再為父盡孝了。”李倓以額觸地,放聲哭泣。
魚朝恩敏銳發(fā)現(xiàn),太子放在膝蓋上的手指不經(jīng)意的抖動了一下。于是將胡麻餅遞給一旁的小內(nèi)侍,趕忙上前攙扶李倓,道:“殿下地上涼,您快起來。”
趁此期間,他伸手捅了一下李倓,提醒李倓不要再說這種話。
但李倓已經(jīng)走到了這一步,若是不說出來,很多事就沒法繼續(xù)展開。果真瞞著李亨去做,那就是拿自己與張敬軒的人頭做賭注。
此時的李倓,相比彼時的李隆基更加勢弱,沒有太子權(quán)符,他很難號令禁軍。
“父親英明神武,想必早已看清楊國忠的真面目,他今日今夜之所為,乃項莊舞劍,明面上殺兒子一人,實則意在剪除東宮勢力。”
“劍南道節(jié)度留后乃楊國忠親信,若我等去了劍南,后果可堪設(shè)想?”
“兒子死了不打緊,可父親身為帝國儲君,肩負(fù)九州萬方,豈能陷自身于險地?”
李倓痛心疾首,聲淚俱下。
“住口!你怎能如此猜忌宰相?你這是……你這是……”李亨手指顫抖,胸膛起伏,身體不知覺的向后倒去。
“殿下!”
“父親!”
現(xiàn)場一片混亂,李倓同魚朝恩同時扶住李亨,給他撫順氣息。
李亨抿了口水,終于緩過勁。
他氣喘吁吁,語重心長說:“圣人年事已高,不可驚擾,宰相為國操勞,你實不該如此猜忌忠良。”
“父親,此地并無外人,兒子也就顧不得許多。這并非兒子心胸狹隘,忍受不得屈辱,而是大唐立國至今百余年,何曾遭過如此劫難?”
“楊國忠乃奸佞之輩,害死高仙芝,逼反哥舒翰,致使潼關(guān)失守,逼的天子出逃長安,這是何等大罪?可圣人不僅不加以詰問,反而任他繼續(xù)掌管中樞,長此以往,大唐危矣啊!父親!”
李亨視線移開,目光放空,良久才嘆息:“東宮從未犯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李倓道:“父親,鏟除奸佞乃為君解憂,并非犯錯。眼下禁軍皆痛恨楊氏,兒子相信,只需您一聲令下,便有無數(shù)將士愿為之效死!”
李亨依舊否決:“其內(nèi)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并非你想的那么簡單。”
李倓還想說什么,李亨神色不虞,很不耐煩打斷他,“好了,莫要再提,孤絕不會同意!”
隨即一甩袍袖,躲瘟神般快步進(jìn)入后堂。
前往后堂的路上。
李亨有意無意問了句:“三郎什么意思?”
魚朝恩試探道:“建寧王仁孝,定是想為太子除害?”
李亨沉思片刻,吩咐道:“派人盯著點,別讓他做蠢、傻事……牽連我等。”
魚朝恩選擇性聽了前半句:“建寧王定能明白太子一番苦心。”
李亨仰天一聲長嘆:“從庫內(nèi)支三千錢予他吧。”